提升学生思维--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8期   作者:邓义华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教育标准的提倡,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对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指导学生的思考行为,促进学生未来发展和学习,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有效提升。
        邓义华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同心实验学校   518116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教育标准的提倡,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对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指导学生的思考行为,促进学生未来发展和学习,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探究
        
        前言: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对初中数学教学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需要教师结合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故事性情境,集中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同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得到有效实现。
        一、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这门课程中的知识内容是具有一定抽象性的,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逻辑能力,并且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比较严谨,让多数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是非常枯燥、无趣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对这门课程知识感兴趣,才能主动的学习,学生们的注意力才能集中,学生会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转变成更加生动、有趣的问题,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的探究数学知识内容。
        例如:在教学“鸡兔同笼”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揭示课题,在教师的提问下引入新课。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孙子算经》是我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数学名著,里面描述了很多数学名题。其中,有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答案,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探讨,从而掌握这节数学课中的重点知识。学生会在探究过程中与其他同学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逐渐对尝试发深入了解,促使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快速的掌握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和优越性,让学生爱上学习数学。
        二、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数学知识主要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和数学相关的知识随处可见。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实际的生活场景和数学教材相结合,将日常中出现过的数学问题转变成具有生活化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将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并且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认知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不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公园有多宽”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先创设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运用情境导入新课。

如“由于我们国家要修建一个环保公园,在某个区域中开辟了一个长方形场地,修建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公园,现在已知的是这块土地的长是宽的3倍,他的面积为600000平方米,请问这个公园的宽是多少?”根据这个问题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凭感觉说出这个公园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然后对学生进行引导问题:“公园的宽有1000米吗?如果没有的话要怎么计算出公园的长和宽呢?”。通过教师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效的浏览问题情境,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从现实情境得导入,建立了学生数感,让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数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估算的实用价值,从而有效的帮助学生巩固以及掌握的数学知识,以促进学生发展和学习。
        三、创设故事性问题情境,强化学生理解能力
        不论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对故事都具有一定的好奇心。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具有故事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逐渐的理解数学知识,促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强化,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讲述这个知识点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讲述勾股定理的由来:“商高是公元前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当时中国的朝代是西周,处于奴隶社会时期。在中国古代大约是西汉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记录着商高同周公的一段对话。周公问商高:‘天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将尽寸而度’。天的高度和地面的一些测量的数字是怎么样得到的呢?商高说:‘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经隅五。’商高答话的意思是:当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短边)和4(长边)时,径隅(就是弦)则为5。以后人们就简单地把这个事实说成‘勾三股四弦五’。由于勾股定理的内容最早见于商高的话中,所以人们就把这个定理叫做‘商高定理’”。教师在讲述勾股定理的故事时,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对教师讲述的内容认真仔细的听,然后教师通过故事开始引入新课程,提出学习问题:“除了老师讲述的这个故事,你们还知道哪些和勾股定理相关的知识吗?”让学生主动的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探究,积极主动的查阅和勾股定理相关的知识内容。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还能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结语: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不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的更加生动、具体,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数学知识,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的探究精神得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强化。同时,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拓展相关知识内容,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树烙.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运用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0,(74):77-78.
        [2]白永茂.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培养合作探究能力——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J]. 新课程,2020,(23):151.
        [3]杨力. 例谈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