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以一年级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8期   作者:吕银萍
[导读] 游戏教学是把游戏的形式融于教学之中的一种教学活动类型。柏拉图就很重视游戏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吕银萍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联和吴汉小学  
        【摘要】
        游戏教学是把游戏的形式融于教学之中的一种教学活动类型。柏拉图就很重视游戏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将游戏教学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针对游戏教学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展开分析研究。?
【关键词】游戏教学,数学课堂,一年级,应用研究
【正文】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活动要避免成为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应该向生动活泼靠拢。”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枯燥单一的数学教学转化为游戏式的趣味教学,用适当的游戏教学方法由“灌”转“启”,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认知。数学具有抽象性强、逻辑性严密的特点,这对于刚刚进入小学、活泼好动、认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一年级儿童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而且他们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在幼儿园里以玩为主,在玩中学习;而进入小学后,学习会有明确的目标,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前后巨大的差异,容易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压力,出现不适应的现象。我国学者吴航认为:儿童与生俱来就是喜爱玩游戏的。在儿童的世界里,游戏就是主要的存在方式。为了帮助一年级儿童更好地适应小学数学课堂,应在课堂中运用游戏教学的方法,丰富课堂的趣味性,打造快乐的数学课堂,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对数学充满浓厚的兴趣。
一、游戏教学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激发学习兴趣。
        吴也显教授在《小学游戏教学论》中提出: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游戏教学活动比其他形式的教学活动更适合他们,游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游戏教学十分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生活、学习,可以帮助儿童快速地适应学习生活,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儿童的社会化,有助于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对于新时代的一年级儿童而言,很早就接触到各种有趣的游戏,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已经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了,而游戏对于儿童有着深深的吸引力,将其融入到教学当中,儿童也就会对课堂充满兴趣。一年级的儿童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有限,而游戏教学首先会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好奇;其次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到放松、愉悦,身体得到锻炼,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除此之外,具体形象的游戏将抽象的数学变得易于理解,使学生得以理解掌握。学生长期在穿插游戏的数学课堂中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愈加浓厚。比如,我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复习课》时,如果用传统的复习方法,让一年级的小学生整堂课都在不断地练习相应的计算题,估计他们不到10分钟就已经不耐烦了。因此我把复习的题目以游戏闯关的形式来进行复习,整堂课中他们都处于一种轻松愉快、趣味十足的课堂氛围之中,所以,孩子们对这节复习课都很感兴趣、很投入、很积极地完成了这堂课的学习目标,这就是游戏教学的魅力所在。
(二)促进互动交流。
        把数学游戏融入到课堂当中,可以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并且在数学游戏当中进行合作、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让一年级的孩子更快地融入小学的数学课堂。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的时候,我设计了以下这些数学游戏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游戏一:拨一拨,说一说
        游戏规则:教师在钟面上拨出整时,学生说出时间。或者教师说出整时,学生在学具钟面上播出相应的时间。同桌之间也可以互相玩这个游戏。
        游戏二:猜一猜,说一说
        游戏规则:教师说出一个整时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数字几,学生猜出时间。例如,教师说: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学生猜:3时。同桌之间也可以互相玩这个游戏。
        以上这两个有关认识整时的数学游戏能够有效地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沉闷的数学课堂即刻充满着欢乐。
(三)提高综合能力。
        将数学游戏应用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孩子的创新、想象、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表演艺术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四)培养良好品格。
        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标,游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例如,在游戏中学生学会遵守规则;在游戏中学会团结协作;在游戏中学会迎难而上;在游戏中学会承受挫败……。
二、数学游戏设计的原则。
        吴也显教授认为游戏教学的本质就是将游戏与学习相统一,需要把游戏与学习二者之间的相关处联结在一起,利用联结点来协助儿童有效地学习。要使游戏教学更高效,在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游戏教学最直观的特点就是趣味性,儿童具有爱玩、活泼好动的特点,这种趣味性恰恰与学生相贴合,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参与游戏,在玩乐中学数学。
(二)教育性原则
        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就是赋予游戏教育性。学生能够在玩游戏的同时学习并掌握数学知识,与此同时也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去完成游戏。
(三)合作竞争性原则
        游戏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合作与竞争,带有竞争性质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与积极性,主动加入到游戏中与游戏包含的数学知识形成构建。除此之外,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游戏,可以体会到合作的力量,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四)简明性原则
        由于一年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设计的游戏一定要符合儿童的认知现状,要简单明了,学生容易理解与记忆。这也是确保游戏能够顺利正常进行,发挥其在课堂中的功能。
(五)生活性原则
        游戏教学中的数学游戏要具有生活性,生活化的数学游戏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师所讲的数学知识,也让学生懂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
三、运用不同类型的数学游戏,点燃学生的求知欲。
    单一的数学游戏很容易会让喜欢新鲜事物的一年级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从而影响游戏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运用不同类型的数学游戏,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比较适合运用以下这几种类型的数学游戏:
(一)竞赛型游戏
        竞赛型游戏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因为这一类型的游戏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具有竞争性,能够增强学生参与游戏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好胜欲,让学生勇敢地表现自己,从而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游戏当中,专注于游戏。

竞赛型游戏也容易在教学中操作,常见的竞赛方式可以是一对一两个人竞争、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也可以是口头比赛、书写比赛,不受过多限制,但是竞赛中教师一定要保证游戏的公平公正,以免学生心理受到伤害。竞赛型游戏还适用于教学中的任一环节,如应用在导入环节,可以帮助刚从课间玩乐回来的学生“收心”;如应用在讲授新知环节,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如应用在巩固新知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以此点燃孩子的求知欲。除此之外,竞赛型游戏还适用于贯穿整堂课的教学,如分小组以积分为载体进行比赛,这样,即使是坐不定的一年级孩子也会在积分比赛的过程中乖乖地坐好上课。还记得有一次我去听同组一个新老师的数学课,她在整节课中没能调控好课堂纪律,导致这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差。课后我就跟她介绍了这种小组积分竞赛的游戏,并请她到我的课堂上来感受一下如何操作,后来她也把这种游戏教学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中,效果非常好。
(二)观察型游戏
        在数学教学中观察型游戏给予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数学问题的眼睛。教师在游戏中首先是要创设吸引学生的情境,激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在学生观察时要适时引导,把握学生观察的方向,教给学生观察的技巧;在学生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要坚持下去。观察型游戏大多在导入或者讲授新知的环节中引入,可以是个体自主观察,还可以是小组进行观察、讨论。
(三)猜想型游戏
        世界上许多事物的发明、理论的发现都与猜想息息相关,猜想的本身就是为了去验证猜想是否存在。在数学课中引入猜想型游戏其实就是让学生对数学进行猜想。这一猜想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之上,在积极的学习数学动机的驱动下,对学生未知的数学进行猜想。学生大胆地猜想后,通过实践与创新,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通过这一方式,推动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在任何一个教学环节引入猜想型游戏都是可以的。导入环节引入猜想,学生很快地就被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吸引,大胆地进行猜想。如我在教学《找规律》时,先出示一排按规律排列的图形,让学生经过猜想实践,最后发现自己所发现的规律与书上一致,学生获得成就感。讲授新知时引出猜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实践自己猜想,明白错误的猜想为什么错误,掌握正确的猜想。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我让学生猜一猜:15-9的被减数“15”个位上“5”不够减“9”,应该怎么减?学生会猜想:就用减数“9”减“5”,学生通过实践发现是错误的,然后再进行不同的猜想,直到找到正确方法为止。在这个不断的猜想、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巩固阶段引用猜想游戏,让学生通过猜想进一步强化对新概念的理解。一堂课的尾声也适合引入猜想游戏,这时的游戏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延伸到生活当中,如学完《认识图形》后,我让学生猜想家里常见的一些物品是什么形状的,让他们对身边的数学感兴趣。
(四)操作型游戏
        操作型游戏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常常引入的一种游戏。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尚且处于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而且有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课堂上采用实物进行教学非常有必要。操作型游戏需要用到手、眼、脑多种感官,不仅能将知识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专注度、积极性以及动手能力。操作型游戏可用范围很广,如通过摆小棒的方式学习数字及加减法;搭积木的方式学习空间立体几何。游戏的对象可以是个体自行操作,也可以是两人或两人以上合作操作。
(五)角色扮演型游戏
        角色扮演型游戏深受学生的喜欢,它是让学生在游戏中扮演设定的角色与他人互动。使用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可以学习数学知识,学会将数学运用到生活当中,还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情感态度价值。最常见的就是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开展“小小文具店”主题游戏,通过教师或学生售卖文具,学生购买文具这一过程,学生充分认识人民币,学会人民币的简单换算。
四、游戏教学法实施的前提和保障。
        在数学课堂上运用数学游戏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体验数学。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游戏总是一成不变的,游戏类型与形式过于单一,数学游戏只是流于形式。又或者,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数学游戏时不能调控好学生的课堂纪律,学生只重在游戏,没有从游戏中学到数学知识等,诸如一系列的在游戏教学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都必须一一突破,才能发挥数学游戏在课堂中的独特作用。下面就一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列举几个注意事项:
(一)保证每位学生的参与程度。
        有时候教师所设计的数学游戏中,参与游戏的常常是班级中的“活跃者”,有些学生可能会在其他人做游戏的时候自己做一些与数学课堂无关的事情。一年级的儿童刚刚离开幼儿园不久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周围的同学都是比较陌生,在课堂上不敢主动举手参加游戏,使得游戏效果大打折扣。在运用游戏教学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不仅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要让游戏贯穿在整个教学中,从而完成最终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是至关重要的,这直接影响着这堂课中数学游戏的成败。
(二)教师要做好游戏前的准备。
        教师需要在课前准备好做游戏的一些工具和场地,这些课前的准备都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游戏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
(三)教师要制定确切的游戏规则。
        数学游戏不仅注重趣味性,同时规则与秩序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在数学游戏开始前对学生讲清楚游戏的规则与秩序,这样可以保证数学游戏能有序地进行。
(四)教师要有效调节和控制游戏过程。
        教师在进行一年级数学课堂上进行游戏教学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就是进行游戏时课堂秩序混乱,纪律差,这让许多教师对游戏教学望而却步。有些老师说:“加入游戏环节后,可能会使整个课堂都乱套了,学生特别的激动,课堂纪律差,会影响讲课的进度。”一年级的学生在进行游戏时处于兴奋状态,自控力差,过度兴奋会导致课堂失控,学生不知不觉地就不遵守课堂纪律了。虽然游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是教师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教师需要观察每个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掌握课堂的全局,在必要时需要出面为学生解决一些问题,这样才可以使得游戏顺利地进行。
(五)教师要善于总结和反思每节课中的数学游戏。
        在数学游戏结束以后,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以及整节课数学游戏的每个环节来进行总结,这样可以不断地对课堂进行完善。同时教师需要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肯定,对不太主动的学生提出鼓励和希望,这样才可以使数学游戏在课堂中的运用越来越完善。
        游戏教学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数学课堂,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但是,游戏教学并不是只关注教学的形式,更多地要关注数学游戏的内容,如果盲目地注重形式就会适得其反,无法得到好的效果。所以要想让游戏教学取得成效,真正帮助到学生的学习,还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吴也显.小学游戏教学论[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2.田鹏忠.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初探[J].当代教研论丛,2020(08):79.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47
4.关昊.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的游戏教学[J].学周刊,2012(19):91.
5.吴航.游戏活动与儿童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4
6.刘淑敏.小学一年级数学游戏教学行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