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手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分析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8期   作者:姜福水
[导读] 小学是受教育初级阶段,对于数学教学而言,除了让学生掌握公式、定理等内容外,动手能力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姜福水
        山东省威海市经济开发区长峰小学
        摘要:小学是受教育初级阶段,对于数学教学而言,除了让学生掌握公式、定理等内容外,动手能力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进行反思,优化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实践的机会,从而提高动手能力。文章先介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意义,再分析目前现状,最后提出实施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能力;教学反思;培养策略
引言:
        小学生具有思维活跃、活泼好动的特点,通过分析制定有效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提升动手能力,促进智力发育,激发出创新意识。教师要摒弃传统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明白动手能力培养对其成长的意义所在。积极创新教学策略,创建出良好实践活动环境,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去,提升自身动手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理解数学概念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数学是比较困难的,往往凭借自身主观意志认识数学。数学概念是非常严谨的,具有抽象性特点,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容易出现学习障碍。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准确把握学生自身情况,不能只是一味的讲解,他们会感觉到无聊。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数学概念,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调动起学生参与积极性,亲自动手去演算,通过一步一步推导得到概念。相比较于直接讲解,这种方式会激发出学生兴趣,而且亲自参与进来,对概念有更加深刻理解。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只有正确理解才能减少不利因素影响,从而提高学习水平[1]。
        (二)理解数学算法
        在小学数学中,计算占据着重要位置,学生只有掌握算法才能解决问题,常见的有加减乘除。数学算法的逻辑性比较强,小学生想要快速理解比较困难,因此要进行正确引导。算法不是简单的计算某一道题,而是针对一系列问题的解题规律,充分掌握后更好用于学习中去。紧靠教师口头表述,学生对算法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因此要亲自动手去做,才能有所感悟,从中总结出经验,对数学算法形成正确认识。数学算法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在循序渐进中帮助学生掌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算法不同,但是只要研究就可以发现其实存在着一定联系,通过融会贯通实现灵活运用,在解题中找到正确答案。
        (三)建立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建立对于小学生今后学习起到着重要作用,促进正确思维模式形成,不断增强自身综合能力。小学生建立数学思维的关键在于感性认知,对数字、公式等非常敏感,解决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反映出算法、思路等。以往都是教师对问题讲解得出答案,学生只需要掌握解题技巧就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形成思维定势,限制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建立数学思维中要发挥出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理顺思路,促进数学思维的建立。当学生动手操作时,大脑处于飞速运转中,思维会变得灵活、发散,对知识有深刻理解。只有具备数学思维,才能更好进行学习,养成良好思考习惯,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教学方式单一。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几乎整节课时间都在讲授,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兴趣较低。采用落后教学模式,学生认为数学充满了复杂的计算和公式,不愿意主动去学习。缺乏师生互动。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展工作,认为学生只需要完成布置任务就实现了预期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长期处于相对独立状态,相互之间缺乏交流,即使存在问题也无法解决,成为了教学水平提升的阻碍因素。考核理念落后。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忽视了其他方面考核,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目的就是取得更高分数,所以花费大量时间去记忆理论,导致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

可见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所以要进一步优化,才能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2]。
三、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
        (一)设计教学活动
        开展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因此教师要根据相关内容进行合理设计,保证活动有序开展,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锻炼。《克、千克的认识》这节内容中,教师通过教学让学生正确理解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为了让学生可以真实感受到一千克的质量,要在课堂上开展“称苹果”的活动,提前准备好电子称、苹果、本子、笔等,先拿起一个苹果放在称上看有多重,然后继续增加苹果的数量,直到称显示出1千克为止,记录下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然后再将这些苹果装到袋子里,让学生用手提,直观感受下1千克的重量。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学生自律意识比较差,活动中很有可能会出现乱打乱闹的情况,所以教师要进行管理,保证教学活动有序开展[3]。
        (二)小组合作学习
        借助小组合作形式来开展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将所有人分成不同小组,通过相互配合来完成,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正方形周长计算》这节课重点是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给每组分发活动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包括正方形纸板、直尺、计算器等,为了保证活动顺利开展,组内成员要各司其职,有的人测量边长、有的人记录数据、有的人负责计算,最终得到正确结果。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理解,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真正意义上实现学以致用。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会意识到集体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当学习中遇到难题时,如果一个人无法解决,要和大家进行讨论。
        (三)走进现实生活
        不难发现,其实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包括各种数字、图形等,所以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时可以从生活入手。当学到有关圆形内容的时候,让学生课后搜集圆形的东西,例如瓶盖、卡片等,在活动过程中会感受到圆形独特的美。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圆形事物呀?”学生回答:“轮胎、花园”,教师紧接着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呢?”这就会引发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观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拉近和学生之间距离,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培养学生动手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要走进现实生活,会发现很多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参与中提高动手能力。
        (四)加强教学引导
        小学生自身能力有限,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问题,为了有效应对,教师引导是必不可少的,帮助学生减少不确定因素影响,更好的进行学习。有的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过程中经常会出错,甚至会出现放弃的念头。教师要经常去鼓励他们,建立起强大自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好,不断提升动手能力。同时要注重因材施教,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确保满足所有人需求,有利于提升整体水平。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对学生动手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帮助[4]。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动手能力培养,可以促进健全人格形成,强化对数学的认知。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贴合学生自身需求,采用科学合理方案,让其参与进去,在亲手操作中提高动手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可以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实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罗水兰.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0,(28):74-75.
[2]唐勇.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方法[J].魅力中国,2020,(30):264-265.
[3]梁燕.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探析[J].魅力中国,2020,(1):201-202.
[4]王小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新课程,2020,(20):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