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丽娜 吴海星
河源开放大学/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河源517000
【摘要】旅游职业教育是为适应旅游业发展而进行的定向教育,疫情对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对旅游专业教学产生深远影响,后疫情时期,旅游职业教育要因时而变,因势而动。本文结合旅游业的发展态势和非正式学习的有关理论,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后疫情时期旅游专业教学提出一些观点看法。
【关键词】旅游职业教育;旅游业;网络教学
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网络非正式学习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学习者的动机为视角”(课题批准号:2013ZJK075)研究成果。
2020年,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极其特别的一年,猛烈的疫情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受疫情影响,作为高度敏感型的旅游行业在政策、经济等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旅游职业教育承担着为日益发展的旅游事业输送合格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旅游专业教学应根据后疫情时期旅游发展形势需要,对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就业指导等方面,作出设计和调整。
1 新冠肺炎疫情给旅游业带来的挑战
1.1 旅游业在中国经济结构的地位导致疫情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60.06亿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5%。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87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31%。旅游业在中国现有经济结构中的重要性导致新冠疫情严重影响国民经济。
1.2 中国旅游的国际地位导致疫情对旅游市场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旅游大国,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 年全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16921万人次,比2018年增长 4.5%;入境人数达14531万人次,比2018年增长2.9%。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的旅游者数量在2020年上半年出现“断崖式”下跌。相关数据显示,相较于国外旅游市场,国内市场复苏较快,但是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消费大幅缩水,国内的海外游出现停摆状态,出境游用户加速回流国内市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由于受现金流断裂等因素影响,中小型旅行社门店的注销数量惊人,业内众多一线电商平台也纷纷陷入艰难状态。
2 后疫情时期给旅游业带来的机遇
2.1 疫情改变旅游消费方式
虽然疫情暂时抑制了民众对旅游消费的信心,但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逻辑不会改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会改变,消费升级带来的强大动力不会改变,支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不会改变。随着防疫防控的常态化,国内旅游市场逐渐恢复,但民众的旅游消费方式悄然发生变化。如短线周边游和自驾游增幅超过长线游;康养游、近郊游、定制游、亲子游、自驾游等消费需求加速;品质民宿引领新流量,生态环境好、质量等级高的景区和“小众、定制、品质”的乡村民宿受到更多青睐;更具个性,更注重品质的定制出游成为了大趋势。
2.2 疫情加速旅游供给侧改革的深入
短期来看,疫情对旅游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损失,许多旅游企业遭遇现金流瓶颈、业务损失等困难,不少旅游企业开始尝试缩减开支、开拓新业务等。疫情加速了市场的出清,倒逼旅游市场变迁与产业重构,旅游消费方式和组织形式都正在发生显而易见的变化,旅游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催生了一系列的新需求和新供给。如后疫情时代的旅游,随着政府防疫防控的常态化,扶持旅游产业,扩大消费内需的激励政策不断出台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民众的消费信心开始稳步恢复,消费需求和潜力不断增强。主营出境和入境游的旅行社艰难转身,顺势而动,开拓本地游、周边游、省内游等新市场,对短线游市场空间进行“深耕细挖”,开发“线上推广+线下体验”、品质游、定制游线路和相关旅游产品,促进内生消费潜力的释放。
3 后疫情时期旅游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
3.1发挥网络非正式学习和课堂教学各自的优势
在疫情发生后的旅游专业网络教学实践中,网络教学的优势体现如下:网络教学平台如钉钉、腾讯课堂等,能够与PPT、WORD等办公软件兼容,直接或间接联结手机端、PC端,教师、学生使用的便利度大大提高。课前,学生在手机端可以按照教师要求完成预习并按自己的兴趣查阅相关网络资料,教师在PC端可以查询学生预习完成率并有针对性地准备课堂教学内容;课中,学生可以对网络教学平台存储的教学资源进行反复查看、回看,教师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师生互动,及时把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度;课后,教师可以查询教学数据,了解每位学生的参与度、活跃度,课后作业的完成率并进行批改;网络教学的劣势如下:外因体现在网络信号的差异性,可能会出现网络拥堵等情况。内因体现在缺乏现场感,自控能力弱的学生会出现专注力差,游离于课堂之外等情况;
因此,后疫情时期,旅游专业教学需要融入智慧校园、智能课堂,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网络非正式学习和传统课堂的各自优势,利用非正式学习的相关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3.2 调整课程结构,适应后疫情时期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旅游职业教育是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应当因时而变,因势而动,适应旅游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并作出相应调整。根据前面所分析的后疫情时期旅游业产生的新需求和新供给情况,为助力旅游业的发展,培养更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旅游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可向相关的需求进行倾斜,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非正式学习。如研学游、乡村游、康养游和生态旅游等课程。
3.3 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机制
目前,新业态、新营销模式不断涌现,旅游专业教学也要紧贴行业需求,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如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吸引优势企业和旅游院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旅游职业院校应鼓励教师融入行业,掌握业界的发展态势,科、教、研相互促进,以适应新的经济浪潮,并培育更符合旅游行业新需求的人才后备军。
3.4 注重创新理念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将创新意识植入每一位学生的脑海,鼓励学生在非正式学习中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勇于迎接新机遇和新挑战;引导学生从个人实际和当前就业形势出发,调整就业预期,适度降低就业期待。如“旅游+乡村振兴”,不但解决自身就业问题,还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人民日报,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