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初中德育教学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8期   作者:郑少秋
[导读] 德育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原则,同时也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郑少秋
        浙江省乐清巿柳市镇第三中学
        摘要:德育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原则,同时也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时期,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并不完善并且比较叛逆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是学生人格发展和道德养成的重要阶段,所以在初中阶段为学生开展德育教学也是刻不容缓的。但在目前的教育教学形式之中,德育教学往往难以取得有效的教学成果,这反映了很多教学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德育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微课、电子白板、教学APP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开展多元化的德育教学,跳出了以往枯燥乏味、老生常谈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从内心接受德育学习。所以本文讨论了如何在互联网教学背景之下探索初中德育教学的新途径,并提出了几点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 初中德育 教学探讨
1.青春教育,巧用微课,润物无声
        在初中阶段,学生告别了小学时期的天真浪漫,但同时也迎来了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也就是青春期。在这个阶段,学生处于心理逆反期,在心理或者生理上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神经系统的发育、身体机能的发育、躯体的生长以及自我意识的发展等等,这是学生蜕变的时期,同时也是敏感而脆弱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教师一定要扮演学生的生活顾问,与学生做知心朋友,以科学合理而又委婉的形式为学生开展青春教育。在以往的德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为学生开展青春教育时缺乏艺术性,教学形式比较粗糙,不讲究方法,不照顾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会比较难以接受,或者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隐晦和生涩,例如在青春期男女交往的问题上,教师往往不能正面对待,过于简单和粗暴,这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对于学生的健康而言是十分不利的。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不会取得预期的教育教学成果,反而会最大程度地挑起学生的逆反情绪,不利于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使学生无法养成自身健全的人格。在互联网的教学背景之下,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微课视频,以更多元化的形式为学生开展青春教育,以简短和精致的短视频引起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呵护学生的个人隐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教师可以以微课为基础为学生开展一些青春期男女正常交往的主题班会,从心理学的教学角度为学生解释早恋,教师一边播放视频,一边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退出教室之外,将男女交往的秘密留给学生,给予学生一定的心理准备,使学生可以对主题班会所探讨的重要内容有更为深刻地了解。
2.生命教育,视听震撼,深化体验
        在初中时期,学生受到教学压力的影响,往往会表现出内心脆弱的问题,而生命珍贵,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的生命教育,避免学生出现个性骄纵、偏执、脆弱、自尊心过强的状况。所以,教师可以适当的为学生开展生命安全教育,以引起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呵护生命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互联网的教育教学优势,以更加立体便利、直观的形式为学生开展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以互联网的信息资源平台,使学生意识到生命可贵。教师为学生播放人类生命进程全过程的教学短片,使学生了解从生命诞生开始到逝去的过程,以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展现,会使学生更加震撼,会有强烈的视听冲击,诱发学生的生命情感体验。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生命如歌这部分的班会活动时就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学生设计多媒体的教学课件,以突破单一页面操作的独特方式为学生设计教学板块,可以通过网页模拟生命流程,包括播种、浇水、施肥、除草、开花、结果等多个环节,使学生看到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并绚丽绽放得整个生命变化,从而激发解学生对于生命的强烈感知,深化学生对于生命的情感理念,达到生命教学应有的效果。
3.法制教育,情感创设,在线说法
        在初中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如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如何对社会不良风气勇敢说不?知法、懂法,并约束自身行为。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的便利资源,以网络新闻为学生搜集相关的视频和案例。例如,央视的法制在线、今日说法、法治社会、社会与法等频道,为学生传递更为正能量的法律法规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创建校园说法平台,使学生通过交流、观看、体验、讨论,参与到法制教育的互动之中。例如,教师可以将今日说法的栏目平移到课堂上,先为学生播放熟悉的音乐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并由班主任或者是班长开场,可以以小品的形式为学生展现案例,并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使学生对案例中的故事有更为深刻地体验,学生再自主讨论,指出在小品中有哪些违法行为?而学生又该如何保护自己?更强化学生道德与法制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结束语
        德育教学如涓涓细流,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都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所以在初中阶段,作为学生思维、道德、品质发展的最关键时期,教师一定要抓住教育契机,为学生开展更加多元化的德育教学。教师充分挖掘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教学的优势,为学生拓宽德育教学的视野,使课堂变得更加新奇和有趣,也更具时代感,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朱 玲.“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德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19):162. DOI:10.12219/j.issn.2095-4751.2020.19.162.
[2]周琦."互联网+"时代下的初中德育实践分析[J].教育界,2019,(4):145-146. DOI:10.3969/j.issn.1674-9510.2019.04.094.
[3]许露露.“互联网 +”背景下初中德育教学的新出口[J].年轻人,2019,(29):190. DOI:10.12214/j.1672-3872.2019.29.164.
[4]刘胜男."互联网+"时代下的初中德育研究[J].年轻人,2019,(9):41. DOI:10.12214/j.1672-3872.2019.09.0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