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刘志丹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8期   作者:李静
[导读] “正月里来是新年,陕北出了个刘志丹,刘志丹来是清官,他带上队伍上横山,一心要共产……”
        李静
        延安西北局革命旧址管理处   
        “正月里来是新年,陕北出了个刘志丹,刘志丹来是清官,他带上队伍上横山,一心要共产……”
        这首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人人都会唱的陕北民歌信天游当中提到的刘志丹,正是西北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红军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
        刘志丹原名刘景桂,1903年出生于陕北保安县的一个秀才家庭。参加革命后,他取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改名为刘志丹。自幼,他目睹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在反动政权和地主豪绅残酷剥削下的苦难生活,于是萌生了为穷苦百姓翻身解放的信念。
        18岁时,刘志丹就组织学生运动,同封建势力作斗争;22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昔日的热血青年逐步成为一个具有坚定信仰的革命家。他曾在黄埔军校学习,毕业之后派王粉冯玉祥军中,在大革命的洪流中砥砺磨练、增长才干,后来他回到了家乡陕北开展武装斗争,从此便扎根在了这片粗犷豪迈的土地上。
        他领导陕北红军和陕北人民,积极开展土地革命,发展经济教育,剔除封建陋习,举行民主选举,制定廉洁法规,严守群众纪律,由此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在刘志丹的领导下,西北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在二十多个县建立起的工农民主政权,最终使这块硕果仅存的根据地,即成为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落脚点,也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出发点。
        作为西北红军的高级指挥员,刘志丹从不搞特殊,他穿着粗布衣,每到一处总是抢着站岗放哨,照顾伤员,碾米做饭,筹到衣物也总是让给抢病员。他这种坚定的革命意志和艰苦朴素,平易近人,虚怀若谷的民主作风深受群众和战士爱戴,大家都亲切的称他为“我们的老刘”                         
        1936年2月,刘志丹被任命为红军北路军总指挥兼二十八军军长,奉命率部东征。


        也许他知道得不少的时间才能够回家,所以在临走之前,他对妻子同桂荣说:“我同情中国人民深受苦难,因此才走上革命道路的,为救国救民,我可以献出一切,这次上前线,是再去为我的信仰而奋斗,我要生而益民,死而谢民”他还叮嘱妻子:“你要记着我腿上的伤疤,在战场上如果我牺牲了,敌人割下了我的头颅,你到时找不见我,就可以记住我腿上伤疤……”当同桂荣听到这句话,泪流满面……
        1936年4月13日晚,刘志丹摔东征部队,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与国民党军阀阎锡山部展开了激烈的战斗,4月14日,刘志丹在战斗中亲临前线,爬上前沿阵地的山顶,观察地形了解敌情,突然刘志丹双手扶住胸口,踉跄的倒了下去,他被子弹击中左胸,伤及心脏,壮烈牺牲了,带着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对未竟事业的万千感慨,刘志丹走了,年仅33岁!
        噩耗传来,陕北高原为之震动,那些跟随他出生入死的战友们,那些时刻惦记着他的百姓们,都无法接受,所有人失声痛哭!
        刘志丹牺牲的消息传来后,妻子同桂荣晕过去了,当她醒来时,哭着扑向刘志丹的灵柩,要和刘志丹一起走,在场的人无不落泪……
        人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只有几支香烟和半截铅笔头,这是他留给妻子和女儿的唯一念想,他们再也盼不到刘志丹回家了,老百姓也永远失去了他们的老刘……
        1943年,刘志丹的遗骨从瓦窑堡迁回志丹陵时,党中央为刘志丹在延安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老百姓一路焚香跪拜,久久不愿离去,虽然刘志丹牺牲了,但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毛泽东曾语重心长的说:“一个人死了开追悼会,群众的反应怎样,这就是衡量的一个标准,刘志丹同志牺牲后,陕北的老百姓伤心的很,这说明他是真正的群众领袖”。刘志丹一生高尚的品质和革命精神,也正如周恩来的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属刘志丹”。
        连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也在他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用三千多个朴实无华的字来描述刘志丹辉煌的一生:刘志丹是现代的罗宾汉,具有当地人嫉恶如仇的品格,对仇人而言,他的名字带来希望,对于地主和老财而言,他成了惩奸除恶的天鞭……
        如果有人要问,共产党员是什么样子,那么就请看刘志丹同志!
        的确,刘志丹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人民敬慕的大英雄,他的优秀品质和革命精神将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所传颂,并激励着共产党员都学刘志丹、做刘志丹,永远跟人民群众在一起,因为老刘的样子就是共产党员的样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