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食管鳞状上皮细胞间隙增宽与24小时阻抗-PH值监测对非糜烂性胃食管返流病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4期   作者:姜子晔 徐晓红 秦绪富 李菁雅
[导读] 研究食管活检与24小时阻抗-PH值测定对NERD诊断价值的临床对比及对患者食管上皮鳞状细胞间隙增宽的影响

        姜子晔  徐晓红  秦绪富  李菁雅
        黑龙江省医院  哈尔滨南岗区150001
        【摘要】目的  研究食管活检与24小时阻抗-PH值测定对NERD诊断价值的临床对比及对患者食管上皮鳞状细胞间隙增宽的影响。方法  抽取本院于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此期间门诊及住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52例纳入研究组,另选同期接受诊断的健康体检者8例纳入参照组。均采用食管活检与24小时阻抗-PH值测定方式。结果  与参照组相比,NERD(PH+)、(PH-)组、RE组的DIS宽度更大(P<0.05)。结论  食管活检与24小1时阻抗-PH值测定,对于推断胃食管反流类型,早期予以治疗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食管活检;NERD;食管上皮鳞状细胞;24小时阻抗-PH值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医学常见的胃部疾病,西方国家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约10%~20%;亚洲国家发病率约5%,临床可将其分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与 Barrett食管,临床诊断较为困难[1]。有相关报告指出,将食管活检与24小时阻抗-PH值测定应用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诊疗中,收效较为理想[2]。在此次实验中,对60例接受食管活检与24小时阻抗-PH值测定患者的诊断结果开展对比,现将此次结果阐述如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于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此期间门诊及住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52例纳入研究组,其中30例为胃镜白光下正常粘膜(NERD组),22例为RE患者。女性25例,男性27例,年龄分布在34-69岁之间,平均值为(52.59±5.38)岁,另选同期接受诊断的健康志愿者8例纳入参照组,其中女性3例,男性5例,年龄分布在35-68岁之间,平均值为(52.65±5.43)岁,对2组各项临床上数据通过统计学比对后显示,无数理统计学上的事实表示意义(P>0.05)。
        1.2方法
        食管活检:胃镜选为奥林巴斯GIF-XQ260型胃镜,由两名固定医师操作。明确是RE患者或NERD患者,RE患者选择洛杉矶分型A-B级患者。活检选择下食管括约肌上3-5cm处进行活检,取材2快,活检后进行固定染色,送病理科进行光镜分析,测量食管鳞状上皮细胞间隙。
        24小时食管阻抗-PH值检测:其中有48名患者在24小时PH值监测前通过高分辨率食管压力测定明显下食管括约肌位置,给与进行24小时阻抗-PH值监测时导管留置位置为下食管括约肌位置上5cm处。其余12名患者未能行高分辨率食管压力测定而直接进行24小时阻抗-PH值监测的患者,先将导管经鼻经咽部留置至胃(当监测盒上的PH显示<4)时表示导管已经留置入胃腔,缓慢将导管向外侧拉出,当监测盒上PH值突然发生变化至7时,认定此处为下食管阔约肌压力位置,然后将导管继续向外拉出5cm后给与固定。留置24小时后给与拔管,将监测盒与电脑连接分析数据。24小时食管PH监测结果PH<4的时间百分比≥4%或DeMeester评分>14.57分定义为有病理性酸反流。
1.3 观察指标
        记录NERD(PH+)、(PH-)组、RE组、参照组的食管上皮鳞状细胞间隙(DIS)宽度。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2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细胞间隙宽度)以(x±s)表示,t检验,若(P<0.05)则认为有研究意义。
2.结果
        与参照组相比,NERD(PH+)组、NERD(PH-)组、RE组的DIS宽度更大(P<0.05),而RE组与NERD组之间,及NERD患者PH(+)与NERD患者PH(-)组之间的DIS宽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组与参照组细胞间隙宽度比较(,μm)

3.讨论
        GERD定义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的不适症状与并发症,部分病人反流物可达咽喉部及口腔,诱发食管外症状。现阶段,我国对于GERD的主要诊断思路有问诊、胃镜检查、PPI试验、24h食管阻抗-PH值监测、胃蛋白酶测定。然而,由于PPI诊断性治疗所需时间较长,24h阻抗-PH值监测仪普及度差等问题,可考虑对NERD的食管病理进行研究[3]。
        GERD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是暴露于食管中的胃内容物(强度、频率等)会破坏食管的防御机制,导致食管黏膜完整性丧失[4]。其中DIS是NERD病人食管黏膜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通过光学纤维镜测量NERD患者的DIS,并结合24小时阻抗-PH值监测结果,可明确其反流症状是否由GERD所致,及食管反流类型,使治疗更有针对性。在此次实验中,与参照组相比,NERD(PH+)组、NERD(PH-)组、RE组的DIS宽度更大,提示食管活检与24小时阻抗-PH值检测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可及时发现和治疗,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研究结果表示,食管活检与24小时阻抗-PH值测定,对于推断胃食管反流类型,早期予以治疗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将其普及推广于临床诊断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郭宝娜, 郭子皓, 姜佳丽,等.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41例的24h食管阻抗-pH值监测结果[J]. 中华消化杂志, 2019, 039(004):217-222.
        [2]李哲, 陶琳, 侯亚男. 反流高敏感与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症状和食管功能特点研究[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02):97-102.
        [3]梁雄. 食管MII-pH监测对NERD和FH诊断价值的研究[J]. 胃肠病学, 2018, 023(008):482-485.
        [4]张爱青, 张彦萍, 常乐,等. 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在内镜阴性烧心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08):67-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