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650021
【摘要】目的:探究脑血管疾病实施旋转DSA技术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选取在我院41例接受脑血管疾病鉴别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鉴别的技术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n=41)患者采用常规DSA检查技术鉴别诊断,研究组(n=41)在常规DSA造影检查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旋转DSA技术鉴别诊断,对两组检测结果(静/动脉畸形、脑外伤后二次出血、脑动脉瘤、烟雾病)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检测结果(静/动脉畸形、脑外伤后二次出血、脑动脉瘤、烟雾病)相对比对照组稍高一些,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对接受脑血管疾病鉴别的患者进行旋转DSA技术鉴别诊断,可以有效提高静/动脉畸形、脑外伤后二次出血、脑动脉瘤、烟雾病等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率。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旋转DSA技术;鉴别诊断;临床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脑血管疾病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1-2]。一般脑血管疾病病情发展较快,需要对其病情进展做出准确的判断,临床上对于脑血管的诊断方式,常用CT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患者进行临床判断,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因目前人们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升高,为了对出现偏瘫、头疼、呕吐等症状的患者做出更准确的判断[2-3]。在常规DSA造影检查发现出现异常改变明显时,我院会同时采用旋转DSA技术,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诊断,旋转DSA技术获得的三维血管影像能够提供多角度的血管解剖信息,可以减少造影剂的使用量,并且可以减少X线的使用时间从而减少了辐射剂量。我院采用该技术,并对其进行临床使用价值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选取在我院41例接受脑血管疾病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鉴别的技术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n=41)患者采用常规DSA检查技术鉴别诊断,研究组(n=41)在常规DSA造影检查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旋转DSA技术鉴别诊断。41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其中包含女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9例,男性脑血管疾病患者22例;最高年龄68岁,最低年龄20岁,平均年龄(49.23±2.93)岁;两组基线资料基本一致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检查前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并向其介绍检查的整个过程需要配合和注意的要点,以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也从而提高造影图像质量。使用西门子Artiszee平板血管造影机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脑血管造影(DSA),采用Seldliger技术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股动脉进行穿刺,使用高压注射器选择非离子型造影剂流率2-5ml/s,总量6-8ml压力200-300Pa,在患者双侧椎动脉,和两侧颈内、外动脉进行造影,分别获取患者正、水平侧位和25°-30°汤氏位脑血管的影像。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旋转DSA技术鉴别诊断。选择感兴趣区的血管放置造影导管至血管开口处。首先选择3D采集程序,清除机架周围所有可能阻碍机架运动的物品,选择合适大小的视野。调节机架至正位透视并左右移动导管床,将感兴趣区置于视野中心。接着再次旋转机架至水平侧位,透视并上下移动导管床,再次使感兴趣区置于视野中心。连接高压注射器,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总量12~20mL,注射流率2~4mL/s,时间5.5s,压力200-300Pa,设置X线延时0.5~1s采集造影图像。图像采集完毕,自动传输至3D后处理工作站。使用自动容积重建,并选定不同部位相关参数设定获得3D图像显示。此图像利用三维图像操作窗对成像脑动脉血管进行有效全方位及组织毗邻关系的操作处理。也可以采用SSD(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法)等技术进行手工3D后处理。
1.3观察指标
本文主要对两组患者在静/动脉畸形、脑外伤后二次出血、脑动脉瘤、烟雾病等多种检测数据进行观察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组检测静/动脉畸形13例、脑外伤后二次出血22例、脑动脉瘤2例、烟雾病4例,共41例,检测率100%;对照组静/动脉畸形11例、脑外伤后二次出血10例、脑动脉瘤2例、烟雾病4例,共检测27例,检测率90.24%,研究组相对较好,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png)
3.讨论
在临床上,影像学检查手段是一种常用的鉴别诊断脑血管疾病方式,由于DSA技术相比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式的分辨率更高,更容易帮助医生判断脑血管病变的位置、大小、解剖关系[4-5]。但是常规DSA检查方法,只能使患者在固定位置进行图像采集,当患者病变区域、周围血管存在投影重叠现象时,影像无法提供准确的判断依据,同时可能导致医生发生漏诊、误诊事件[6-7]。我院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同时对患者进行旋转DSA技术,旋转DSA技术是在常规DSA检查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演变、不断更新的一种新型检查方式,该项技术通过旋转机架C型臂对患者进行不同角度的造影检查,获得三维立体的图像。这个影像能够增加血管任意的观察角度,使医生规避投影重叠的问题,在最佳的位置对患者实际的情况进行观察,更为直观的展现患者颅内血管的病变情况,从而提升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判断精准度。该技术在确诊小动脉瘤、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的同时也可以准确辨别出巨大动脉瘤瘤腔内是否存在危险动脉分支。该技术为导管操作提供了良好的参考角度,通过3D导航自动定位,保证获得工作的最佳角度,可以很好的保证筛选和治疗有效性,同时对于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来说可以更好的将畸形血管团动脉以及引流静脉等清晰的显示出来,具有评价血流动力学状态的作用。对于烟雾病来说,可以更好的呈现两侧颈内动脉出现闭塞或狭窄情况,通过本次研究可得,研究组检测结果(静/动脉畸形、脑外伤后二次出血、脑动脉瘤、烟雾病)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旋转DSA技术用于脑血管疾病诊断中,能够相应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许冰华,蒋莉莉.旋转DSA技术在脑动脉瘤介入造影以及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7):19090-19091.
[2]蒋莉莉.研究分析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应用旋转DSA技术的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2):90-91.
[3]廖良彪,林祺,卢靖.旋转DSA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9):130-131.
[4]曹玉梅.探讨旋转DSA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疗,2017,36(11):31-33.
[5]谢成仁.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在脑血管疾病诊断及鉴别中的应用价值[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9,19(10):960-963.
[6]沈华,高鹏,李翔,等.多模式DSA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8,39(8):1416-1417.
[7]邹明珠.头颈动脉CTA在诊断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9,17(19):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