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用于临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价值

发表时间:2021/1/6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11期   作者:王辉
[导读] 研究探讨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用于临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的价值。
        王辉
        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管理局中心医院  黑龙江省密山市  1583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用于临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的价值。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18.9月~2019.9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中来我院进行检查的脑卒中病患,选取的研究例数为90例,根据不同的诊断方法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采用血管造影进行诊断,而观察组则采用CT脑灌注结合血管造影进行诊断,对比两组不同的诊断结果。结果:在确诊概率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数值相对较高;在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数值对比上,观察组的数值相对较高;在对诊断结果满意度对比上,观察组的满意度相对较高(P<0.05)。结论: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采用CT脑灌注联合血管造影能够有效提高确诊的概率,更好的为治疗方案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
关键词:CT脑灌注;血管造影;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在临床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发病群体为中老年人,该病的特点为起病比较急,病情进展快,如果病患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则会对病患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1]。病患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脑部组织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缺血以及缺氧的现象,导致病患的脑部神经发生严重的损伤。目前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患进行尽早治疗是关键,因此对病情的准确诊断对治疗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文研究探讨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用于临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的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方法
1.1资料
        研究时间段为2018.9月~2019.9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中来我院进行检查的脑卒中病患,选取的研究例数为90例,根据不同的诊断方法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采用血管造影进行诊断,而观察组则采用CT脑灌注结合血管造影进行诊断。对照组中男性病患和女性病患例数所占比例为25:20,最小年龄为59岁,最大年龄为71岁,取平均数值为(65±2.8)岁;观察组中男性病患和女性病患例数所占比例为26:19,最小年龄为59岁,最大年龄为72岁,取平均数值为(66.9±3.7)岁。两组病患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病患在入院之后都使用常规的CT进行平扫,对病患的横断面情况进行检查,对出血的现象进行排除。
        对照组病患采用血管造影进行诊断,诊断过程中对病患进行检查的范围为主动脉弓到颅顶,管电压的数值为120KV,管电流的数值为100mAs,层间距的数值设置为0.625mm。使用造影对比剂对病患进行静脉注射,注射的剂量为70毫升,当对比剂在病患体内达到高峰之后进行扫描,然后对病患扫描的结果进行观察和记录,
        观察组病患则在血管造影诊断的基础上联合CT脑灌注进行诊断,具体为在诊断的过程中将基地节的层面设置为扫描层,然后使用剂量为40毫升的碘普胺注射液以及40毫升的渗盐水对病患进行注射,注射用具为高压注射器。在完成注射之后延迟5秒使用CT进行扫描,扫描的部位为基地节区。在扫描的过程中管电压的数值设置为100KV,管电流的数值为150mAs,扫描的速度为0.75s/r,扫描的间隔时间为1.5s,总共的扫描时间为48s,覆盖的范围数值为40mm,而层厚的数值设置为5mm。完成扫描之后将得到的数据交给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观察,对脑容量以及对比剂的高峰时间等脑灌注参数进行总结得出最终的诊断结果。


1.3观察指标
        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对比两组确诊的概率、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以及病患对诊断结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使用进行辅助的统计学软件型号为SPSS21.0,计量资料为(x±s),计数资料为%,数据对比P<0.05。
2结果
2.1确诊概率
        观察组经过诊断之后确诊例数为43例,确诊概率为95.6%;对照组经过诊断之后确诊例数为38例,确诊概率为84.4%。数据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确诊概率相对较高(P<0.05)。
2.2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
        观察组在诊断过程中特异度数值为92.6%,灵敏度数值为91.3%;对照组在诊断过程中特异度数值为82.7%,灵敏度数值为80.5%。数据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数值相对较高(P<0.05)。
2.3对诊断结果的满意度
        观察组对最终诊断结果表示非常满意为26例,表示满意为16例,总体满意度为93.3%;对照组对最终诊断结果表示非常满意为22例,表示满意为15例,总体满意度为82.2%。数据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对诊断结果的满意度相对较高(P<0.05)。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对病患的生命健康威胁较大,主要患病群体为中老年人,由于受到年龄影响其身体机能下降,更容易出现颈动脉以及颅内动脉硬化等现象,这也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主要原因[2]。病患病情的起病比较急,病程发展较快,病患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自主意识的丧失以及神经感官功能障碍等。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进行及早的诊断,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所使用的诊断技术在不断进步,诊断方法的可选性也较为丰富[3]。血管造影的诊断方法主要是使用造影剂来对病患脑部血管的情况进行造影判断,最终确定病情的具体情况。而CT脑灌注的诊断原理是应用CT扫描技术,在对病患进行造影之后使用CT对病患疑似发病部位的层面进行连续的动态扫描,从而获得层面不同的时间点CT图像,然后使用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时间-密度的相关曲线,通过对曲线数值的客观分析,从而能够准确反应出病患脑组织血流灌注的情况。CT脑灌注和血管造影相结合能够更好的观察病患颈内动脉系统以及椎基底动脉系统中血管的走行、形态以及密度的特征,提高确诊的概率。
        本文通过研究对比发现,在确诊概率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数值相对较高;在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数值对比上,观察组的数值相对较高;在对诊断结果满意度对比上,观察组的满意度相对较高(P<0.05)。
        由此可见,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采用CT脑灌注联合血管造影能够有效提高确诊的概率,更好的为治疗方案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彭杰,王启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诊断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9):31-32.
[2]温广永.成像技术联合CT血管造影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意义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8):126-127.
[3]刘良进,豆永升,曾艳妮,周天天,戴剑彪.一站式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应用[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9,25(06):12-15.

作者简介:王辉(1984-07-26),男,汉族,籍贯:辽宁,当前职称:主治医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医学影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