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丽丽
武清中医医院 天津 武清071000
【摘要】 目的 观察汪师应用针灸胃三针配合灵骨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筛选的50例病例均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研究起止时间2019年5月-2020年4月。两个对比组经抽签法选出,对照组25例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25例增加胃三针加灵谷穴针灸治疗。对比分析对病症的改善作用。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各积分都有一定的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腹痛、上腹胀、早饱、餐后不适积分都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有效率96.0%,相比对照组的76.0%明显更高(P<0.05)。结论 胃三针联合灵谷穴共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升治疗有效率,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三针;灵骨穴;效果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胃肠功能下降导致的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疾病症状,与器质性疾病有明显的区别。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来说,疾病对其正常工作和生活影响都比较大,且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临床采用的常规方法为使用多潘立酮片以及西沙必利等促胃动力药物促进胃功能的改善,但从大部分患者的治疗实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疾病仍容易反复发作,甚至还会产生很多用药不良反应[1]。中医针灸疗法有几百年的应用历史,其中,本研究胃三针疗法与针灸董氏奇穴-灵谷穴相结合,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观察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筛选的50例病例均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研究起止时间2019年5月-2020年4月。两个对比组经抽签法选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18-52岁,平均(38.6±3.6)岁。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0-49岁,平均(39.2±4.0)岁。纳入标准:患者进食后均出现上腹痛、腹胀以及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同症状,持续时间6个月以上,符合Rome Ⅲ诊断标准,且符合《实用内科学》关于脾胃气血证的诊断标准;经胃镜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器官或者系统疾病者;合并恶性病变者;有腹部手术史患者;对本研究药物或者治疗方法不耐受者或过敏体质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治疗时严重不依从或者中途放弃治疗者。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督且与患者签订协议书。分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指导患者采用餐前口服西沙必利(生产厂家:宁波大红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235,规格型号:5mg)治疗,一次5mg,分2-4次给药。连续治疗14d。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胃三针及灵谷穴针灸治疗。取穴中脘、足三里、内关及灵谷穴。选择1.5寸针灸针,采取提插捻转方法进针,得气后,以补泻法运针,并在双侧内关及灵谷穴留针30min,时隔5min行针1次。中脘以及足三里部位,得气后留针并将长约1.5cm的艾条固定在针柄上,点燃实施温针灸,连续灸2壮。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14d。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保持清淡饮食及心情愉悦,禁止吸烟饮酒,并避免生冷刺激食物摄入。治疗期间,保持规律作息,并不再采用其他药物或疗法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评估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以中药中医药学会对消化不良的疗效诊断标准进行评估,中医证候包括上腹痛、上腹胀、早饱、餐后不适。采用3级评分法,分数与证候严重程度成正比。
1.3.2 评估两组治疗疗效。显效为中医证候积分改善90%以上,有效为中医证候积分改善30%-90%,无效为上述积分改善率低于30%。有效率=显效比例+有效比例。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描述定量资料,以t检验;n(%)描述定数资料,以X2检验。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分析
组间治疗前中医证候各积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都有一定的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腹痛、上腹胀、早饱、餐后不适积分都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分析(±s,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P<0.05。
2.2 两组治疗疗效分析
观察组有效率96.0%,相比对照组的76.0%明显更高(P<0.05)。见表2。
表 2 两组治疗疗效分析[n(%)]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在于胃动力不足,而中医理论认为人体五脏六腑气机相辅相成,胃失调,与全身脏腑失调有密切的关系。是以在本次治疗中,选取了中医针灸靳三针疗法进行治疗[2]。靳三针中,胃三针针灸疗法,是针刺中脘、内关及足三里三个穴位以疏通脏腑经络的一种疗法。中脘为胃之募穴,中医认为[3],“六脏之气起于胃”,因此选择胃之募穴,既可调理脾胃,又可发挥疏通脏腑气机之功效。内关穴为八脉交会之穴,有通经脉、贯三焦之功效,针刺可有效疏通胸腹筋脉,使气机畅通。而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针刺有和中益气及健脾和胃之功效。通过针刺该穴位,还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系统功能。三穴合用,可发挥调理脾胃,疏通脏腑气机,共腠生化气血之功效。而灵谷穴为董氏奇穴之一,归大肠经,针刺可起到舒筋活络及调理脾胃之功效,于本次治疗中与胃三针针灸联合治疗,可共同发挥调理脾胃,提升胃功能的作用[4]。
从本次研究结果看,观察组治疗后上腹痛、上腹胀、早饱、餐后不适积分都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研究结果证实,在常规促胃动力药物应用基础上,可通过胃三针联合针灸灵谷穴提升患者脾胃功能,疏通脏腑气机,达到生化气血及祛除瘀滞作用,促进脾胃功能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郑朝怡. 推拿配合针灸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胃动力、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9, 37(3):162-163+165.
[2]薛峰.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 12(3):148-150.
[3]李艳萍, 张友堂.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气虚型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J]. 黑龙江中医药, 2018,48(4):76-77.
[4]覃旭东.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气虚型效果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 34(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