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锐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 内镜中心 237000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了在电子胃镜检查术中,应用电子胃镜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电子胃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给予电子胃镜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92.00%比68.00%,=7.481,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8.00%比24.00%,=7.481,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更高(96.00%比76.00%,=7.481,P<0.05)。结论:在电子胃镜检查术中,应用电子胃镜护理,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电子胃镜护理;电子胃镜检查;常规护理
电子胃镜检查可用于帮助诊断胃病,对胃肠道息肉、早期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检查、诊断以及治疗均有重要价值[1]。通过将检查结果反映到荧光屏上发现病变,同时也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技术,因此,一些患者在接受检查后容易出现恶心呕吐、肌肉紧张、心理不适等症状,而电子胃镜护理可以缓解患者心中的不适合紧张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电子胃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电子胃镜检查术中,应用电子胃镜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电子胃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要接受电子胃镜检查,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0.22±8.78)岁。试验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41.18±9.6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此外,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
试验组:电子胃镜护理措施。包括(1)检查前的护理:了解患者病时,注意有无忌症及麻醉药物过敏史等,同时检测患者血压、脉搏、呼吸状况,若发现异常及时与医师沟通;由于电子胃镜检查的特性,不少患者认为检查痛苦大,对安全性有所顾虑,从而产生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在检查前告知患者电子胃镜的优点以及注意事项,及时消除患者心中顾虑。(2)检查前准备:叮嘱患者在检查前6h需空腹,在麻醉时,第一次用药量要少,若患者在用药后出现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停止用药,并及时告知医师。(3)检查中的护理:协助患者取屈膝左侧卧位,告知患者含上口垫,并轻轻咬住,护理人员用左、右手分别固定口垫、持胃镜立于患者前端约20cm[2]。此外,告知患者以鼻呼吸,全身尽量放松,不要随意摇动,待胃镜进入口腔到达咽喉部时,告知患者做吞咽动作,且不能吞下口水,以确保胃镜顺利通过咽部。若胃镜前进过程中遇到阻力,需让患者休息片刻,再继续插镜。与此同时,密切观察患者面色情况,以及血压、脉搏、呼吸等指标。(4)检查后的护理:检查后清理患者口腔分泌物,且在检查2小时后无异常时方可饮水或者流质食物,以避免对胃黏膜创面的摩擦过大。若患者在检查后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应密切关注患者体征,若有异常及时处理。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患者电子胃镜检查后的临床效果,比较临床效果评价指标,治愈:护理后无明显痛感及不适感。好转:临床护理后出现轻微的咽喉不适感。无效:护理后,咽喉部位疼痛感较为明显。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肌肉紧张、心理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3)检查结束后,使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以百分制评分,分数越高,则患者临床满意度越高。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样本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护理后,对照组治愈人数7例,好转人数10例,总有效率为68.00%;试验组治愈人数11例,好转人数12例,总有效率为92.00%,说明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经过护理后,对照组恶心呕吐2例,肌肉紧张3例,心理不适1例,总发生率为24.00%;试验组治恶心呕吐1例,肌肉紧张1例,总发生率为8.00%,说明试验组不良发应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3患者满意度对比
经过护理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76.00%;试验组患者对治疗满意度为96.00%,说明试验组满意度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3讨论
电子胃镜具有检查时间短、诊断率高、安全度高等特点,因此常被用于帮助诊断胃病,将放大的病变组织反映在荧光屏上,可以帮助医师诊断病情[3]。但由于电子胃镜的侵入性,在检查时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容易引发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且患者对检查的不适和紧张感也会影响检查效果。通过电子胃镜护理,分别在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进行护理,能够减少患者的不适感,提升检查效果。
综上所述,在电子胃镜检查术中,应用电子胃镜护理,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效果和安全性。因此,在电子胃镜检查术中,应用电子胃镜护理,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梅.全程健康指导干预在电子胃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08):89-90.
[2]孙晓丽,青华.优质护理在电子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实施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8):167.
[3]丁海虹,王暖霞,崔英丽,程菲.临床护理舒适护理在电子胃镜检查全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4):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