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的科普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5期   作者:付祥勇
[导读]

付祥勇
金堂县清江卫生院  四川成都  610400

心血管疾病是脑血管经和心脏血管疾病的综合名称,在病症代表方面,主要是指患有此种疾病的患者,临床上具有高脂血症、高血压或是血液粘稠病症,此类病症严重之后,会造成病人身体或者大脑出现出血或缺血类型的疾病。据相关调查研究工作开展表明,心血管疾病对于人类生命健康的威胁性最高,尤其是对年龄超出50以上的老年人来讲,超出60%以上的老年人都患有心血管疾病类,且此病在致死率和致残率方面都非常高,即便是患者在治疗之时选用医疗手段最新、医疗设备最先进的条件进行心血管疾病治疗,也有超出一半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无法实现生活完全自理,据统计表明,全球范围内每年由于心血管疾病而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达到了1600万人,在多种致死类疾病中高居首位。
在进行心血管疾病的科普中,首先需要科普的内容,就是针对该病症的患病原因进行了解,了解之下发现,心血管疾病的患病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高血压患病因素。当患者长期患有高血压疾病之后,此病会导致患者动脉的血管壁厚度增加,或者出现变硬的情况,压缩血管腔内部空间,导致患者的心脑供血出现不足。与此同时,高血压患者还会出现心脏负荷加重的情况,导致左心室出现肥大状况,更严重的会造成患者出现心力衰竭问题。在此期间,高血压患者的脑血管很容易出现破裂,形成脑出血问题,同时还会加快动脉硬化速度,致使其内部皮细胞受损,而受损后血小板会在受损部位凝结进行受损恢复,当血小板凝聚过多时,还会在患者体内形成血栓,增加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脑梗死发病几率。
吸烟患病因素。在专业医疗机构的调查研究下发现,与不吸烟的人相比较,吸烟人群的心血管疾病患病几率明显更高,当一个人每天抽20以上支烟,其冠心病的发病概率就会增加3倍以上,而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死亡率方面,超出不吸烟人数的6倍以上。与此同时,在脑梗死致病原因的了解中也发现,吸烟人群的死亡人数高居首位。



糖尿病患病因素。与其他疾病相比较,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性影响因素,其与其他病症之间并未形成关联,换言之,患有糖尿病人群患有心血管疾病与其他疾病无关联。随着糖尿病病情的逐步加深,还会引发多种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并发症,比较常见的包括脑梗、冠状动脉硬化等。
在进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好预防工作,详细了解后发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预防手段:
增加富含精氨酸食物的摄入量,含有此物质的食物往往具有降低血管损伤,并就血管张力加以调节的功能,同时在血小板大量聚集时还具有抑制作用,在种类上,含有精氨酸食物主要包括泥鳅、海参、银杏、葵花籽等。
控制自身的血压和血脂参数,根据医学统计资料的研究表明,血压控制的良好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心血管疾病加以预防,同时长时间坚持进行血压监测的患者,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控制方面很明显的出现了发病率降低的情况,与不坚持治疗的患者相比较,良好控制血压患者的发病率降低至10%。在进行血脂控制时,如果患者的血脂问题过于严重,将会在体内形成“血稠”问题,导致血液被动性的沉积于血管壁之上,在长时间的沉积之后,就会形成小斑块,即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此种疾病的出现,会在极大程度上诱发心血管疾病。进行血脂的用药控制之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贝特类、烟酸类药物加以控制。
针对当前不良的生活方式加以纠正。在大部分心血管疾病患病人群中,患病因素中往往包括不良生活方式因素,由此可见,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内容中,必须将调整不良生活方式融入到预防内容中去。例如,在日常饮食的控制上,应该控制饮食摄入的总质量,借此调节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经常运动,运动时应量力而行,且循序渐进,绝不能急功近利引发其他身体疾病。同时,在日常饮食中,还需戒烟少酒,或直接戒酒,降低对于钠盐的摄入量,摄入标准上,可以参考每日摄入5g钠盐这一标准,而在钾盐的摄入上,应该控制在每日超出4.7g。此外,还需注重劳逸结合,避免身体过度劳累,诱发心血管疾病。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