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黄芪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及临床药理作用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8期   作者: 毕方凯
[导读] 探讨心血管疾病采用中药黄芪治疗的临床应用及药理分析


 毕方凯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果里镇侯庄卫生院;山东淄博256409)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采用中药黄芪治疗的临床应用及药理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接收的6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对照组经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黄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中药黄芪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中药黄芪;临床药理作用
  心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血液循环系统疾病的统称。在我国,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部死亡原因40%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1]。中药黄芪是一种常见的滋补中药,内含有多种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病毒性心肌炎、外周动脉疾病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2]。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心血管疾病采用中药黄芪治疗的临床应用及药理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接收的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3.55±5.78)岁;疾病类型:心力衰竭19例,冠心病心绞痛18例,病毒性心肌炎23例。对照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4.37±5.26)岁;疾病类型:心力衰竭20例,冠心病心绞痛20例,病毒性心肌炎20例。两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常见心血管疾病经外科途径进行介入诊疗的专家共识》[3]中关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②沟通能力正常,有较高的治疗依从性;④自愿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及恶性肿瘤患者;②合并严重脑、肝、肾损伤患者;③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根据其具体病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通过动脉扩张、饮食调节、改善微循环、抗氧化及营养支持等方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采用营养心肌、抗病毒治疗以及饮食指导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可采用抗氧化、扩张血管、强心利尿等方法治疗。在此基上,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20ml中药黄芪注射液(生产企业:大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70513,规格:2ml)+250ml 5%葡萄糖注射液治疗,1次/d。两组均治疗2周。
1.4 评价指标 临床疗效:治疗2周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评估标准为①显效:患者心血管疾病症状有较大程度改善;②有效:患者心血管疾病症状有所好转;③无效:患者心血管疾病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善甚至有加重现象。显效、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18.0软件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采用秩合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又被称为循环系统疾病,多发生于老年患者,眩晕和呼吸困难是其主要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过去西医传统对症治疗虽能缓解疾病症状,但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有较高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随着对中药黄芪的深入研究,该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药理作用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4]。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提示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中药黄芪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原因在于,黄芪味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强表止汗、益气养阳、托毒生肌、消肿利尿等功效。黄芪用途广泛,主要用于治疗脾虚泄泻或中气郁结、阳虚血竭或水肿血痹,卫气虚引起的表虚自汗,气血亏虚引起的溃久不敛、痈疽不溃,气虚血瘀所致肢体麻木或偏瘫,气虚津液不足致糖尿病等病症;现代药理表明,在临床应用黄芪治疗时,可保护心肌,充分发挥正性肌力的疗效,提高心肌细胞的稳定性,增加耗氧量和抗氧能力,有效改善心肌缺血,进而实现保护心脏的功效;黄芪还具有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增强免疫力、抗菌和降压等作用,可有效改善舒张和收缩功能;黄芪具有解毒和肌肉再生的作用,能有效增强心肌细胞抗病毒的疗效,调节机体代谢,提高钙离子含量,对病毒核酸的复制有抑制作用,从而减少病毒衍生;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黄芪能对血管和血压有一定的作用效果,具有双向调节能力,能有效帮助患者改善肺动脉压和右心室前负荷,进而有效地降低血压[5]。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中药黄芪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佳明,吕明,解微微等.中医药心脑血管疾病同治的方剂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9,44(1):193-198.
[2]肖意川,张许,柯培雄等.黄芩苷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广东医学,2018,39(24):3587-359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经外科途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专家工作组.常见心血管疾病经外科途径进行介入诊疗的专家共识[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2):105-119.
[4]张晨,王哲,徐强等.生脉方及其主要药物治疗心血管病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14):1999-2001.
[5]客蕊,佟蕊,魏红玉等.黄连解毒汤防治心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研究概况[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5(5):933-9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