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动康复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5期   作者:1.丁占山 2.鞠玉山
[导读] 观察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采用运动康复治疗的效果。

1.丁占山  2.鞠玉山
1.甘肃省军区兰州第二干休所  甘肃兰州730030
2.甘肃省军区兰州第五干休所门诊部 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目的:观察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采用运动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门诊部收治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行常规护理联合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12个月前,两组髋骨密度与椎体骨密度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髋骨与椎体骨密度在治疗12个月后有明显差异,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行运动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髋骨及椎体骨密度,显著提高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老年人;骨质疏松;运动康复护理;治疗效果
   
   骨质疏松症表现为缓慢性骨丢失,与患者年龄增长有关,是较为常见的老年代谢性骨病[1]。机体骨量显著减少,改变了骨纤维结构,骨脆性升高,增加了骨折的危险性[2]。老年人钙吸收能力降低与缺乏运动也是诱发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行运动康复护理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6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共80例,按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患者均确诊为骨质疏松症,排除严重肝肾疾病者以及3个月内使用过影响骨代谢药物者。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书。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61~76岁,平均(68.42±6.64)岁;病程2~50d,平均(15.82±6.81)d;其中椎体骨折14例,前臂远端骨折11例,髋部骨折3例,未骨折12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1~77岁,平均(69.24±6.15)岁;病程3~55d,平均(16.84±6.67)d。两组一般资料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补充钙盐及降钙素治疗,并接受营养护理与日光浴护理,内容如下:①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初始骨折阶段行全面饮食干预,嘱其少食热量与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控制盐分摄取量,多食新鲜蔬果,如西红柿、柑橘等,待病情稳定后,嘱患者多摄入钙含量高的食物,如豆制品、牛奶及瘦肉等。病情后期应嘱患者多食补肝益肾的食物。②应每天让患者接受2次日光照射,时间在30min~1h之间。若患者行动不便,护理人员应护送患者进行照射,并注意保暖护理,避免患者感染风寒。日光浴期间应置患者于日光充足地段,嘱患者仰面鼻炎接受照射,待其面部发热后,帮助其转身继续照射。另外,应注意季节更替,做好夏季防中暑、冬季防风寒的预防性措施。
   观察组患者以对照组方案为基础,行运动康复护理,内容如下: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卧床期间告知早期肢体锻炼的作用,鼓励患者自行锻炼;带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为其制定康复计划,保证实施计划期间不会受到心脑血管疾病等影响。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活动踝关节、膝关节,对患者股四头肌进行按摩,防止深静脉血栓情况发生;指导患者行舒张收缩锻炼,主要锻炼股四头肌、足部等,30次/组,3次/d;应帮助患者行直腿抬高锻炼,若有髋骨骨折情况,髋关节应保证<45°弯曲,注意锻炼时的幅度及力度,循序渐进的引导,防止再次受伤。患者下床后应嘱其日常散步锻炼,可开展健身操、太极拳等锻炼计划,出院后嘱患者定期训练,强化骨密度。
1.3 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2个月后的髋骨及椎骨密度,骨密度指标采用骨密度测量仪测定。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髋部骨密度
治疗前两组髋骨密度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髋骨密度在治疗12个月后有明显差异,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结论
   造成老年患者骨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为骨密度下降,进而骨质量降低,引发关节疼痛、骨折等病症,且伴有心脑血管疾病、肺部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老年患者身体健康[3]。因老年人运动能力与协调性较差,且反应较迟钝,常因为怕跌倒而放弃运动,加速了骨质疏松的发展。运动可缓解因年龄递增而加速的骨流失情况,逆转骨质疏松症。运动后患者骨皮质血流量有所增强,促进血钙吸收,将破骨细胞转换为骨细胞,促进骨形成[4]。骨应力通过肌肉活动得到了增强,使阳性钙离子与发生负压电位的骨质结合,促进钙的吸收。另外,患者积极参与户外运动,充分吸收阳光,可增加自身维生素D浓度,改善胃肠功能与钙代谢,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在治疗前,髋骨密度与椎体骨密度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髋骨以椎骨密度有明显差异,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可见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行运动康复护理效果显著,通过运动可改善患者髋骨及椎体骨密度,提高各器官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身体协调性,减少跌倒与骨折情况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凌夏秦,汪红兵,刘晓晴.运动与活性维生素D联合作用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5):291-293.
[2]肖靖,李梅欣,郑欣.探讨短期中等强度运动在防治绝经后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康复中的意义[C]//北京国际康复论坛.0.
[3]王冉东,王岩,白金柱,etal.康复锻炼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肺功能、胸椎后凸和体力活动的影响%Effects of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on pulmonary function,thoracic kyphosis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old female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010(016):34-36.
[4]马艺璇,郭琪,侯安安,etal.Research progress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enile osteoporosis with exercise%运动防治老年人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