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76000
摘要:现如今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完善,加快了建筑产业的发展及建设。由此可见,工程人员需根据建筑工程高大模板的施工情况、环境特点、工程要点进行细致的探讨,设立可靠的运行方案及管理方案,结合实际工程情况落实质量控制体系,有利于消除工程中的问题所在。基于上述,文章围绕建筑工程高大模板施工技术内容进行探讨,以期为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大模板;施工技术
引言
人口基数的不断提升,需全面优化人们对房屋的需求,完善现有的工程技术形式,尤其是需要重视对工程技术的开发及运用,有利于消除建筑工程用地过于紧张的问题。因此,工程人员需根据高大模板施工的流程配置可靠、优质的施工技术内容,调操作中不科学的部分,同时给予必要的加固设定,进而提高工程的安全性。
1 建筑工程高大模板施工基本概述
建筑工程高大模板工程开展的目的是提高砼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价值及应用质量,通过完善模板安装要点,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及工程质量,可缩短整体工程的工期,降低工程的预算成本,促使后期工程开展、模板制作、砼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均能符合额定需求。在此过程中,由于材料的迟钝参数存在一定差异,需凸显出施工技术优势,具体如下:第一,该工程的便捷度较高,工程人员可需作出简单的拆除、装载操作,及时更换目标元件,即可达到工程的操作目的,有利于降低工程的支出成本。
2 高大模板施工的基本技术要求
2.1 支撑架搭设要求
支撑架搭建过程中,必须采用钢管进行模板支撑的搭建工作,且综合设计过程中需分析出钢管的尺寸情况,并根据模板的基本要求确立搭设的位置,有利于提高支撑架的功能性。首先,需避免水平杆、立杆处于同一框架,确保元件对接的合理性。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分析出立杆在水平及竖直方面的偏差情况及偏差范围,采用合理的形式提高扣件钢管材料的基本质量,尤其是需要巩固支撑架的承载力参数切合地基功能需求,还需控制模板的水平标高参数与轴向元件的位置相统一。
2.2 模板施工技术特点
为了提高模板的功能性及使用价值,需全面满足模板的施工要点及技术,具体如下:第一,模板的实际安装位置、安装尺寸需全面满足砼材料结构元件的需求位置及尺寸。在此过程中,还需满足横向、纵向结构的重量参数及侧向压力值在额定指标内。
2.3 模板工艺步骤
其中钢筋捆扎、浇灌工作是整体模板安装过程的重点。因此,该工艺进行中,需采用精细的仪器对模板的位置、尺寸进行系统的测试,确保元件的安装、配置、组装流程均在一定标准内。需要注意的是,需强化对模板元件的编号管理,设置合理的吊装定位,促使模板的连接、固定的稳定性。
3 建筑工程高大模板施工技术工程重点
3.1 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过程中,需做好测量放线、模板加工、安装、地层搭建工作等项目。具体如下:
第一,测量放线:测量放线管理中,工作人员需分析出工程的地理位置、环境情况、降水因素等方面的内容,了解到与工程相关的实际因素。在此过程中,需完善现场的清理、洁净工作,有利于消除由于测量不科学而导致的负面因素。
第二,模板加工:加工过程中,需完善模板的制作管理工作,分析出工程的地理位置,并及时调整模板的位置,使模板始终在额定的范围之内。在此过程中,需提高本项目的合理性,选用实用性较高的模板框架体系,再结合系统的支撑模式进行测试分析,保证中轴所用的架体结构为“扣件式”模型,再结合项目筛选、管件配置模式对使用的材料支出情况及进行精准、严密的而控制,有利于防治后期安装过程的项目隐患。
第三,模板安装:模板安装过程中,需巩固模板在额定位置内,可提高整体基础框架的稳定功能。因此,工程人员需结合相关步骤及流程实施,同时要求监理人员进行工程的全监督工作,防治由于安装不规范而造成的操作问题。
实际安装过程中,工程人员还需针对性选择基础搭建方案,明确基础方案的构架情况,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同时,体系落实过程中,工程人员需采用仪器监测水平/竖直剪刀撑的位置情况,并且操作中需及时调各元件的位置,并在洞口加设固定元件。需要注意的是,临时结构搭建过程中,需要求工程人员提前确定拉结、抛撑位置。
第四,底层搭接:底层搭接工作进行中,工程人员需分析出不同位置的土地承载力参数,同时在完善的校验技术上分析回填过程是否合理,若所得到的结果不满足要求,工作人员需给予必要的处理,防治框架坍塌现象对工程效益的损害。同时,在砼材料结构模板中进行模板安装设计时,需要求工作人员复测土地承载力,决定好模板的安装位置。当砼材料框架结构的承载力不达标时,需立即给予应急处理,在提高土壤承载力基础上巩固工程的稳定性。
第五,模板拆除:待所有模板安装完毕后,需对临时区域的模板进行拆除工作。该工艺进行前需要求工程人员需工程经理进行沟通,待所检测的方式符合项目使用时,需投入使用,也能避免由于不规范操作而导致的安全问题。同时,拆除后需将废弃的建筑材料运送至规定区域内,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开展科学性的处理工作。处理时还需分析土层结构是否已经出现松软、龟裂的问题,同时给予必要的分析测试,待所有测试结果符合要求后可进行模板的拆除工作。
3.2 柱模板操作技术
柱模板配置过程中,工程人员需事先根据项目标准、施工图纸分析出柱模板的标高情况及使用的水泥材料的型号,探究材料是否符合使用要求,可预防后期模板发生不规则位移情况。因此,工作人员需根据管线位置情况协调各个支撑板的限位位置及模板位置,待柱模板安装按成后,需在规定位置配置柱箍元件(规格:648钢管),通过将柱模板放平后,同时对元件进行紧固处理,可提高元件之间的稳定性。
3.3 墙体模板操作技术
墙体模板设计过程中,工程人员需对模板表面进行系统、完善的清洁处理,同时配置好必要的墙体模板元件,保证门、窗、埋件均能在额定安装过程中进行。在此过程中,工程人员需采用由内之外的方式开展操作,最后处理两侧的模板,保证模板拼装操作的正确性。当完成一侧模板的安装处理后,需配置穿止水环进行有效、全面的处理,保证使用的模板可在调整处理后进行合理、有效的加固。
3.4 顶模板操作技术
顶模板操作过程中,需采用多层板进行装配处理(厚度参数为1.5cm),同时利用木龙骨进行固定操作。其中,需控制主龙骨的间距参数约85cm左右,同时使用木方元件进行加固处理(规格:100mm×100mm),确保次龙骨与主龙骨之间的间距参数控制在25cm左右,并采用横截面为50mm×100mm进行二次加固。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注意以下操作要点:第一,需分析出施工图纸中的标高参数,画出50cm的标高线,同时围绕这一标高参数进行面板的铺设工作。第二,需配置双向立杆元件,且各个元件的之间的间距参数需固定在1.2m左右,利用自动化设备分析元件位置的是否准确。待元件搭建完毕并固定完毕后,需测试元件的是否牢固,若达到测定标准,可继续进行后续工程开展。第三,需分析出各元件之间的间距参数,确保主龙骨的偏移度不超过偏心受力标准,待竖直方向元件不会再出现偏移时,可进行主龙骨的铺设工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建筑工程高大模板安装、装配、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及时探讨出高大模板施工的流程、步骤及项目规定,同时利用合理的指标进行分析测试,确保模板的安装及使用满足及时需求。另外,工作人员需结合系统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实际工程运行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隐患,同时给予必要的预防处理,必要时可采用BIM技术对整体施工流程进行检验工作,探究各步骤的实际运行情况,保证所有项目操作均符合额定要求,这对于提高工程的质量有着积极地作用。
参考文献:
[1]姜辣,王红丽.建筑工程高大模板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环球市场,2018,000(007):255.
[2]王军.探究高大模板施工技术在大型公共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名城绘,2019(9):0092-0092.
[3]黄诚,潘家祺,黄尚克,等.施工现场无线监控管理系统在高大模板安全监控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8,47(S4):465-467.
[4]邓凯,田业大,张立新.悬挑式三角架支撑技术在沈阳南站高大模板支撑架体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9,048(002):88-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