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郓城县随官屯镇人民政府 山东菏泽 2747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已逐渐趋于完善,市场形势的复杂程度较之前相比有了显著提升,建筑行业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正面临着转型的严峻考验。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促使建筑行业及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足的发展,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模式做出改进与创新十分有必要,基于此,本文从多个角度对创新策略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为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法与模式;创新
引言
现如今,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流产业,在当今社会享有相当高的地位,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整体水平也成为了衡量行业发展能力、决定行业发展空间的一项基本要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时期下,建筑市场更趋于复杂化,加之一些社会条件的影响,使得传统质量监督方法与模式的效用薄弱化,难以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提供可靠的支持和保障,大大降低了工程建设的安全性、经济性。将质量监督管理方法与模式的创新提上日程,对工程建设、行业发展具有多重意义,从工作思想、工作模式、管理制度等方面做出全新的调整和改进,以推动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全面改革,确保工程建设的稳步推进,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1改善“监督真空”,促进质量监督管理的全新转换
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发展实际来看,“监督真空”的现象并不少见,尤其部分乡镇地区的质量监管工作更是受到了多重制约,因而必须从多种途径改善部门人员不良的工作思想及工作作风问题,切实提升质量监督管理的执行力度、可操作性。
第一、扩大质量监察范围,做到监督“不留白”。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很多工作人员存在这样一种思想:我既不是直接责任人,也不是法人,即便发生意外也无法追责于我,结果在泥潭里越陷越深。针对此,必须最大程度提升监察范围,消除监察盲区,以由点到面、由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对部门人员进行严格的审查。
第二、强化责任意识。工程质量监督单位扮演着政府的角色,对在建工程实施质量审查,把握工程的质量情况,并及时汇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核结果。一是要强化各部门对工程质量的主体责任;二是仔细检查实施建设的工程,尤其是在一些强制性的标准方面;三是建立典型的工程项目范例,处罚劣质工程相关的各个责任者。
第三、促使执法工作标准化、透明化。不僵化的把工程质量的好坏,作为评价监管人员工作的唯一指标。同时把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数量作为衡量工作效果的标准,还要把握项目的整体质量监督水平,并把它作为监督工作最终成绩的参考材料;以后续使用中业主质量投诉的数量评价监督工作的质量。
第四、创建流畅的交流体系。发挥各个施工单位的能动性,加强与被监督人员的交流,改进工作质量,通过座谈会议等形式进行相互沟通、交流,使工程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督工作人员都充分重视自己的分内工作,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强化监督执法,规范管理制度
在工程质量监管中,想要实现监督管理模式的创新,则需要找出科学有效的切入点,一方面确保质量监管的高效性、合理性,另一方面最大程度提升实践工作的效率,促使全新的管理模式为工程建设带来更积极的效用。
第一、优化管理机制。对于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企业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对制度调整和完善予以高度重视,当下很多传统制度在实践环节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会削弱管理效果,更会制约企业的长期发展。
在监管机制的调整中,应尽量提升监督工作的独立性、合法合规性,如可将监管工作划分为主体工程监督、装饰装修工程监督、商品材料监督、监测监督等,这样一来,不仅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也能更好的规避工程建设环节的安全隐患、质量问题,推进各个施工项目的顺利开展。
第二、强调集体执法监督管理。在对施工现场实施监督管理的过程中,为确保监管工作的密不透风,可采用分组监督的方式,一方面促使监督管理朝着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促进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通过小组之间相互学习、互相竞争的方式,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斗志,进而获得更理想的工作效果。
第三、实施终身追责制度。在建筑工程建设期间,不可避免的会发生责任纠纷事件,如验收合格的工程项目在后续使用阶段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或遭到使用者的质量投诉,则需立即找出项目负责人进行商榷和解决,并根据质量问题的严重程度,对其进行追责,作出相应的批评惩罚。
第四、合理评估监管状况。对于任何一次的质量监管工作,都应出具相应的工作报告,同时定期回顾和总结以往监管过程所发现的问题,找出质量问题高发的施工流程或某项施工内容,设计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防控措施,确保质量监管工作的真切落实。此外,可采用百分制的量化考核制度进行打分,到项目竣工验收结束之后,根据最终分数情况对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做出综合性的评估。
3做好交底,提升质量监管效率
对于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应对监督质量标准作出合理化的改进,在可控范围内提高工作标准,立足于高标准、严要求的基础之上,能有效减少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质量问题,为施工的高效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实施动态化管理。在对工程项目进行监管的时候,应及时调查和收集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数据材料,便于以此为根据精准预测当下建筑市场的发展动向,同时按照这种变化趋势或规律做出决策和监管。此外,还应严格控制工程建设期间的各项影响因素,合理预测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提前制定备选方案和应急处理方案,提升建筑项目的应急能力,以动态化管理方式提升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由于传统质量监管工作涉及到“停工待检”、“实现通知”等工作方式,这种静态管理模式往往会遗漏工程建设阶段的很多隐藏漏洞,因而可将监管形式改为不定时、随机性的检查,严格把控关键环节和关键部位的质量,将质量监管行为与质量实体有机集合,从而强化工程质量监督的实效性,更好保障工程的整体质量。
第二、注重质量监管的交底工作。在工程质量监管中,工作人员应对工作环节所涉及的注意事项,施工标准、施工环节等进行全面的交底,与相关部门共享信息,以便更好的预防和应对一些突发情况,提高工程建设的整体效率。
第三、加强项目推进全过程的质量监管。若采用传统的质量监管初验制度,极有可能造成大量质量问题堆积的情况,若这些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必将严重影响到工程整体的质量,甚至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因此,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初验流程做出一定的改进和调整,加强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检查,同时也应将工程竣工验收环节的质量检查视为工作重点。
结语
综上,创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方法与模式,是我国建筑企业以及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多种途径入手推动建设工程监管的全面革新,从而强化工作的多重效用,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为建筑行业的长久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马小林.浅谈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法与模式创新的分析思考[J].绿色环保建材,2020(10):131-132.
[2]热哈提别克•达吾提汗.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法与模式创新的分析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05):8-9.
[3]姚桦.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法与模式创新的分析思考[J].门窗,2016(07):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