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指导山区小学生作文丰富情感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1期   作者:张波
[导读]

张波     湖北丹江口市石鼓镇完全小学  湖北  丹江口  4427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1-039-01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时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课程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作文是个人情感的倾诉、表达与交流。情感是小学生作文的动力,只有情深,才能文美。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要通过多种方法去指导学生作文,让他们的作文具有丰富的真情实感。
        一、情感缺失,呼唤作文体现真情实感
        贫困山区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却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冷漠、孤僻,对人、对事缺乏一定的感情。有的孩子父母对他疼爱有加,可是他无动于衷;有的孩子不能同情弱者等等。表面上看是不懂礼貌,但实际上是对人、对事感情淡漠,激不起他们情感的波动。学生在这种状态下是很难写出充分情感的作文的。因此,这就需要科任老师,因势利导,正确引导,利用的语文课的独特优势,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激发,让枯燥的作文充满丰富的情感,有血有肉,以情动人。
        二、正确引导,创新作文教学的情感培养
        儿童的情感是需要培养的。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如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得丰实的果。生活永远涵濡于情感之中,就觉这生活永远是充实的。”所以情感的培养是离不开充实的生活的,对于思维能力并未充分发展的小学生,情感非常容易被激发起来,容易兴奋、激动。一旦儿童的认知伴随着情感,他们会主动积极地学习和表达语言。
        1、激发兴趣,让学生愿写才会情注作文。兴趣,以需要为基础。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秘。兴趣又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没有认识,也就不会对它有情感,因而不会对它有兴趣。反之,认识越深刻,情感越炽烈,兴趣也就会越浓厚。因此,老师要善于突破常见作文教学模式,开创性地提出语言与心灵共同成长的全新理念,构建“生命感知、心灵情感、素材宝库、魔法思维、综合实践”等五位一体的专业作文成长体系,让作文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和容易。农村小学由于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生活比较单调、刻板。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以鼓励、肯定,增强学生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初学作文的时候,提倡模仿培养兴趣。


模仿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又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逐步培养写作兴趣,使之循序渐进地沿着写作的道路走下去,逐渐地提高写作能力。即使刚开始时的机械模仿,也应加以表扬和肯定,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例如我教了郑振铎的《猫》一课,让学生以另一动物为题模仿写作,有很多学生仿写很成功,把课文写法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2、指导积累,让学生能写才会写情感体验。作文离不开积累,有两素材作文才能下笔可写。在教学中,碰到有不少的学生尤其是农村小学生平时很少看课外书,特别是语文课外阅读方面的书籍,有的甚至除了课本之外,没有一本课外阅读材料,很少看书读报,写作的知识贫之,甚至连句子都写不通顺,写作文时想一句写一句,感到无话可说,无物可写。或者刚开了个头,敷衍了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不知所云,因此对作文望而生畏。为了能改变害怕作文的现象,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平时语文老师要多指导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提供可阅读的书籍,引导学生多积累写作素材。正如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篇,其义自见。”书读多了,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胸有成竹,得心应手。但是经验告诉我们,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所以在强调学生读书的基础上要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素材,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活水源头”,并学会运用,使作文内容应笔而生,有如涌泉,滔滔不绝,内容充实有力。
        同时,在写作过程中,老师也要交给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技巧,不能停留在单纯的认识事物上,而应在认识事物的同时,伴随着情感的体验。
        老师要引导注重情感的积累。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写作者只有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的真情、深情、纯情、至情(如对师长的敬爱,对同学的友爱,对弱者的同情,对坏人的憎恶等等)付诸写作对象,文章才能情深意切,字字动心。可见,写好作文,中学生必须有情感的积淀。而事实上,情感积累丰富了,写作时人禀七情就能自然流淌,进入一种情不能已的境界,写出的文章生动感人。只有对客观事物有了深刻的情绪体验,才能写出具体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写他们熟悉的、了解的、有情绪体验的事情,写他们的心里话,抒发他们的真情实感。
        3、写真人真事,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感情真挚,即感情真诚恳切。“真”即真诚,真切;“挚”即诚恳,恳挚。“感情真挚”是指文章中所表达的对社会、人生、生活的发自内心的真实自然的感情,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无病呻吟。“感情真挚”是在“感情真实”基础上的升华。老师要引导学生不能“为情而造文。”“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刘勰语),要让指导学生只有写“真情实感、真实经历的、真挚的情感、切实的感受”,才能表达真情实感。真情是文章的生命,矫情是文章的大敌。怎么能有真情实感呢?老师要让学生明白:要想让文章中有真情实感,就要有一颗能体会真情的心,从生活中来、从社会中来、从自然中来选材要恰当贴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