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 王恒伟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1期   作者:王恒伟
[导读] 小学数学也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数学核心素养中,自主探究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小学生必须具有的重要学习品质,所以要在数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王恒伟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谭山镇中心小学  湖北  十堰  442522
【摘要】小学数学也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数学核心素养中,自主探究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小学生必须具有的重要学习品质,所以要在数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自主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1-070-01

        教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去学习数学,但是教师只是在课堂上灌输式地把数学知识点讲解给学生,而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可以全部消化吸收,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严重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也要改变自身的教育方式,给学生一定的学习空间[1]。
        一、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原因
        (一)数学本身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
        随着新课改的要求,教育部门也逐渐改变了关注重点,并且要求了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不仅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把生活和数学相结合。小学数学已经开始接触专业领域的学习知识,兼具了空间结构、逻辑关系、思维迁移能力等,所以也对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智力都有了一定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的数学已经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也是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原因。
        (二)学生本身身心发展欠缺
        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来看,小学生也因为年纪的原因,大多数时候还会依赖于具象思维,并且学生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对于有难度的学科往往也会出现排斥心理。小学生也习惯于去被动和的接受知识,如果想要把这种被动转为主动,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小学生自控能力也较差,无法很好地管理自己的自主能力,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总会存在着一定的懒惰性,容易知难而退。
        (三)教师的错误教学方式错误
        小学数学的课本内容存在着一定难度,所以教师在个学生讲解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着一定困难,并且教育部门和家长、学校都过多地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也给教会增加了一定的压力,教师为了学生的考试成绩优秀,也只有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一堂数学课基本上都在讲解知识点,学生除了回答问题,其他时候根本就没有参与进来。教师也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只是把公式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套用,也没有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学生被动地接受数学公式和结论,对于问题是否还有别的解决方法,或者是这一题的中间求解部分为什么要这样做等都得不到解决,学生时间久了,就成为了一个只知道套用公式的木偶,缺乏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还不能很好地掌握自主学子的方法,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协助,首先教师可以训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教师在协助的过程中要及时纠错。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时、分、秒》中,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进行预习,并且提醒学生这是一节自由学习的课。时分秒虽然在生活中我们很常用到,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还是较为抽象的,而时间观念也是这一节的重点,对于学生而言却是难点,教师可以拿出表的模型,来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加深印象,也可以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讨论,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这样有设计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加有兴趣去解决问题。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动力,学生为了获取问题的答案,可以看课本内容、查阅资料,或者是和别的同学进行探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在潜移默化地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简单的数据统计》一节中,教师除了对课本中的例题讲解外,还可以提出一些别的问题,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班级存放书籍处的书籍进行统计,并且画出统计表。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所以对书本的分类也会有所不同,统计数据也会不相同,教师也可以协助学生完成,学生也可以独自完成,或者是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学生通过对课堂教师的讲解,然后学生会在书籍分类和绘制图表的时候,翻看教材内容,然后解出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学生之间的学习模式,学生在一个团体中,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也能收获别的同学的观点,提升了个人的见解,还实现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2]。在数学课堂中,难免会出现限制学生创新思维的情况,所以教师也要开展小组讨论的模式,让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例如在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一节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法之间的方法,并且可以让学生做到不依靠外力,直接口算出来,教师可以问学生最后买了多少张车票?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提示:一人一张车票,所以有多人就有多少张车票,然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讲评,有出现错误的小组,教师也要及时地进行纠正,然后让回答正确的小组分享自己答案的解题思路,这样学生之间才会更加愿意接受答题的思路,并且加深印象,在这个过程中,这种自由的学习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实现了团队之间的相互合作学习。
        结束语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且要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梅振荣.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新通信,2020,22(10):169.
[2]李秀敏.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探究[J].才智,2020(13):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