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1期   作者:张传好
[导读] 本文主要以《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伯牙鼓琴》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其次从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伯牙鼓琴》教学流程,进而提高文言文教学有效性与实效性。

张传好    淮南市谢家集区孤堆小学  安徽  淮南  232052
【摘要】本文主要以《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伯牙鼓琴》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其次从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伯牙鼓琴》教学流程,进而提高文言文教学有效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相关思考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1-120-01

        《伯牙鼓琴》是部编版六年级教材中的一篇文本,属于文言文的类型,叙述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相关故事。伯牙古琴暗示真知音的一种良好境界,作为此片文本多年来广泛流传的魅力和精髓,知音文化是传统文化体系的典型代表。对于此篇文本的教学设计,可以围绕以下方案进行。
        一、《伯牙鼓琴》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正确且流利地对文本进行朗读,学会背诵文本;通过资料和文言文基础了解每个句子的实际含义,通过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掌握文言文,基础学习方法;感悟朋友之间互相理解的纯真友情内涵,感知音乐艺术的魅力【1】。
        (二)重点和难点。要求学生读懂文本内容,以此为前提记忆和积累;对于朋友之间互相欣赏和理解的友情进行赞赏,体会音乐艺术的本质。
        二、《伯牙鼓琴》教学流程
        (一)通过诗句导入课程,感知诗歌韵味。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呈现下列诗句:锤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锤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对学生进行提问:你们知道以上诗句,叙述的是谁的故事吗?演出伯牙、子期和知音等主题故事。由此组织学生朗读,加深学生对于书本内容的了解程度,使得学生对文本故事的内容进行期待,尝试感知诗歌的韵律。
        (二)初次阅读文本,了解文章节奏。教师组织学生大声朗读文本,保证读通与读准。接下来安排学生个别阅读,随时对于学生错误的读音进行纠正。组织学生找到文本中的语气词,关联上下文了解语气词的含义和作用,对于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子期的一句话中要出现多个“乎”字?引出学生深深的思考。接下来安排学生自主分析文本讲述的故事,查阅对应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由此学生出自阅读文本,以熟读为前提感受古诗词的节奏,为学生深入掌握文言文含义奠定基础。
        (三)探索文本知识,分析文字差异。


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故事内容,鼓励学生积极的表述自己学习存在的疑问,教师针对性指点。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出示生动的插图,组织学生找到伯牙与中子期的具体表现。因为高年级的学生存在一定的自觉能力,拥有着一定的学习方式,借助合作探究的活动,强化学生对文言文知识掌握【2】,构建完整的文言文知识结构体系。
        (四)展开思维想象,领悟乐曲美妙。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乐曲,组织学生认真欣赏,要求学生通过一些词语对乐曲进行赞美,学生广泛的交流和沟通,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教师进一步组织学生了解天籁之音、行云流水、余音绕梁和黄钟大吕的词语含义,学生深入感知乐曲的旋律,将枯燥的词汇引进在与会的场景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接下来对于学生提出问题:哪些句子能够反映出中子期懂得俞伯牙的琴声?“志在太山”、“巍巍乎若泰山”、“志在流水”、“汤汤乎若流水”,以上句子存在着哪些特征?巍巍乎和汤汤乎分别是什么意思?主要是对乐曲进行描述还是对太山与流水进行描述?在此期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创造力,感受场景的美妙,体会乐曲的韵律变化。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古人经常运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本文中俞伯牙也通过琴声对志向进行表达,钟子期感受到伯牙传递着怎样的情感?伯牙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由此教师和学生一同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度和广度,使得学生了解知音不仅仅是感悟伯牙琴声,还要分享伯牙的心声,体会“得一知己足矣”的内涵,带给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3】。
        三、教学反思和总结。
        给学生播放《高山流水》乐曲,传递着子期以及伯牙之间的真挚情感,两者由于这首乐曲相识与相知,带给学生艺术的魅力。加之子期病逝,伯牙破琴绝弦,导致伯牙终身不能再次弹奏,进一步凸显艺术的韵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渲染轻松活跃的学习气氛,还要注重学生对于文言文知识的掌握,时刻了解学生学习情感的变化,触动学生心灵,使得学生感知到真挚的友情,受到思想的鼓舞,以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面对学习和生活。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伯牙鼓琴》是一篇文言文,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即便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师也要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课堂学习的参与程度,不断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俞正霞. 打造儿童的"四维"空间——以《伯牙鼓琴》为例谈文言文教学策略[J]. 小学语文教学, 2020(9).
【2】梁丽娟. 基于体式与学情的小古文教学设计与思考——以统编版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为例[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7):79-82.
【3】唐晓晓. 以"支架"助力文言文学习——以《伯牙鼓琴》一课教学为例[J]. 教育视界, 20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