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探究活动的开展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1期   作者:张召炳
[导读] 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健康发展,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指导思想。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开展历史探究教学的积极意义,然后从探究情境的创设、探究问题的选择、探究过程的关注、探究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方面阐述了探究活动的实施路径。

张召炳    四川省富顺城关中学  四川  自贡  643200
【摘要】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健康发展,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指导思想。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开展历史探究教学的积极意义,然后从探究情境的创设、探究问题的选择、探究过程的关注、探究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方面阐述了探究活动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探究活动;高中历史;积极意义;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1-174-01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呢?下面结合必修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的教学实例,总结一下通过开展历史探究教学,对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思考。
        一、开展历史探究教学的积极意义
        1.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思维碰撞过程,历史探究教学的开展,学习《顺乎世界之潮流》时,为了让学生形象认识“19世纪中后期的世界潮流”,从世界的经济和政治潮流两个角度出发,展示中国小农经济下的手工劳动作坊和西方工业化的机械厂房,中国的君主专制和西方的民主政治,学生开展历史探究活动,解读世界潮流的经济和政治内涵,学生分析史料,探讨在必修一、必修二学习的相关史实,如必修一的“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必修二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生思维活跃,他们结合史料的信息,对近代以来的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进行全面而又深刻的阐述,从而有效引入“中国的文化同政治、经济一样,在鸦片战争后,艰难迈上近代化历程”学习。
        2.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高中历史探究活动的展开,将教学知识的重点、难点,以丰富的教学方式呈现,引导学生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史料进行解读、探讨、辨析,在训练、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历史素养过程中,来重现历史、认识历史、感悟历史。如《顺乎世界之潮流》中,在认识地主阶级抵抗派魏源的思想主张时,展示了两则选自《海国图志》的史料,引导学生解读史料,从中分析魏源的思想、“师夷”的内容、思考其意义。学生对史料进行辨析、探讨,从史料一中找出关键信息“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运用材料二的信息,归纳出“师夷”的内容,即“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训练提升了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史料实证素养。在探讨魏源思想提出的历史意义时,学生结合当时中国与世界的时代背景,分析其对中国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挑战;迈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从中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素养。
        二、历史探究活动教学的展开
        1.创设历史探究的情境
        创设探究教学的情境,增强学生的探究体验,激发其探究的欲望,促进探究教学的有效开展。以《新文化运动》中的背景学习为例,为了有效提升学生对于这场文化运动的兴致,通过展示20世纪初的财经新闻、政治新闻、社会思想三个层面的信息资料,辅以展示“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奖”图片、袁世凯称帝图画、封建家族的图片,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将学生有效引入20世纪初期的中国历史现状情境之中,引导学习分析、研讨:结合图文介绍新文化运动开展的历史背景。


学生的学习兴致较高,他们对于材料结合图画进行逐一解读,积极开展小组的合作探讨活动,互相交流思想,勇于选派小组代表发言,从经济、政治、社会思想三个层面进行阐述,深深体会了当时中国的思想现状,激发了对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学习情感。
        2.精选历史探究的问题
        探究问题设置的价值性关系探究活动的成效,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其历史素养。学习《新文化运动》时,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本课时的知识线索,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意义,再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引出、探讨;接着在学习氛围浓厚的环境下,适时通过展示图片、文学作品、历史史料等途径,如展示“辛亥革命后百姓门前的对联”图片,“袁世凯复辟”的图片,让学生以此为契机,来进行假设:自己是一名新文化运动者,如何针对图片中的现象进行病症的寻求,并进行对症下药?此问题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解读、阅读图片活动中,进行探讨交流思想,呈现自己的观点、认识,这样既能凸显知识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又从中提升了学生的历史素养。
        3.关注历史探究的过程
        探究作为一项“实践与综合运用”的教学活动,教师应密切关注教学探究的历程,可以从提出问题—研讨问题—解难释疑—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交流反思各个环节入手,进行启迪、引导。如探讨《新文化运动》中运动内容时,通过展示相应的图片、史料、文学作品等形式,如展示鲁迅先生的《药》作品文选,学生探讨其揭示的中国思想界的问题,归纳其思想的愚昧、迷信,提出解决的策略——提倡科学;在解读《新青年》中“一个贞烈的女孩子”故事时,学生思维活跃,运用当代的婚恋观对当时的现状进行抨击,此时,对学生进行时空素养的培养,从当时封建伦理道德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背景分析,从而有效引出新道德的提倡主题内容;在探讨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时,学生在解读史料的历程中,提出新问题:为何在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改变了运动的方向及性质?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史料实证及历史解释的素养。
        4.丰富历史探究的评价
        评价作为一种检测、激励体系,是开展历史探究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贯穿于探究活动过程,应该以激励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为主,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如在开展探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时,学生对于相应史料的解读能力还行,但是在语言的归纳、整理方面,如“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的动摇”,历史专用语言的使用不够规范,此时先组织学生自己陈述、学生点评,接着教师进行总评;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方面,学生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的归纳不太理想,如材料中“一切都应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学生理解其内涵,但是归纳性语言即“全盘肯定”需历练。对于能运用辩证的观点来全面、客观地认识新文化运动,给予适时的激励,以发展性的眼光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点评,激励其全面、健康成长。
        三、结语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切实开展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拓宽学生历史视野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实现历史课堂绽放素养之花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严婷婷.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探究活动课分析[J].高考,2020(02):181.
[2]王玲.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简析[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22):58-59.
[3]沈美莲.核心素养视域下历史深度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学历史教学,2020(05):57-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