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诊断中全景超声成像的应用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4期   作者:余鑫鑫
[导读] 了解应用全景超声成像以后,对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诊断起到的效果。
        余鑫鑫
        铜陵市人民医院b超室   244000
        【摘要】目的 了解应用全景超声成像以后,对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诊断起到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入住我院接受诊断的患者90名,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人数均为45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为常规组,在此基础上行全景超声成像的为观察组,并对收集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诊断准确性、特异性、灵敏性以及准确率方面,同常规组相比,明显要更加精准。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全景超声成像对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病情展开诊断,其诊断的精确度要更高,能够促使医者后续为患者带来更加高效的治疗方针,值得大力推广与运用。
        【关键词】诊断;浅表软组织;小器官;全景超声成像

        针对于浅表软组织以及小器官而言,在病理分类方面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诊断浅表软组织以及小器官之时,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如何选取适宜、精确、可靠的影像诊断技术,是当前相关医务工作者必须要着重考虑的问题[1]。在以往的诊断中,主要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方式,但是,却无法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患者的病灶大小、部位以及程度,对病情的诊断会有所耽误,也对后续的治疗成效造成影响[2]。而随着医学事业、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全景超声成像的出现,具备无创伤、检出率高、误诊率低等优势,目前,已经在诊断浅表软组织以及小器官中得到普遍、广泛应用,是保障患者后续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浅表软组织以及小器官诊断中,应用全景超声成像技术的效果做出深入、细致的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我院接受诊断的患者90名。
        调查时间: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
        分组方式:通过入院先后顺序的方式,在保障每组45名患者的基础上,划分为常规组、观察组两组。
        分组情况:(1)常规组: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58.34±14.56)岁,体重45-89kg,平均(66.69±22.31)kg。(2)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62-84岁,平均年龄(63.78±13.73)岁,体重44-88kg,平均(65.91±22.09)kg。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构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自愿加入调查研究,具有较高的配合能力,依从性强。
        排除标准:处于妊娠期或精神异常者;无法配合完成调查者。
1.2方法
        1.2.1常规组
        常规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设置频率为7.5-9.0MHz。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行全景超声成像诊断。选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展开常规检查,通过对患者肿块的范围、形态、大小等信息有所掌握以后,来明确患者病变的局限性或者是弥漫性。随后,采取全景超声成像展开诊断,通过超宽频的腹部凸阵探头、浅表探头,来反复多次的纵向、横向检查肿块,对图像的质量、清晰度做出保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通过不同诊断方式后,其准确性、灵敏性以及特异性展开相应的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调查研究所收集的数据全部经过SPSS23.0软件做出分析,率采取计数单位(%)表示,通过卡方检验,统计学差异采取(P<0.05)进行表示。
2 结果
        常规组患者同观察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诊断方法之后,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观察组要明显强于常规组,详见表1,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准确性、灵敏性与特异性、准确率对比(%)

3讨论
        通常的情况下,主治医师需要通过获取的浅表软组织以及小器官的诊断结果,来为患者制定针对性、专业性的治疗方案,从而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做出保障。而以往所采取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式,存在图像显现不清晰、病灶信息展示不全面、误诊率与漏诊率高等劣势,已不再适用于现代化的诊断之中。
        而针对于全景超声成像技术而言,最早有学者Weng等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提出,并且在当下得到广泛的发展与应用,此为一种新兴的诊断技术,其中,主要包含拼接图像、图像配准、获取图像等三个部分,能够将患者胸腹壁、肢体等软组织以及甲状腺、乳腺、阴囊等小器官的解剖学图像做出显示,促使病变组织与邻近组织之间的关系、形态、大小、声学性质、侵犯程度、病变范围得到清晰展现[3]。全景超声成像技术主要利用计算机的高度重叠程序,来将病灶叠加,形成一种视野超宽的图像,同以往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相比,能够进一步提升所获取图像的清晰度,从而将更加清晰、完整的病灶位置、形态、大小图像获取,对以往超声诊断所存在的不足做出有效弥补,进而实现患者诊断准确率的全面提升,为医务工作者后续向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带来一定的协助作用,保障患者后续能够通过精确治疗,来达成稳定病情、加速康复的目标[4]。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后显示:在观察组患者经过全景超声成像诊断以后,与常规组相比,无论是在准确性、灵敏性方面,还是在特异性方面,均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具备更高的诊断效率,可以为患者后续的治疗提供针对性、专业性的方案,实现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病灶严重程度、病变范围、发生部位的精准评定,在临床诊断中,能够得到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唐建兰.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诊断中全景超声成像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9,25(34):140-142.
[2]施剑.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诊断中全景超声成像的应用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05(31):175+182.
[3]刘萍.研究全景超声成像在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诊断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02(14):69-70.
[4]姚瑞颜.研究全景超声成像在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诊断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2,31(16):173-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