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玫
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 241000
【摘要】目的 探索精神科基础护理中应用护理流程优化的效果。方法 调查时间范围与调查对象分别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以及60名精神科患者。采取入院先后顺序,在保障每组为30名患者的基础上,划分成观察组、常规组两组。在调查期间,行基础护理的为常规组,在此基础上行护理流程优化的为观察组,最后了解并对比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应用效果与常规组对比,得到显著提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护理流程优化能够进一步提升护理效率与患者依从性,在临床中可以得到大力推广运用。
【关键词】护理流程优化;精神科;基础护理
精神类疾病的患病人群正在不断增长,在为患者提供治疗的同时,相应的护理干预也必不可少,而以往所采取的基础护理,无法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依从度。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基础护理中应用护理流程优化,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实现护患关系的稳定、和谐[1]。基于此,本文将重点研究精神科基础护理中应用护理流程优化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我院精神科的患者60名。
调查时间:2019年11月-2020年11月
分组方式:通过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划分成两个小组,每组人数均为30名,分组名称分别为常规组、观察组。
分组情况:常规组男15名、女15名,年龄29-58岁,平均年龄(44.26±6.12)岁;观察组男20名、女10名,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3.35±5.64)岁。
1.2方法
1.2.1常规组
常规组患者采取基础护理。主要包含检查患者入院时是否携带危险品、监测患者生命指标、帮助患者沐浴、更衣、了解是否存在自杀伤人等趋向、巡视患者病情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中应用护理流程优化。主要包含:
第一,在患者入院期间,护理人员注意言行举止,通过热情的态度接待患者,并且妥善安排患者,对其随身物品进行检查,将贵重物品、危险物品交由患者家属。在入院以后,需要对患者展开健康知识宣教,对患者的精神状况密切观察,并且因人施护,做好心理疏导,减少患者的陌生感、孤独感。
第二,将原有的护理排班改变,转换为整体护理形式,将患者的收治数量、病情作为依据展开分组,每组需要配备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的合理用药、基础护理等工作,对患者的需求做出全方位满足。
第三,为每位患者给予固定的餐桌,每次将饭菜放于患者的手中,同时,加强健康宣传手册的发放工作,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升,进而提升配合度、依从度。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评判标准划分为4级,即好、较好、一般、差。。有效率=(好+较好+一般)÷组别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整体强于常规组,详见表1,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对比(%)
3讨论
现如今,生活水平的提升,也造成人们生活压力、精神压力的增加,因此,患有精神类疾病的人群正在逐年呈上升的趋势。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将无法彻底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也会造成护患纠纷的发生。而针对于护理流程优化来讲,主要是通过查阅文献、积累经验等方式,正确分析与评估护理程序,从而将适宜的护理流程制定,进而为患者带来更加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同以往的基础护理相比,能够对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起到有利的帮助[2]。护理人员通过优化流程,将护理流程的相关内容作为依据,为患者带来预见性、目的性、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促使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得到负面情绪、心理的稳定,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达成依从性、满意度提升的目标,从而保障护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实现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改善与提升。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后表明: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护理流程优化以后,基础护理的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明显强于常规组(P<0.05)。可以说,在精神科基础护理中应用护理流程优化,无论是护理效率还是患者依从性,都能够得到明显提升,实现护患关系的稳定、和谐,减少护患纠纷,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得到广泛、大力应用。
【参考文献】
[1]汤晓红,龚舒萍.优化护理流程在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04):117-119.
[2]顾建芬,林雪霏,俞建萍,叶佳,万敏.护理流程优化在精神科基础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02):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