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清秋
广西省河池市宜州区人民医院 (河池市 546300)
【摘要】目的 研究放射科对比剂外渗的原因及护理效果。方法:数据采集本院放射科检查的30例对比剂外渗患者,分析引起对比剂外渗原因,利用“双盲法”分对照组(传统护理,15例)、观察组(综合护理,15例),两组疗效比较。结果:护理前比较心理情绪无差异,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情绪更稳定,对比剂外渗占比更低,P<0.05。结论:患者年龄、选取穿刺血管及操作不当等因素引起对比剂外渗,提供综合护理可增强护理效果、减少对比剂外渗,值得借鉴。
【关键词】放射科;对比剂外渗;护理效果
放射科常用的检查是CT、磁共振和X线,检查中为了使病灶显示更清楚,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及定性准确性,部分病人需要做CT增强检查,需使用造影剂,但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等诱因,易有碘剂外渗现象,引起部分病人有疼痛、红肿等不适,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因此早期如何提供对症护理、稳定患者体征,成为放射科的关注点。周平[1]证实,持续抬高穿刺部位、湿敷外渗处均是传统护理,效果欠佳、鉴于此,本文分析引起放射科对比剂外渗诱因、提供对症护理措施的价值,汇总:
1 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回顾性研究,样本取自本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间放射科检查的30例对比剂外渗患者资料,签字确认“知情同意书”,观察组(15例):9例男性、6例女性,年龄31-74岁,平均(52.19±6.34)岁;体重55-78kg,平均(66.41±2.39)kg;对照组(15例):8例男、7例女,年龄32-75岁,平均(52.37±6.52)岁;体重56-79kg,平均(66.58±2.41)kg。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传统护理,穿刺部位抬高、口头宣讲及湿敷外渗处等。
观察组:综合护理,①健康教育: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积极主动与其沟通,借助心理暗示、情绪感染等形式,转移检查注意,若有意识不清、情绪不稳者,提供镇静疗法,稳定不安全因素于可控范围,待患者意识清晰,协助摆放穿刺侧肢、调整衣物松紧,提高主观能动性。②优化操作技术:以护士操作手法、患者血管条件及既往经验为基点,按照相关操作流程规范进行,认真的态度全程服务于患者,观察血管条件、选定适宜血管穿刺,尽量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等,首选弹性好、笔直的血管,对穿刺部位进针角度、力度评估,尽量一次穿刺成功、缓解疼痛,避免反复穿刺引起感染。③匹配导管及流速:根据患者血管耐受度、充盈度,选择留置针型号、高压注射速率等,保证诊断结果准确,定期观察导管是否通畅、静脉是否耐受,若有对比剂外渗、停止注射,避免机械性损害静脉,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若有不适,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1.3观察指标
心理情绪:参照焦虑(SAS)、抑郁(SDS)量表[2],总分100分,得分越低越好。
对比剂外渗情况:统计无外渗、轻微外渗及严重外渗的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excel表整理,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构成比[n(%)]表示,x2检验。检验水准P=0.05。
2 结果
2.1 心理情绪
护理前比较心理情绪无差异,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情绪更稳定,P<0.05,见表1。
表1 心理状态(±s)
2.2 对比剂外渗情况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对比剂外渗占比更低,P<0.05,见表2。
表2 对比剂外渗情况比较[(n),%]
3 讨论
既往研究发现[3],引起对比剂外渗的诱因有:①年龄:与青壮年群体比较,老年群体随着年龄增加,内膜呈特异性增厚,管腔变窄、脆性增加,影响血管承受度,高压下注射对比剂时,易增加血管破裂、液体外渗等风险;②全身性因素:若患者伴高血脂、高血压及糖尿病等,诱导淋巴、静脉血液回流,降低血管弹性,上述疾病诱导终身用药,对血管通透性产生刺激,影响血管耐受度,增加穿刺难度、增加对比剂外渗风险;③患者未配合:患者缺乏疾病理解,常有负性情绪,置入留置针时,情绪激动、配合性较差,引起刺破血管、留置针滑脱等,增加对比剂外渗风险,因此尽早配合对症护理有积极作用。
研究报道[4],综合护理能降低对比剂外渗发生风险,首先要求护士具备良好的穿刺技术,注射对比剂时对机体各反应观察,护理时提供局部冷敷、保证血管良好的收缩,避免发生局部水肿,且结合实际,合理选择患者血管、穿刺针材质,注意观察血管条件、合理选择血管穿刺,尽量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反复穿刺引起疼痛,且增加宣教力度、保证患者了解检查进程,予以鼓励、安慰及支持,改善心理应激性,达到远期疗效作用,具实践价值。
本研究示:①护理前比较心理情绪无差异,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情绪更稳定,P<0.05,表示对症护理能改善患者心理应激性、提高配合度,推动检查流程进展;②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对比剂外渗占比更低,P<0.05,表示本文与刘志芳[5]文献相同,因此综合护理能尽量一次穿刺、缓解疼痛且预防感染,保证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效果较理想。
综上所述:年龄、伴基础病症及患者未配合等因素,增加对比剂外渗风险,因此对对比剂外渗患者行综合护理能稳定情绪、消除恐惧感,降低外渗发生几率、增强护理效果,具可借鉴性。
参考文献:
[1]周平,连贵君,杜燕秀等.影像科对比剂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1):29-31.
[2]张洪涛,张莉华,陈柳柳等.基于循证的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外渗的集束化预防实践[J].循证护理,2020,6(5):422-427.
[3]任碧连,郭彩云,李传旺等.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0,29(2):380-382.
[4]盛浏丽,金陶,吴梦婕.基于4 R危机管理与MDT理论的护理管理模式对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影响[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9,11(6):485-489.
[5]刘志芳,卢艳君,张碧红.PDCA管理在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外渗预防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9,30(22):2990-2992.
作者简介:黄清秋 女 主管护师 大学本科 ?广西省河池市宜州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