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4期   作者:朱晓庆
[导读] 探究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价值

        朱晓庆
        大庆龙南医院急诊科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目的 探究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价值。方法 方便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急性胸痛患者,共抽选48例,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组别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对患者施以改良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临床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经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后其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性胸痛患者应用改良急诊护理流程方式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指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不良
反应发生率,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改良急诊护理流程;急性胸痛;抢救效果
        医院急诊科具有人流大、药品多、病情复杂等特点,是医院极为重要且特殊的场所,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相对更为严格,加之工作复杂、工作量较大所以很容易发生护患纠纷或护理风险。胸痛是急诊科十分常见的症状,该类疾病多出现于肺栓塞、心肌梗死等疾病中,发病速度快、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需要尽快确诊并给予积极治疗才能改善症状,拯救其生命。急诊护理流程在对症治疗方面极为重视,但科室间的衔接却一直被忽视,改良急诊护理流程能提高抢救效率、弥补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的缺陷,降低胸痛患者病死率。该次研究方便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急性胸痛患者48例,主要分析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在该院进行诊治的急性胸痛患者,共抽48例,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组别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例数为24例,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33~86岁,平均年龄(60.10±7.24)岁。观察组:患者例数为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37~84岁,平均年龄(57.24±9.83)岁。两组急性胸痛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的数据经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心肌梗死病症,符合《2018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均明确该研究的方法与目的,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同意书;该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排除标准:其他胸痛类型;肺、肝、肾出现严重功能衰竭者;精神异常或者精神疾病者;免疫功能严重障碍者;凝血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急诊PCI救治,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护理流程,主要内容为入院后由急诊内科医师与护士完成对患者生命体征的检测、各项身体检查,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采取适当的抢救方式,请心内科医生会诊;心内科医师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确定诊疗方案,并将治疗方案告知家属,获得其同意后方可进行,护士遵医嘱进行各项治疗,后将患者送至介入中心实施PCI。观察组对患者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的基础上施以改良急诊护理流程,主要内容为:①胸痛中心知识强化培训。所有医护人员均参加院级及科级胸痛中心培训,针对胸痛各环节时间节点要求、工作流程、时钟统一、科室衔接、急救技能进行培训,强化要点。②优化分诊流程。分诊护士3min内通过意识状态、呼吸及循环3个方面对胸痛患者进行迅速识别,启动胸痛绿色通道,立即护送患者行心电图检查(10min内),与抢救室医护交接,后指引家属挂号,完善胸痛时间管理表填写。③优化抢救流程。确诊心肌梗死后,立即通知心内科并启动导管室,同时遵医嘱给予口服药物,迅速开通左肘正中大口径静脉通路,立即采集血标本(10min内),使用床旁仪器立即进行心梗标志物检测(20min得到结果),心内科医生第一时间将患者病情、治疗方式告知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医护立即护送患者入导管室。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临床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临床指标主要为心电图时间、TNI报告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D2B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不良反应主要指心力衰竭。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相关数据。计量资料采用()来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量数据使用卡方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的对比
        经过对两组患者施以不同的急诊护理流程,可知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例数为23例,死亡例数为0例,抢救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例数为23例,死亡例数为1例,抢救有效率为95.8%,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心电图时间、TNI报告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D2B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的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对比()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3讨论
        急诊是体现医院医疗水平和整体服务的重要科室,急诊科的护理工作艰巨且复杂,极易出现护患纠纷的现象,加上患有胸痛症状的患者较为广泛,所以亟待改良接诊护理流程,进而提高接诊抢救效率和护理水平。常规的急诊护理流程侧重于对患者的治疗和药品应用,实际却容易出现护理人员分工不明、科室衔接不畅、沟通不顺等问题,对胸痛患者实施抢救所产生的效果不够理想,所以需要改良与优化,改良护理流程能够缩短急救的准备时间,加强准备工作,为挽救患者生命创造最佳时机。改良急诊护理流程还需要对急诊科的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与鉴别胸痛患者的能力,加强对该类病症的预见性,制定工作流程,例如在患者入院前就与家属进行沟通,掌握其病史与病状,到达医院后快速进行心电检查。
        此外,许多胸痛患者会有濒死感,这种恐惧的负性情绪不仅会加速病情,更会为预后带来不良影响,所以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良好的心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与紧张的心态,有利于后续治疗的干预。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节省时间,在医护人员高效率和专业性的护理干预下,能够极大地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可减轻患者后续医疗支出,节省社会医疗资源,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均具有积极意义。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8%,表明改良急诊护理流程更具应用价值;该研究数据与张露娇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表明在进行急诊护理时,优化与改良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急性胸痛患者应用改良急诊护理流程方式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指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易瑜,李倩,严邱英.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胸痛伴心肌缺血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6):1030-1032.
[2]谢群芳,黄丹,黄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9):84-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