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亚楠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摘要:分析卡泊芬净治疗儿童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收治的54例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儿,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伏立康唑治疗方法,观察组患儿实施卡泊芬净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儿实施卡泊芬净治疗的方法,具有极强的细菌清除率,能有效控制病情,维持儿童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卡泊芬净;儿童血液病;真菌病;念珠菌病,侵袭性;抗真菌药;
侵袭性真菌病(IFD),主要由念珠菌或曲霉菌等病原体引起,主要见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实体器官或骨髓移植、或者接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等免疫低下患者,该病导致的患者死亡率较高。国外文献报道,近年侵袭性念珠菌病和侵袭性曲霉菌病在国外导致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30%和50%。因此,血液病合并IFD已成为临床医师面临的巨大挑战,对该病儿童的抗真菌治疗方法也产生了新的需求,而卡泊芬净的临床应用,促进了对儿童抗真菌感染研究的开展。目前,对于成年人应用卡泊芬治疗IFD,可提高其疗效,降低真菌相关死亡率,已有相关文献报道。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收治的54例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儿,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中,男性患儿14例,女性患儿13例,年龄1-10岁,平均(4.84±2.96)岁。观察组中,男性患儿11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2-11岁,平均(5.17±3.06)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值得深入研究。
2.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伏立康唑治疗方法,医护人员需根据患儿的身体情况进行合理评估,针对于症状程度较严重的患儿静脉滴注伏立康唑7mg/kg,每间隔12小时滴注一次;针对于症状程度较轻的患者口服伏立康唑7mg/kg,时间间隔与症状较重患儿一致。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加强观察和护理,若症状较重的患儿静脉滴注一段时间后明显好转,可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调整为口服,治疗时长根据患儿自身的病情恢复程度决定。观察组患儿实施卡泊芬净治疗方法,患儿在首次接受卡泊芬净治疗时,医护人员为患儿静脉滴注的负荷剂量一天保持在70mg/m 2,其后静脉滴注的剂量一天保持在50mg/m2,且实际剂量均不能超过70mg。患儿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同样需时刻关注患儿的身体情况,并根据患儿的病情恢复程度合理计划治疗时长。
3.统计学意义。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数据予以t检验,计数数据以%描述,予以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6.29%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7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三、讨论
1.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一方面,恶性血液病影响了其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另一方面,治疗过程中免疫系统又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且长期粒细胞减少及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患儿真菌感染发生率逐年增多,且病死率高,因此免疫力低下是导致恶性血液病患儿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深部真菌感染率为2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为15%,造血干细胞移植为25%。由于IFI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白血病患儿出血和感染倾向限制了创伤性真菌感染诊断手段的应用,较难获得微生物学资料是这类患儿真菌感染的主要临床特点之一,组织病理学检查真菌阳性和(或)封闭无菌腔体液标本(如血液、胸水、腹水)真菌培养阳性者更少。结合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尽早诊断,并把握好抢先治疗的时机以避免因过度治疗可能诱导耐药菌的产生。遇到病原真菌感染不能明确类型时,认为对存在IFI危险因素的重症患儿应选择覆盖非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抗真菌药物治疗以确保疗效。
2.目前临床上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唑类抗真菌药物大量使用,使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种构成发生较大变迁,导致耐药性也逐年增加,以往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白色念珠菌占绝对优势,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造成的感染正逐年下降,而非白色念珠菌造成的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曲霉菌的比例逐渐上升。卡泊芬净主要作用于真菌的细胞壁,特异性抑制细胞壁葡聚糖合成酶,破坏其完整性,导致细胞溶解。由于哺乳动物无细胞壁,故该药对人体的毒性较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与其他抗真菌药无交叉耐药,对曲霉属、念珠菌属均有很好的抗真菌活性,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耐药的念珠菌、曲霉菌等也具有抗菌活性。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对儿童抗真菌治疗的方法提出了新的需求,注射用卡泊芬净的临床应用,促进了儿童抗真菌感染研究的开展。于2004年首次报道了卡泊芬净治疗新生儿难治性侵袭性念珠菌病;2006年报道了一项多中心的回顾性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在严重的免疫功能不全的患儿中应用卡泊芬净抗真菌治疗是有效的,且安全性高,耐受性好;美国微生物联合会在全美7所大型儿童医学中心对39例2~11岁有发热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白血病患儿开展了卡泊芬净的安全性和用药量的临床评估,初步证明用药的安全性。研究中应用卡泊芬净治疗IFI的总有效率为71.43%,且对假丝酵母菌属和曲霉菌属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由于卡泊芬净抗菌谱广、安全性良好,使其成为经验性治疗的首选药物。由于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患者真菌感染进展快,且真菌感染随着粒细胞减少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病死率高,因此粒细胞缺乏及持续时间对抗真菌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恶性血液病患儿应用细胞毒化疗药物后均会出现粒细胞缺乏,研究证实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10 d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10 d的患儿,因此在积极应用卡泊芬净的同时,早期应用G-CSF,尽快提升粒细胞水平,以提高抗真菌药物的疗效。
3.血液病的发病率和危害性随着工业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而逐渐增高,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免疫能力、环境污染、遗传等方式均能够引发血液病。患儿侵袭性真菌病的治疗方法有多种,但卡泊芬净不仅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和稳定性,相较之其他药物治疗而言,卡泊芬净的治疗效果也极好,使用卡泊芬净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细胞的通透性,破坏真菌细胞壁的完整性,达到杀菌效果。
总之,对患儿实施卡泊芬净治疗方法,不仅能够大幅度降低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症状的几率,还具有较强的细菌清除率,能够有效为患儿控制病情维持身体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邱淑.卡泊芬净治疗儿童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评价分析.
2018.
[2]廖若豪,关于卡泊芬净治疗儿童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评价.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