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后正中扩肛术在出口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0期   作者:樊瑜 万祖友 孙彬 张欣蔚 廖征能 罗晗
[导读] 探究肛门后正中扩肛术在出口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

        樊瑜 万祖友 孙彬 张欣蔚 廖征能  罗晗
        四川省司法警官总医院  610000
        【摘要】目的:探究肛门后正中扩肛术在出口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出口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肛门后正中扩肛术,观察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肛肠功能以及术后6个月的排便情况。结果:①40例患者中82.50%的患者便秘症状消失,12.50%的患者便秘症状好转,5%的患者便秘情况无明显变化。②术后患者的钡灌排空延迟率为12.50%,肛管蠕动波紊乱率为7.50%,肛门直肠测压检查阴性率为0.00%,明显低于对治疗前的100.00%、100%以及17.50%(P<0.05)。③术后1个月患者排便次数以“≥5次/d”为主;术后3个月排便次数以“3-4次/d”为主;术后6个月以“1-2次/d”为主;术后6个月的排便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肛门后正中扩肛术在出口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及肛肠功能。
【关键词】肛门后正中扩肛术;出口性便秘;应用效果
        出口性便秘是由于排便出口附近的器官或组织出现功能性改变,而引发的排便困难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等[1]。由于出口性便秘的症状顽固、病因复杂,所以临床治疗十分棘手,传统保守治疗的效果较差。随着排粪造影、肛门直肠压力检查等技术的运用,对于出口性便秘的认识越来越少深入,手术治疗开始应用于其治疗中[2]。但传统手术直接切断部分耻骨直肠肌,不但容易感染,而且复发率较高[3]。基于此,本次研究选择了我院收治的40例出口性便秘患者行肛门后正中扩肛术,以探究其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出口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10例,女性30例,年龄22-75岁;平均(43.50±13.45)岁;病程1-15年,平均(6.55±4.20)年。本次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均符合出口性便秘诊断标准;②每周排便少于三次;③不存在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或功能性疾病;④患者及家属均签字同意,自愿参与研究。
1.2.2 排除标准
        ①存在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或功能性疾病;②非出口性便秘患者;③非自愿参与研究,不配合研究或中途退出研究。
1.3 方法
        (1)手术方法:患者屈膝呈左侧位,暴露肛部,常规消毒麻醉后,手法扩肛,将涂有石蜡油的食、中指放入肛内撑开肛管,以后中位肛管皮下组织稍有断裂感,指检肛门松弛为宜。从3点、7点肛缘1.5cm处刺入手术刀,切断部分肛直环肌束,到肛直环完全松解为止。用双手食、中指扩肛至4指并维持5分钟,手术结束后用油纱填塞压迫。(2)术后处理:术后行常规补液、抗生素治疗,叮嘱患者正常饮食,食物以少渣易消化为宜,术后24h如果患者有便意可以去除填塞物,如果没有便意术后3d去除填塞物,并进行灌肠清洁排便,排便后行温水坐浴,并用马应龙软膏涂抹伤口直到愈合。术后7d行手法扩肛,之后5d/次,5次/疗程。
1.4评价指标
        (1)术后所有患者均行6个月的随访,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2)观察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结肠钡灌肠和肛门直肠测等检查结果变化,包括钡灌排空延迟情况,肛管蠕动波紊乱情况以及肛门直肠测压检查阴性情况。(3)通过自制的排便问卷调查,统计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排便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年龄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进行检验,性别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X2进行检验;数据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40例患者治疗结果
        4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33例患者便秘症状消失,占82.50%;5例患者便秘症状好转(偶尔有停便情况,干预后停便状况消失),占12.50%;2例患者便秘情况无明显变化,占5.00%。

2.2 患者手术前后肛肠功能比较
        术后患者的钡灌排空延迟率为12.50%,肛管蠕动波紊乱率为7.50%,肛门直肠测压检查阴性率为0.00%,明显低于对治疗前的100.00%、100.00%以及17.50%,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便秘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肠蠕动缓慢或排便困难。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便秘的发病率逐年递增,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4]。扩肛术是普外科肛管手术的一种,常用于肛裂治疗中,具有操作简单、痛苦小、恢复快等优势[5]。随着临床对便秘认识的加深以及扩肛术的发展,扩肛术逐渐被用于便秘治疗。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不过也存在感染和复发风险,所以临床一直在不断完善扩肛术在便秘治疗中的应用[6]。为了探究肛门后正中扩肛术在出口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选择了我院收治的4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
        本次研究发现:40例患者中82.50%的患者便秘症状消失,12.50%的患者便秘症状好转,5%的患者便秘情况无明显变化。这提示出口性便秘患者行肛门后正中扩肛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研究还发现:术后患者的钡灌排空延迟率为12.50%,肛管蠕动波紊乱率为7.50%,肛门直肠测压检查阴性率为0.00%,明显低于对治疗前的100.00%、100%以及17.50%(P<0.05)。这提示出口性便秘患者行肛门后正中扩肛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肛肠功能。此外,研究还发现:术后1个月患者排便次数以“≥5次/d”为主;术后3个月排便次数以“3-4次/d”为主;术后6个月以“1-2次/d”为主;术后6个月的排便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1)。这提示出口性便秘患者行肛门后正中扩肛术可以改变排便功能。
        综上所述:肛门后正中扩肛术在出口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及肛肠功能。
参考文献:
[1]胡斌,刘小文.STARR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8,38(4):51-52.
[2]张银良.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疗效分析[J].名医,2020,82(3):90-90.
[3]王园园,何兆鹏,代拥军, 等.三种术式联合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效果及并发症分析[J].河北医药,2018,40(14):2193-2195,2199.
[4]李阳.经肛直肠黏膜次环切钉合术结合肛门后扩挂线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28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7,9(33):119-120.
[5]黄林.内括约肌切断扩肛术(侧位开放式)对陈旧性 肛裂的治疗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7,21(7):45.
[6]刘韦成,周燕,江从庆,等.出口梗阻型便秘外科治疗进展[J].临床外科杂志,2017,25(4):310-3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