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卫生院 101300
摘要:目的 探讨颈胸段后凸形变埋线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70名颈胸段后凸形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埋线治疗法,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法,治疗28d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即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埋线治疗法对颈胸段后凸变形的疗效优于传统的针灸治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胸段后凸形变;埋线治疗;针灸
颈胸段后凸形变通常是由于长时间固定姿势或者颈部劳累造成的颈胸段C6 ~T3节段的组织损伤,其生理弧度异常向后凸起,邻近组织结构如脊神经根、脊髓、 椎动脉、交感神经受压迫,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颈部酸痛,早期会出现眼睛干涩、头昏,视力模糊,以及睡眠障碍等;中期会出现记忆力下降,思考分析能力下降等;晚期会出现乏力,行走不稳,以及脑干神经损害等症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期的伏案工作,导致颈胸段后凸形变致病率越来越高,并逐渐年轻化,患者长期饱受疼痛的折磨,生活质量大打折扣。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工作者研究出埋线治疗法,该方法是利用一次性微创器械将可以降解的材料植入特定穴位,以线体对穴位的刺激代替针刺刺激而实现治疗目的的一种技术。在经过长期的研究和临床实验后,该技术已较为成熟,逐渐被应用到治疗中,并受到患者的认可。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月件于我院就诊的70名颈胸段后凸形变患者(排除颈胸段有骨折、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系统性风湿病、器官衰竭、妊娠和哺乳期、精神病和认知障碍等情况),70名患者均符合我国《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颈胸段后凸形变的标准。随机将70名颈胸段后凸形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精神状态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观察组采用埋线治疗法,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法,对比两组疗效。本研究涉及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针灸治疗,刺入深度为1~2寸,主要部位为大椎穴,夹脊穴,每次留针时间30min,1次/d,一个疗程为28d。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埋线治疗,两组护理及用药无差异,28d后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方法为:患者俯卧,向下低头,收紧下颌,充分展现整个颈后部分。穴位通常以颈部夹脊穴 C4—5、C5—6、 C6—7及大椎穴、T1-T3夹脊穴为主。在操作之前需要将选取的穴位部分进行常规消毒处理,使用无菌镊子夹取小段聚乙交酯丙交酯缝线配合 9 号埋线针使用。左右将患者皮肤绷紧,右手将针线迅速刺入患者穴位皮下,利用弹簧压力将线体置入相应穴位7 d埋线治疗1次,以28 d为 1 个疗程。
1.3 评价标准
该治疗方法参考的评价标准是《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疗效评估法。其中,痊愈是指颈胸段后凸形变伴有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肌力恢复正常,颈部的各项功能恢复正常,可以正常的生活、工作;好转是指颈胸段后凸形变伴有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各项疼痛得到有效的减轻,颈部及相关部位的功能有明显的改善;无效则是颈胸段后凸形变伴有的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减轻,颈部及相关部位的各项功能没有明显的恢复或者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进行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分别治疗28d后,进行治疗效果对比,得到如下结果:
由上表可见,观察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颈胸段后凸形变属于“麻痹”的范畴,其主要是因为风寒湿邪入侵,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痹阻不通或肝肾亏虚,气血不能上荣,从而产生颈部酸痛、头昏等症状。而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颈胸段后凸形变主要是由于长时间固定姿势或者颈部劳累造成的颈胸段C6~T3节段的组织损伤,其生理弧度异常向后凸起,邻近组织结构如脊神经根、脊髓、 椎动脉、交感神经受压迫,颈椎间盘的形态结构遭到破坏,营养供应不足,最终导致颈椎间盘退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颈胸段后凸形变发病率逐渐升高,不仅影响人们的形体美观,还给人们带去一系列疼痛,给人们生活造成一系列不便,如视力模糊,吞咽困难,睡眠障碍以及更严重的行走不便等。它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造成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一经确诊应及时治疗。传统的颈胸段后凸形变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和针刺疗法两种,手术治疗费用较高,损伤较大,存在较大的风险且需要较长的恢复期,因此许多患者难以接受,而传统的针刺治疗对穴位的刺激时间较短,患者不得不频繁地前往医院进行治疗,且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近年来,经过大量医务工作者的不懈钻研,对针刺疗法进行了创新,研究出埋线治疗的方法。该方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利用一次性微创器械将可以降解的蛋白线植入穴位进行治疗,这种方法不仅具备针刺刺激的作用,还能做到长久、持续刺激的效果,避免了患者频繁就诊的麻烦,逐渐被患者接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燕.推拿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3):63-64.
[2] 陈昌义.葛根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 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4):934-936.
[3] 孙文善,楚宁宁,王偲婧,等.超声定位下 PGLA 埋线治 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 2018,37(5):560-564.
[4] 罗高俊,赵忠辉,黄香红,等.针刺夹脊穴配合十宣穴放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16,35(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