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压在社区医院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0期   作者:钟燕
[导读] 探讨动态血压在社区医院的应用。
        钟燕
        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435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在社区医院的应用。
方法:对 385例社区医院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资料分析。
结果:高血压病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其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危及健康,社区需加强管理。
结论:动态血压对社区医院高血压的诊断、危险性的评估、治疗效果评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 社区 动态血压
        高血压病是社区医院的常见病、多发病。血压监测是高血压防治的重要环节。动态血压监测作为一种常用的无创伤性检查,安全可靠、携带方便,已经在社区医院广泛应用。笔者回顾性对385例高血压患者的资料分析,了解社区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特点。
1、资料和方法:
        1.1对象:以385例我院行动态血压监测的高血压患者为对象,其中男 184例,女201例。
  1.2方法:以DMS的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24小时。日间一般设定6:00-22:00,每30分钟一次;夜间22:00-6:00,每60分钟一次。如果测试者作息时间有异,则需要个性化设定。监测某一次血压失败后,自动临时增加一次。要求记录满24小时,记录有效数据达80%以上。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999)建议的参考值,24小时动态血压均值<130/80mmHg,日间动态血压均值<135/85mmHg,夜间动态血压均值<125/75mmHg。夜间血压下降率10%-20%。晨峰血压的标准:起床后2小时内的收缩压平均值—夜间睡眠时收缩压最低值(包括最低值在内的1小时的平均值)≥35 mmHg。根据24小时血压昼夜变化节律将高血压分为:杓型高血压:夜间血压比白天血压均值下降10%-20%。非杓型高血压:夜间血压比白天血压均值下降<10%。反杓型高血压:夜间血压不下降,反而升高。超杓型高血压:夜间血压比白天血压均值下降>20%。将不伴有晨峰血压的归入A组,伴有晨峰血压的归入B组。
2、结果:见列表:各种分型血压分布:
   3、讨论;
        血压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大都形成“双峰一谷”的规律:在上午6-8点,血压逐渐上升到第一高峰,下午4-6点再次逐渐上升到第二高峰,不过其高度略比第一高峰低。此后,血压趋于平稳,到凌晨0-3点,逐渐降至最低点。正常人血压的高峰和低谷相差可达10%以上。将这种具有“双峰一谷”的血压昼夜波动曲线称为杓型曲线。正常的昼夜血压变化可以使人的心脏、脑、肾等器官在白天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以满足劳作活动的需要,而夜晚却得以调整和休息。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模式有独立于血压水平之外的临床意义。异常的昼夜节律加重靶器官的损害。非杓型和反杓型,夜间血压不降低或者反而升高,血压持续处于较高状态,血管在长期高压冲击下可引起血管内皮受损,加速动脉硬化的进展。血压持续升高可引起斑块内出血,加重血管狭窄,加重心、脑、肾等器官缺血。超杓型夜间血压过低导致低灌注,加重器官缺血。本文中可以看到,随着年龄增加,高血压患病人数增加,非杓型高血压压人数最多。郭知学等在脑卒中的治疗中发现,即使血压控制在合理水平,而血压的模式异常,患者脑卒中复发率及再住院率明显增高。因此,不仅要合理控制血压水平,还要调整异常的血压模式,预防靶器官的损伤。
         本文中还有一些患者伴晨峰血压。很多研究表明,晨峰血压与清晨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及脑卒中有关。血压清晨急聚升高,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增加血管壁张力及剪切力,易导致斑块破裂,暴露胶原,加上清晨时血液的高凝及低纤溶状态,更易形成血栓,导致血管阻塞。压力骤升,还可使动脉瘤破裂。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或脑出血、脑卒中。
         有研究表明,晨峰血压升高和异常的昼夜节律,与老年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有关。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特别是影响了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和回忆力②③。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使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下降,对医疗、照护的需求和消费增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负担。
         本文中可以看到,有些患者既有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又有晨峰血压,这类患者同时有两种危险因素,更加需要临床医生注意。
         对高血压患者应常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发现血压晨峰现象和昼夜节律异常,及早干预,给与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对于延缓患者靶器官损伤,减少不良、恶性事件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①郭知学、李鹏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分析 浙江临床医学 2010,12(2):129-130
②周英智、马丽娜、冯明等 血压晨峰现象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实用老年医学 2014. 3 .28(3):201-202
③徐军霞 吴海荣 张冬梅等 24小时动态血压昼夜节律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0. 9 .18(9)830

作者简介:  钟燕,女,汉,47岁,本科,主治医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