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0期   作者:黄玮
[导读] 文章主要针对临床中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黄玮
        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    山东省     250022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临床中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以2019.01-2019.12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将两组护理模式不同作为分组依据,均分为常规护理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与康复护理组(予以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康复护理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相较于常规护理,应用康复护理模式护理效果更好,有利于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神经内科;康复护理;护理效果
        引言
        脑卒中是老年人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局部脑组织出现障碍后引起的,患者脑组织区域部分出现缺血、缺氧等情况,进而导致患者的神经功能、语言功能、意识功能等出现障碍。因此,脑卒中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国民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没2s就会有人病发脑卒中,且每6s中就会有1人由于脑卒中丧生。神经内科康复护理是目前临床上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该种护理模式将神经内科患者康复理念与护理方法进行充分结合,继而从多角度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从而帮助患者提升康复速度。本文主要研究内容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60例患有脑卒中疾病的患者,研究时间为2019.01-2019.12月,由于两组患者护理模式不一致,故将其分成常规护理组(n=30)与康复护理组(n=30)。常规护理组:男18例,女12例,均龄为(51.5±3.6)岁;康复护理组:男16例,女14例,均龄为(52.3±2.5)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研究与对比。
        1.2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环境管理等,对饮食等注意事项进行告知。试验组采用康复护理,具体如下: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发病较急,患者一时间难以接受失语、偏瘫,或因经济压力等因素,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和消极心理,甚至会对治疗与护理产生抵触心理。在患者住院期间护士要主动、耐心地与之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依据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原因予以心理疏导,例举康复效果较好的病例,以增强患者康复信心。环境护理:对患者所用的器材进行消毒处理,同时也要保持病室内的空气畅通,对于年龄大的患者要给予受压皮肤的护理,避免出现压疮,与此同时也要帮助患者摆放正确的体位。康复护理干预,以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插管情况为依据,采用分级护理,合理、弹性排班,对于高危插管患者,要配备2名及以上的护理人员,以实现全天侯无缝隙监督和管理。制定一份详细的运动康复训练计划,陪伴患者每天按时完成运动计划。饮食护理:依照患者的病情给予制定适当的饮食方案,例如术后早期要给予全肠内营养。尽可能的了解患者的饮食爱好,在适当的情况下满足患者提出的需要。体位干预:发病早期予以良姿位摆放,取仰卧位或健侧卧位,避免患肢受压,避免肢体外翻或内旋。在患者卧床期间,可对其患肢进行适当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硬。可对肢体进行适当牵拉、屈曲,但不可力度过大。语言功能锻炼:对于有失语表现患者,要指导尽早进行语言功能训练,从单字发音训练开始,逐渐再进行词组、短句等练习,指导患者做伸舌、鼓腮等动作,并鼓励患者开口说话。让家属多与患者交流、多说话,进行语言功能训练。

吞咽功能锻炼:待患者病情、体征稳定之后,可指导做吞咽功能训练,如空咽、咽部冷刺激、进食体位等练习,每次练习时间以10min为宜,3次/d。肢体功能锻炼:可为患者实施神经电刺激、肌肉刺激、触觉刺激、痛觉刺激等康复疗法,指导患者进行坐位训练、床上训练、站立及行走练习等,并协助其做肌肉活动及关节活动练习,鼓励患者自主完成穿衣、洗脸、梳头等动作。
        2结果
        常规护理组(n=30)?:无效7例,占比率为23.3%;有效11例,占比率为36.7%;显效12例,占比率为40.0%;总有效例数为23例,总有效率为76.7%康复护理组:无效1例,占比率为3.3%;有效13例,占比率为43.3%;显效16例,占比率为53.3%;总有效例数为29例,总有效率为93.7%。经过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病情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康复护理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3.7%,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76.7%,其中x2值为5.1923,P值为0.0226,P<0.05,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脑卒中特点是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多数患者治疗后会存在肢体及语言功能障碍,常规治疗仅能挽回患者生命,若想恢复正常生活,康复护理尤为重要。相关研究发现,在护理中进行功能训练,能有效恢复患者肢体功能,提升护理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此外早期康复护理还能恢复脑神经元正常的代偿工作,避免运动障碍等并发症的出现,对生活质量进行改善。在本研究中,给予患者功能训练护理及适当的针灸刺激,可提升肌肉的疼痛感,利于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由于脑卒中病程长,需行长期护理,此时患者易出现自卑、紧张心理,而心理护理的实施,则给予了患者安慰,增强其安全感,对其负面情绪进行有效缓解,护理效果显著。对于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来说,肌肉护理的实施可避免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能及时发现异常,提供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在护理时给予患者吞咽指导,可避免呛咳等情况的发生,还能在饮食中补充营养成分,促进其预后恢复。脑卒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主要原因就是其脑部血管出现突发性的破裂或血管由于出现堵塞等问题造成脑组织损伤,其主要的发病群体为老年人群体,其不仅发病突然,且后续造成的残疾率以及死亡率较高。临床中发现,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当下发病率较高的就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在脑卒中疾病总发病率的60%以上。导致患者病发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椎动脉或颈内动脉闭塞和狭窄,且男性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的概率与女性相比更高,严重的甚至直接造成患者死亡。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脑卒中目前已经成为患者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同时更是导致我国成年人出现残疾的重要原因。患者在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和护理的前提下,其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均会受到严重影响,这样说明有效地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恢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综合分析,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选择以神经内科康复护理为方案,则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这对于促进临床医患关系有着重要作用,临床研究的价值明显。
        参考文献
        [1]李秋梅,张利.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J].心理月刊,2019,14(18):152.
        [2]张凤.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8):340+343.
        [3]马莉鑫.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效果[J].心理月刊,2019,14(17):78-79.
        [4]蔡长凤.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4):80-81.
        [5]孟敏敏,韩志群.分析神经内科护理运用在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医学价值[J].智慧健康,2019,5(24):69-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