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军
开州区精神卫生中心, 重庆市开州区,405400
【摘要】目的 探析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本院72例精神病患者,时间选自2018年1月-2019年12月,分组采用系统抽样法,对照组(36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采取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PRS评分方面,两组护理前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较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活力和总体健康评分方面,观察组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精神病患者护理过程中,结合语言沟通与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精神状态改善,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精神病;语言沟通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次研究72例精神病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以系统抽样法为基准分组,每组36例;对照组中,男、女分别有20例与16例;年龄最小、最大分别是18岁与63岁(41.25±9.63)岁;患病时间:1年至16年(7.49±3.23)年;文化水平:高中以下18例,高中及高中以上18例;观察组中,男、女分别有22例与14例;年龄最小、最大分别是18岁与61岁(41.31±9.59)岁;患病时间:1年至14年(7.51±3.18)年;文化水平:高中以下16例,高中及高中以上20例;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确诊为精神病;临床资料齐全、完整;意识障碍;存在语言沟通障碍及内外科疾病;伴有器官功能不全;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合并恶性肿瘤;拒绝参与本次研究或者中途选择退出[1]。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方法:利用微信、电话或者QQ等方式与患者及其亲友取得联系,每周进行1次沟通或者交流,对该阶段患者用药状况、生活状态、精神状态等进行了解,同时讲解药物服用期间可能出现的症状、不良反应、康复训练正确方法、紧急状况处理对策等。告知复查时间,以便其可以及时回院接受检查等。
1.2.2 观察组
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进行电话随访的同时,需要明确家访时间。家访过程中,多与患者交流,对其精神状况、基本状况等进行评估,明确对患者日常情绪造成影响的因素,详细讲解,防止患者在处理问题时出现负面情绪,以患者生活状态、习惯等为依据,予以患者问题处理方法的建议,并制定系统、规范的生活方案,使其感受到源于医护人员的关爱,更加信任医护人员,同时按照医嘱服用药物。对患者药物服用类型、剂量等仔细询问,以患者接受程度和文化水平等为依据对语言沟通方法进行调整,譬如:多鼓励患者服用,讲解药物治疗的优势等,与此同时,根据患者个人爱好对其治疗依从性和服药依从性进行刺激。除此之外,增加与患者及其亲友之间的交流、沟通,对其病情变化全面了解,帮助患者家属进一步认识疾病知识。
1.3 观察指标
①评估患者精神状态,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总分在18分-126分间,分值与精神病症状呈负相关。②评估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包括8项指标,分别是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活力和总体健康,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0.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接受t检验;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
2 结果
2.1 BPRS评分
BPRS评分方面,护理前,对照组是(103.26±12.34)分,观察组是(102.35±12.26)分,两组对比,差异较小(t=0.314;P=0.7455);护理后,对照组是(89.25±7.04)分,观察组是(52.31±5.62)分,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t=24.605;P=0.000)。
2.2 生活质量评分
8项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 讨论
在生活压力日益增加、生活环境不断改变的同时,再加之人们心理承受能力低,使得精神病患者越来越多,并呈增加趋势,且朝着年轻化方向发展。精神病的发生,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使得家庭经济压力增加[2]。精神病发病后,无法有效控制自身行动和情绪,进而出现伤害他人或者自伤现象。所以,临床上越来越关注精神病的治疗,但是有些患者不愿根据医嘱用药,进而对疾病的治疗造成了影响。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可促进精神病患者护理效果的提高,改善其配合程度。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情绪评估和总结的重视,评估其心理状态,在为患者讲解相关内容时,合理调整表达方法,以便患者可以准确了解有关信息,并理解,使其保持耐心态度,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为患者提供舒适、干净的康复环境,促进其治疗及护理依从性的提高[3]。了解每位患者心理状态,根据负面情绪具体诱因展开相应的疏导,使其可以表述自己内心的想法,从而对其负面情绪实施及早疏导,调整心理状态,促进其自我认知能力的提高。
研究结果显示,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活力和总体健康评分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而护理后BPRS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根据该结果分析,结合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有助于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改善。在与患者交流时,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乐观、耐心态度,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减轻其恐惧感。利用打招呼等方式,能够减轻患者敌对情绪,促进患者自我重视感提高,尽量理解疾病治疗的重要性,为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剑虹. 多方位心理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 v.26(1):165-167.
[2]赖明丽. 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 黑龙江科学, 2019, 10(2):70-71.
[3]戴春燕, 余旭芳, 余燕芬,等. 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疾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改善效果观察[J].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v.22(S2):25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