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麻下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室精细化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22期   作者:程兆婷
[导读] 针对椎间盘突出症实施局麻下椎间孔镜治疗过程中应用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干预后的整体效果进行分析。
        程兆婷
        六安世立医院手术室 安徽六安  237000
        【摘要】目的 针对椎间盘突出症实施局麻下椎间孔镜治疗过程中应用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干预后的整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随机收治的局麻下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统一编号后随机分为两组,将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的5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实施手术室精细化护理的5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以对比的方式探析两种护理模式对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护理后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程度及住院时间均相比常规组效果较好,组间对比(T=50.687,P=0.000;T=38.695,P=0.000;T=16.606,P=0.000;T=15.146,P=0.000),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精细化护理的应用对于局麻下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指标及预后效果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局部麻醉;椎间孔镜手术;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室精细化护理;护理体会
        临床中,局麻下椎间孔镜手术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一种常见手术方法,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但是作为有创手术在实施麻醉及治疗过程中还是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应激反应和预后风险,需要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进行有效干预,以整体保证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时的临床及预后效果[1]。部分医学研究专家表示[2],手术室精细化护理的应用对于局麻下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显著;因此,本次研究中将针对这一结论进行分析,并探析其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和体会。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研究资料为局麻下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纳入时间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给予所有纳入研究对象进行统一编号后,按照电脑分配的方式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有患者50例。常规组,女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28例;平均年龄和病程时间分别为(48.5±2.3)岁和(17.5±2.4)个月;其中病变部位和麻醉分级分别为L4~5和2-3级。实验组,女性患者24例,男性患者26例;平均年龄和病程时间分别为(48.0±2.8)岁和(17.1±2.5)个月;其中病变部位和麻醉分级分别为L4~5/S1和2-3级。两组研究对象的资料,包括性别、平均年龄和病程时间、病变部位、麻醉分级等,比较差异小,无统计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局麻下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在 C 型臂下定位标记,进针位置选取脊柱后正中线外侧9-14cm处,麻醉选取利多卡因逐层麻醉方式,在 X 线透视下穿刺进针达上关节突前尖部位,于关节突周围进行局部麻醉,置入导丝,按序扩孔,安装工作套筒,置入镜头,清除套筒内软组织,消融止血,显露上关节突尖部,环钻钻除部分上关节突,可视多锯技术扩大椎间孔,咬除增生的黄韧带显露突出髓核保护神经根,取出髓核组织。
1.2.1常规组
常规手术室护理。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及术中指标监测,为患者提供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对于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的患者进行及时的健康宣教,手术过程中做好保暖护理工作。
1.2.2实验组
手术室精细化护理。首先,在手术治疗前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讲解局部麻醉的方式及原理,采用口头方式为患者和家属讲解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知识以及手术治疗的好处,整体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度和麻醉配合性。其次,在手术治疗中护理人员需要保证在X线辅助下确定最佳进针点,并维持镜头视野良好,术中积极辅助主治医生进行相关手术器械的传递,减少患者手术治疗的时间,以免时间过程产生不必要的感染和并发症状,根据患者的舒适度帮助其调整体位,避免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最后,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需要第一时间将手术治疗结果告知患者家属,并为患者讲解术后注意事项,鼓励患者多饮水,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并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注意力转移、药物止痛等方式帮助其进行缓解,整体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并对比两种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预后效果(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其中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效果越为明显[3]。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x±s )表示, t值检验,如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下表1所示,实验组护理后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相比常规组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VAS评分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常规组和实验组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x±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
(min)    术中出血量
(ml)    住院时间
(d)    VAS评分
(分)
常规组    50    78.88±2.25    28.33±2.01    4.28±0.45    2.89±0.86
实验组    50    56.72±2.12    12.58±2.06    3.18±0.13    1.03±0.12
t    -    50.687    38.695    16.606    15.146
p    -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传统的局麻下椎间孔镜治疗过程中通常给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即:帮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及术中指标监测,为患者提供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对于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的患者进行及时的健康宣教,手术过程中做好保暖护理工作等,但是其整体护理效果不是较为显著。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属于一种针对手术治疗患者所采取的具有辅助效果的干预模式,其主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手术特征,针对相关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状进行及时预防,同时给予患者进行疾病知识、麻醉方式等健康宣教,提高其对于护理配合的依从性,进而整体改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局麻下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言,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不仅可以缩短患者的手术指标,还可以缓解其术后疼痛程度,获取良好的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蔡志梅, 王玉明, 刘军山. 局麻下经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并发高热反应:一例报告[J].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8, 14(6):453-456.
[2]王增平, 薛文, 刘林,等. 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并发重度呼吸性碱中毒1例[J]. 中国骨伤, 2020, v.33(5):90-92.
[3]邬春虎, 马玉海, 陈长松,等. 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 北京医学, 2019, v.41(10):83-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