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
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科 湖北 十堰 442000
【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中认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19年4月—2020年7月期间,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心理护理,实验组予以心理护理中加入认知治疗,分析2组应用价值。结果 经护理后实验组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表(ITAQ)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2组心理状况比较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心理情绪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心理护理中加入认知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其精神症状,提高认知功能,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心理护理;认知治疗;临床效果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增快,导致生活、工作以及家庭压力逐渐增加,诸多人群存在个人性格内向,不愿发泄自己负面情绪,使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通常多见于青壮年群体,主要由心理易感因素或外部社会环境因素所造成,临床症状可表现为情感障碍、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意志行为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具体表现为幻觉、妄想、情感平淡、行为退缩等,进而直接危及患者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1]。因此在实施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科学性心理干预联合认知治疗显得极为重要,进而积极规避不良症状发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认知程度,改善精神症状[2]。鉴于此,本文选取该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联合认知治疗进行研究,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19年4月—2020年7月期间,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男女比例分别为:29:31、30:30;年龄分别为18—64岁、19—60岁,均值分别为(44.45±2.35)岁、(43.56±3.12)岁,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3]:(1)存在一定沟通能力;(2)合作度较佳;(3)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4)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4]:(1)存在恶性肿瘤;(2)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3)中途退出者,无法顺利完成实验。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患者常规心理护理、用药指导、生活护理、病情观察以及疾病知识宣教等护理干预。实验组予以心理护理中加入认知治疗,具体如下:(1)入院初期: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其信任,并与患者进行积极交流及沟通。同时在交流过程中需注重患者隐私,对其维持尊重,并与其他患者暂时隔离,降低其接触陌生人的恐惧,并引导患者了解自己,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在对该类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时,需组织护生参与团队培训角色扮演的方式,促进患者能够疏导负面情绪、认知自我。(2)帮助患者重建希望:组织小组讲座形式,定期使患者观看积极向上的书籍、电影,促进其重新建立对生活的信心,并积极鼓励其通过合理发泄方式,放松自身情绪,淡化压力,并引导患者积极参加联谊会,且自我演讲过程中,毫不畏惧地[用词不当?]说出自己内心想法。同时定期设定适宜的工作及生活中场景,诱导患者在场景中训练,促进其重新返回社会,强化患者在社会中扮演的价值。(3)对患者不良认知实施针对性纠正,并通过回忆病情方式,对其实施正确的认知灌输,安抚患者不良情绪,纠正负面态度。同时鼓励患者自我[应该是“解决”吧?]解决问题,积极予以表扬及鼓励,规避负面批评,进而促进患者回归正常思维模式。(4)与患者共同制定对错误认知的检验方案,将识别到自动想法当做为一种假设,设计方法调查和检验这种假设,促进患者能够深入认知其措施认知是不符合实际状况,重建正确认知模式,替代其不正确认知,并使患者可在实践中检验,2次/周,30min/次。
1.3观察指标
(1)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5],分数为18—126分,总分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自知力与治疗态度表(ITAQ),0分:没有认知;1分:部分认知;2分:认知完整,得分范围为0—22分,分数越高,表示自知力恢复及药物治疗依从性越佳。(2)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改善情况使用抑郁自评量评分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估[6],正常:50分以下;轻度焦虑抑郁:50至60分;中度焦虑抑郁:61至70分;重度焦虑抑郁:70分以上,分值越低表示心理状况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s)用于表达,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百分比表达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其中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BPRS、ITAQ评分比较
2组护理前BPRS、ITAQ评分比较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后实验组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ITAQ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BPRS、ITAQ评分比较(±s,分)
2.2 观察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变化
护理前2组心理状况比较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心理情绪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观察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变化(χ2±s,分)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以脱离现实、敏感多疑为主要临床症状,且部分患者存在伤害社会、他人、甚至自身等行为,进而对家庭、社会秩序造成极大危险。同时该类患者意识基本清楚,但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且疾病易反复迁延,若未予以对症干预,病情可逐渐恶化,进而诱发精神残疾,需及时予以心理护理[7]。
既往临床以常规护理为首选方案,该模式主要强化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和了解,并通过心理支持等方式,淡化其负面情绪,但临床研究发现,该护理方案缺乏一定有效性及预见性,使患者产生严重的伤人或致残行为,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无法达到最佳护理效果[应该是“效果”吧?]。而心理护理中加入认知治疗可有效弥补常规护理的缺陷,该模式能够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强化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淡化其负面情绪及心理压力,同时通过护理人员干预患者的[应该是“思维”吧?]思维、情感以及认知水平,进而为其创建积极向上的心理,强化患者主观能动性,使其正面对待自己、肯定自己,提高幸福感[8]。相关研究发现,认知心理护理是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认知心理治疗和认识重建训练两方面,在心理上对患者予以护理帮助,积极改善患者认知扭曲,提高其认知执行能力,进而逐渐加强患者领域能力,淡化不良情绪和行为[9]。认知心理治疗属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辅助治疗之一,无法完全取代药物治疗,但能够通过系统的认知治疗技术措施,加强常规心理护理效果,协助其恢复自知力,淡化心理情绪,然而认知理论学习、适当技术、方法的选择以、具体实施时间以及频率风问题,需进一步分析及探究。而本文研究显示,实验组BPRS、ITAQ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心理护理中加入认知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其[应该是“精神”吧?]精神症状,提高认知功能。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心理护理中加入认知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其精神症状,提高认知功能,值得鉴定。
参考文献
[1]庄海英.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9):148-149.
[2]张玉兰,叶慧华,李江莲.正念减压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5):38-41.
[3]华燕,吴叶.认知心理护理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GAS与PANSS评分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1):1617-1619.
[4]徐艳玲,李楚泉,陈燕华.运动治疗配合系统心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和行为障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4):152-154.
[5]张笑梅,李雪艳.关爱帮扶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效果及心理状况、认知功能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0,44(8):1324-1325.
[6]吴雯韬.时效激励理论联合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远近期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0,42(18):2867-2870.
[7]杨伟波,戴进军,虞建英, 等.护士主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临床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20,37(8):1124-1127.
[8]刘仲梅,朱永梅,杨燕文.个性化叙事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精神症状及自尊心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7):93-95.
[9]裴亚云.心理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6):2824-2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