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血管成像仪在静脉穿刺中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22期   作者:段鹏飞1,张蕊2
[导读] 借助红外血管成像仪进行外周静脉穿刺能够极大地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尤其是复杂血管穿刺的成功率,大大缩短静脉穿刺时间,减少机械静脉炎、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同时还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段鹏飞1,张蕊2
        (1.北京市顺义区张镇卫生院;北京 100000
        (2.2.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北京 100000)
        摘要: 借助红外血管成像仪进行外周静脉穿刺能够极大地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尤其是复杂血管穿刺的成功率,大大缩短静脉穿刺时间,减少机械静脉炎、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同时还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关键词: 红外血管成像仪;可视化;静脉穿刺
1  传统静脉穿刺的局限性
        一般情况下,传统的静脉穿刺需要在静脉可视下穿刺,在血管显露明显的条件下成功率较高,而对肥胖、水肿、儿童、老年人等患者成功率就很低且评估花费时间长[1]。根据2016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推荐的静脉输液穿刺部位是:首选前臂。以往常用的手背静脉相对细、短且静脉瓣多,易造成静脉瓣损伤;前臂的血管特点相对粗、直且静脉瓣少,可以增加留置时间,减少留置期间的疼痛,有助于自我的护理,防止意外脱管和堵塞,但前臂血管往往可视度较低,增加了穿刺成功的难度[2]。对于血管条件差的患者,传统的目测、触摸与解剖定位的静脉穿刺方法也存在着耗时长、一次穿刺成功率低等缺陷,一项研究显示反复穿刺静脉易引发感染、血肿、疼痛、甚至医患纠纷,因此传统的静脉穿刺方法受到一定的限制。
2  红外血管成像仪的原理
        红外血管成像仪是利用血管中血红蛋白对近红外光的吸收率与其他组织不同的原理,经过红外背向光散射、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微投影技术等一系列手段,将皮下血管原位投影于皮肤,从而达到清晰显示血管的目的[3],协助医护人员在静脉穿刺前,迅速找到血管,高效直观的评估血管的走向及有无闭塞、静脉瓣,尤其是复杂血管的穿刺,从而提高穿刺的效率与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红外血管成像仪可手持,也可置于支架上,不需要接触患者,减少了感染的几率。
3  红外血管成像仪的优点
3.1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的一项重要操作技术,仅凭临床经验的盲刺难以保证“一针见血”,2016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提出为保证患者安全,推荐临床人员使用静脉可视化技术辅助穿刺,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国外有研究显示,红外成像技术在清晰识别静脉血管可以大大提高操作者的信心,从而提高操作的准确率。Chiao等在对非裔美国人或亚裔不同肤色的患者身上,运用红外线成像技术都能找到合适的血管,对于肤色深影响血管的可见性得到了解决。国内也做了一些研究,寇京莉等对老年患者中进行研究,通过对160例穿刺困难的老年患者进行外周穿刺,均首选前臂静脉,观察组运用红外可视化穿刺技术,对照组运用传统的目测法加触摸法进行穿刺,结果显示采用红外血管成像仪进行静脉穿刺组穿刺首次成功率(91.25%)明显高于对照组(43.75%),且实现了首选前臂静脉穿刺。杨星等的研究也证实了,就在回血慢、易坍塌、易脆、弹性差、血管壁薄等特点身上的老年患者身上应用红外线血管成像技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穿刺的成功率。在肥胖患者身上,代金兰的一项研究对1526例肥胖且均无法用肉眼及手感判断血管走向的患者行静脉穿刺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红外成像技术的辅助下穿刺成功率(74.05%)显著高于不借助辅助仪器组(18.05%)。此外,在小儿患者身上,其特点是不能合作,自控能力差,血管细、小,且心理上对穿刺十分恐惧,在这种情况下,既增加了穿刺的难度,给护理人员也增添了穿刺压力,而血管可视化在小儿患者身上的应用明显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给患儿带来了痛苦及心理阴影,减少医护人员与患儿家属间的矛盾。


3.2  缩短静脉穿刺时间  在临床上,我们会遇上情况不一的血管,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往往对静脉穿刺充满恐惧,穿刺过程中的紧张情绪也会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医护人员的穿刺难度及心理压力,增加穿刺评估的时间,一次穿刺不成功反复穿刺血管还会造成血管壁损伤,不仅增加穿刺时间也增加穿刺并发症的发生。国内研究显示,应用血管成像仪穿刺大大减轻了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心理负担,使患者在放松的状态下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穿刺,从而直刺血管避开闭塞及静脉瓣的血管,缩短穿刺血管的时间。穿刺血管的时间缩短,大大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患者的健康宣教。
3.3  降低静脉穿刺并发症
        未做到一次成功穿刺血管或进针后在皮下多次寻找血管,这样反复穿刺血管的操作不仅增加了穿刺时间,还会造成血管壁的损伤,增加机械性静脉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Guillon等的研究显示在血友病患者中应用血管成像仪大大减少了通路穿刺困难,减少反复穿刺对患者心理及身体的损伤。何英等在对69例因过度肥胖、水肿、烧伤后瘢痕增生等静脉条件下的患儿进行了投影式红外成像仪的静脉穿刺的研究,应用红外血管成像仪进行穿刺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2.63%)显著低于对照组(22.58%),从而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因此合理顺用可视化技术可以降低静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此外红外成像的光源不会产生辐射和热量,对皮肤没有损害,是非常安全有效的可视化穿刺方法。
3.4  特殊条件下的应用  张曼莉等研究了在野战无光照环境下,运用红外成像技术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优于在手电筒光照下采用肉眼观察方法常规穿刺。尤其某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突发大面积停电、自然灾害野外救治或者战时野外暗光环境及夜间工作时,没有充足的光照条件甚至无光照,护理人员无法为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建立挽救其生命的静脉通时,此时运用血管成像仪能快速进行血管穿刺,建立患者的生命线。对于现今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严重的情况下,医务人员戴着双层手套进行静脉穿刺,极大的增加了穿刺困难,如若借助红外血管成像仪辅助静脉穿刺,能否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和缩短穿刺的时间呢,有待研究的证实。
4  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
        红外血管成像仪在静脉穿刺中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静脉穿刺时间、降低穿刺并发症的发生,但它也有一些局限性。较血管超声相比,红外血管成像仪探测血管的深度只有6mm以内的血管以及不能测量血管的直径,而血管超声可以通过准确探及血管深度与管径来提高穿刺成功率,因此仍需做进一步的研究与改进。此外,利用红外血管成像仪进行静脉穿刺,改变了医务人员的穿刺习惯,仍需配合穿刺者的手感,因此其应用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如此红外血管成像仪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5  展望
        红外成像仪在静脉穿刺中的作用得到了公认,但目前应用方法尚未统一。虽然多项研究表明红外成像仪的应用可有效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尤其是复杂血管的穿刺,缩短了穿刺时间,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约了医疗资源。然而,血管成像仪的使用受到其近红外光的穿透力的限制不能满足血管比较深的患者,而且红外成像技术改变了护士原有的穿刺习惯,需要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加强培训,提高护士的接受度,以便更多医院采用此技术服务于患者,因此红外成像仪的在静脉穿刺中应用研究具有广阔的空间、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仍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尚艳丽,刘春霞.静脉穿刺成功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5):27.
[2] 高丽霞.静脉留置针最佳留置位置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6):160-161.
[3] 古炳阳,殷忠浩,贺鹏 . 近红外线在静脉血管定位领域的探究[J]. 硅谷,2014(18):97-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