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0月29期   作者:陈晓勇、蒋姣姣
[导读] 矿山地质灾害危害矿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会破坏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陈晓勇、蒋姣姣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
        摘要:矿山地质灾害危害矿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会破坏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各个地区之间的地质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在不同区域的矿山地质灾害形式也有所不同,包括地面地质灾害和井下地质灾害等种类,因此在勘查和防治工作开展当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工作计划方案,以提高工作效果。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勘查方法
        
        1矿山地质灾害类型
        矿山地质灾害成因复杂,不仅与开采方式有关,更加受到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影响,为了能够实现精确化治理,首先必须明确矿山地质灾害的种类。造成矿山发生地质灾害的原因包括开采过程和开采结果两方面,首先,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难免会使用大量设备与技术对原有地质地貌进行破坏,才能有效对矿产资源予以挖掘利用,所以在此期间,一旦由于工作手段过于暴力,或是工作方式与矿山实际情况之间缺乏匹配性,势必会导致地质灾害发生,包括岩爆、矿震、地面沉降、滑坡等类型,其中岩爆是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常见地质灾害之一,一般发生于矿坑爆破期间,造成岩体破裂,形成地质灾害,而诸如地面沉降等问题,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无法避免,只能够通过控制,避免形成灾害,一旦由于现场工作人员工作能力不足,或是防护措施布置不得当,都会引发严重后果,造成现场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其次,污染问题也是矿山开采过程中所发生的地质灾害种类之一,主要体现在水质污染方面,究其本质,则在于矿山的开采过程中对原有土壤土质进行开挖、爆破,以及采矿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没有得到集中收集和处理,导致大量泥沙、污染物质被雨水冲刷到河流当中,严重污染水质,并且原有地质条件遭受破坏,也会产生泥石流和土地沙漠化等问题发生,水质问题如果无法得到解决,对于周边群众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的同时,也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产生,破坏国家安定团结。最后,在矿山开采工作结束后,原有矿产资源所在位置处于空旷状态,因此则需要进行填充,才能避免矿山塌陷等问题产生,而一旦填充物质不满足标准,都会导致矿山大面积坍塌,最为常见的包括在山区的采矿工作结束后,没有及时回填,因此在长期自然力的作用下,山体出现崩塌的趋势,以及在矿山或石油等地下资源开采结束后,以水作为填充物质,导致承载能力不足,地面不断沉降塌陷。
        2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
        2.1地球物理勘查
        矿山地质灾害勘查可以采用高密度电阻方法,实现对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全面了解,这项技术的应用主要根据矿山自身导电性的差异性为基础,通过相关的测试形成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只需要以此就能够实现不同装置信息内容的收集与整理,通过不同深度电性的变化与同一水平位上电性的变化进行研究,通过不同参数变换获取大量差异比值,为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依据,确定环境地质灾害存在的隐性风险。环境地质勘查中浅层反射发也是常见的一种技术方法,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现场勘测反应地层界面位置的起伏变化,实现隐蔽断层结构及地下结构、孔洞结构的勘查作业,这种技术方法多应用于矿山采空区域。
        2.2地球信息技术的应用
        矿山地质灾害分布并不均匀,而且多数情况下没有规律可循,如果仅凭借工作人员人工方式进行勘查和防治,势必会导致工作压力持续增加,工作风险不断提高,且工作成效并不明显,因此在具体工作开展当中,工作人员必须积极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为勘查与防治工作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在矿山地质灾害的勘查与防治工作开展当中,最为常见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应用则是3S技术,包括有GPS、RS和GIS技术三种,其中GPS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精确的定位和导航,因此在一些地质环境复杂恶劣的矿山地质,勘查工作人员则可以利用GPS技术进行有效定位,避免重复勘查和漏查等问题发生,RS技术是遥感技术的简称,能够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进行探测,所以工作人员则可以实现跨空间的勘查。GIS技术又称为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对以上两种技术所采集的信息和数据进行规划整理,并精确计算,成为后期开采工作的重要数据来源。以上三种技术手段共同形成一个信息化勘查工作体系,以便于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勘查工作效率,使得防治工作更加高效顺利的开展。
        2.3水文地质和岩土力学试验
        目前,水文地质与岩土试验是常用的地质灾害调查方法。在调查中,水文地质测试主要包括:水质测试、浸出测试、浸泡测试,含水层吸附试验,含水层顶板渗透性试验,采矿诱导渗透率变化试验,矿石和固体废物中有毒有害元素的测试,土壤污染测试,溶质迁移和富集法测试等等。岩土力学试验主要包括:岩石物理性试验、岩石水理性质试验、岩石力学性质试验等等。其中,具体的试验项目包括:岩石渗透试验、岩石吸水性试验、膨胀性试验、土体物理性质试验、土力学试验(击实试验、固结试验、直接剪切试验)等等。这些试验可以对岩体质量、工程地质条件进行有效地分析,包括:边坡、地基和隧道围岩变形及稳定性的分析,从而为岩土工程设计、施工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方案提供论证参数和依据。可见,水文地质和岩土力学试验的科学依据性较强,对于矿区开采这种需要改变地下水和地下岩石动力平衡的活动,这种勘查方法非常便于设计和施工的调整,对于避免出现重大的工程事故起到了重要作用。
        3预防矿山地质灾害
        治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是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重要内容。为实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管理的规划目标,必须严格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保护准入管理,主要控制不合理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首先,矿山企业自身要规范开采行为,保证矿产资源开采的合理性,处理好短期效益与长期发展的关系,做好从设计到闭坑的防灾减灾工作。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统一矿山灾害和安全生产的内容,合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研究灾害机理,完善评估体系。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建立和完善矿山开采前的风险评估和环境评估,并完善法律法规,对矿业的操作予以规范,从源头避免矿山地质灾害产生,而对于矿山开采完毕后,则应当以法律要求对矿山地质问题进行全面恢复,确保矿山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在合理的范围内,规避开采后的灾害风险。其次,加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明确矿山地质环境恢复管理责任,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监督,制定相应的政策激励约束机制,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区分新矿、生产矿、矿业权灭失矿山和闭坑矿山的不同情况,分类指导、区别对待,严格控制新矿环境保护,积极解决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最后,全面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建立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补偿机制,逐步实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投入的制度化、规范化、市场化,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环境和土地的破坏,全面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做好地质灾害勘查工作,能够帮助工作人员更全面、准确的了解本地区的地理条件,通过地质灾害预防保证整个矿山开采的安全,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因此必须做好地质灾害勘查工作,对矿山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和预先判断,合理选择勘查方式,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以便于规避风险,降低灾害发生频率。
        参考文献
        [1]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J].强亮.世界有色金属.2020(02)
        [2]关于GIS技术在矿山灾害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杨瑞峰,宋林杰.矿业装备.202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