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
武汉永业赛博能规划勘测有限公司 武汉 430062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环境优化的关系日益密切。明确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治,量水而行,保护生态屏障,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由此可见,生态环境优化、生态修复是国土资源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也日益密切,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二者关系进行深入探讨研究,以适应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的新要求。新时期对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开展也提出了新要求,对于当前规划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也要正确看待并且进行分析,在实践的过程当中,要对各项影响因素予以重视,并且提出更具建设性的意见,从而有效促进国土空间规划事业取得进一步发展,着力提高规划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及合理性[1]。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空间;协调
1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环境优化的逻辑关系
1.1国土空间规划是生态环境优化的关键举措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粗放扩张的增长方式也造成了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污染加剧、资源约束趋紧等问题。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被纳入了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日渐重要。国土空间规划政策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
1.2国土空间规划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编制基础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规划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做好空间布局、产业规划、结构调整以及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管制机制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在《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中,明确指出开展资源环境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其目的是为“三区三线”划定奠定基础[1]。《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 - 2030 年)》提出: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积极推动国土集聚开发与分类保护相适应,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2]。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设定并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将各种开发建设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
1.3国土空间规划是调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的重要手段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国土空间规划是环境优化的政策载体。扎实有序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明确资源环境承载压力的大小,识别区域发展的“限制性因子”[3],对未来区域的环境承载状况做出监测和预警,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资源管理与环境优化[4]。国土资源的综合调查与环境承载力的综合评价与分区,除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外,还可以提供资源环境数据基础,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导向作用。此外,通过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专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也为区域环境治理提供了明确指引,必将对区域产业经济的调整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优化的良性互动。
2生态空间协调
2.1加大融合力度,创新管理方式
为了进一步促进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融合的有机性,需要结合当前发展现状,来积极探究管理的创新,促进融合力度的提升。由于很多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当前发展要求,所以,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部门需要探究各种规划过程中的问题,然后综合分析规划的重点内容,并在这个基础上制定出新的管理方式,促进规划内容的有机融合[7]。
在进行管理创新的过程当中,必须基于区域内的实际发展状况出发,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建立完善的规划机制,继而确保各项工作都能够更有序的进行。
2.2完善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
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生态保护红线的用途管制要求不断在进行优化调整。根据最初的规定,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后来调整为: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的核心区和一般控制区进行区别管控,核心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一般控制区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前提下,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但仍然存在核心区内生态搬迁、旅游业发展受限等问题,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调整,合理控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用途管制要求。
2.3构建国土空间的绿色治理机制
完善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公众共同参与的空间治理模式,是“十四五”时期空间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点[2],也是国土空间绿色治理的重要内容。一是从规划编制的绿色理念引领、产业布局的绿色产能驱动、用地空间的集约高效、规划实施的绿色指标实现考核等方面,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的政府治理机制;二是充分利用市场工具,建设空间发展权交易市场,落实跨产业、跨区域用地空间的合理配置,吸引绿色技术和资金投资,构建绿色发展的多元化支持机制;三是从国土空间规划服务人民群众的角度,建立规划的公众参与和公共服务机制,反映人民群众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期望,提升规划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水平,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保障;四是通过规划实施,建立绿色生产模式,培育绿色消费观念,促进全社会绿色发展自觉行动的形成。
2.4不断增强的国土空间规划公众参与为生态环境优化提供了切入点
近年来,我国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强,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质量。国土空间规划的目标就是提高人居环境质量,而且公众对于生存区域的环境状况理解更真实、更深刻。因此,公众参与国土空间规划一方面有利于规划的广泛接受和顺利实施,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切实性与可操作性,更有效地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生态环境实际问题,推动生态环境优化。
2.5准确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生态环境优化奠定基础
国土空间规划具有复杂性、区域性、前瞻性、持续性和战略性等基本特征,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动态的。对资源环境进行准确的评价,要应用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选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构建统一的基础信息平台,利用丰富而准确的资源环境基础数据以及客观可操作的评价结果,统筹协调区域内关键性资源环境制约因素,综合衡量环境容量、资源潜力、生态适宜性等条件,探索构建能反映资源环境问题本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和规划方向,从空间上明确指出规划范围内未来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6 - 7],从而更好地为生态环境优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我国社会当前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看,在当前新的发展时期下,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彰显出来,其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的未来发展,也会关系到国土资源自身的有效利用,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并且进一步探究开发过程当中的常见问题,明确规划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和义务,树立起准确、创新的空间规划理念,通过分析、解决规划问题来促进整个规划工作开展的科学合理性,进而促进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易斌,沈丹婷,盛鸣,李晨.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全域全要素分类探讨[J].规划师,2019,35(24):48-53.
[2]韩宝富.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思考[J].现代矿业,2019,35(12):259-261.
[3]胡小江,郑重,路雁冰,杨硕,单晓刚.对新形势下国土空间规划新要求的思考[J].城市建筑,2019,16(36):27-28.
[4]孔江伟,曾坚,高梦溪.生态文明视角下国土空间分类体系探讨[J].规划师,2019,35(23):60-68.
[5]袁兰燕,龚鑘.国土空间规划策略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12):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