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婷林
宿迁市百慕大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其中重要难题。如何对城市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并且在建设的同时节约水资源已成为当今城市发展规划的首要问题。文章探讨了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能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海绵城市; 建设问题; 雨水管理理念;
越来越多的城市在雨季出现内涝灾害,严重影响着居民的生活水平,而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内涝灾害,同时还可以减少雨水径流污染、水消耗浪费严重等情况,给城市生态资源带来极大的改善。在城区内的公园、道路两旁的绿化以及湿地,通过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等技术,增加城市绿化面积,降低内涝灾害,极大地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
1 海绵城市概述
1.1 海绵城市起源
2011年,海绵城市的概念第一次由人大代表刘博论述。2013年12月,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改善城市排水系统的同时,充分考虑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雨水来建造一个可以自然储存、渗透和演变的海绵城市”。2014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建设海绵城市的有关文件,规定了建设海绵城市相关的要求和原则。现阶段,海绵城市的建设正在快速发展中,由于中国各地区间差异较大,各地区的气候和城市形态并不完全相同,水问题在不同地区中也有所差别。2015年4月,经讨论后,中国在16个省份宣布开展16个海绵城市试点项目,为中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1.2 海绵城市的内容
1.2.1 住宅小区的海绵城市建设
在住宅小区融入“海绵体”的城市建设理念,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一般是将对于雨水的再次利用与对景观的设计进行有效的融合,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在住宅小区中实现良好的雨水回收和利用。
1.2.2 市政道路的海绵城市建设
一般市政道路用地的占比为10%~15%,市政道路下都会铺设雨污水管。所以,市政道路是城市海绵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抚顺市的新抚路长约2.1km,采用透水结构设计非机动车道路、人行道和绿化带。道路两旁的非机动车路面采用透水沥青混凝土结构,路面设计为透水混凝土砖,两侧设置1.5m生态绿化带,主用于对雨水的预处理和雨水的输送,实现净化、渗透和调节蓄水目标。
1.2.3 公园广场的海绵城市建设
对于围绕公园广场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一般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等方式进行雨水收集及减少雨水径流。比如,珠海市的横琴岛二井湾湿地公园,占地53公顷,主要采用的是透水铺装、雨水花园和生态湿地等具有海绵元素进行公园的建设,日常所收集的雨水应用于景观水体。这一项目中,雨水转化利用率≥80 %。
2 海绵城市的建设问题
2.1 理论不足,观念落后
首先,有关知识体系概念的相对传统造成多数城市忽略了地下管网的构建。另外,大量水泥的运用致使道路表面变硬,再加上高楼、道路的建造,将城市彻底变为了“水泥王国”。只要一下大雨就会出现内部洪涝问题,从而减缓了海绵城市的建造。其次,大部分设计企业对于传统建造城市的方式已经非常熟悉,他们的设计理念陷在老旧的思想中导致其没有办法突破创新,并且忽视了建造城市所需具备的人文、气候、位置等因素。因此,改变传统理念对于海绵城市建设极其重要。
2.2 管理与规范不完善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设计方很少介入工程其他环节。
海绵城市作为一个刚起步不久的项目,无论是设计方还是施工方,对这种新型的概念理解都不是很透彻,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得到的信息不对等,经常会出现在施工过程中设计方这边设计出来的图纸施工方无法看懂,再加上缺乏必要有效的沟通,许多施工方都仅仅只是通过电话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使得设计单位并不能及时而准确地针对提问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这不仅使得项目的施工进度减缓,也影响着项目的质量。所以管理与规范制度,才能保证海绵城市的质量与进度。
2.3 缺乏统一监督机制
目前,国内对于城市降水的整体监督工作具体是什么部门来负责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国内城市的御洪和泄涝任务一般是水利和市政部门负责,并且还会牵涉水务部门、园林部门和环保部门。虽然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提供了构建海绵城市的“说明书”,相应的就构建海绵城市做出了新规划,但单凭住房城乡建设部是没有能力达成构建海绵城市的监督治理任务的。由此可得出,构建海绵城市不但需每一个部门共同协作,还需解决目前部门之间存在的协调问题。
3 海绵城市建设问题的应对策略
3.1 加强理论研究,学习先进经验
优秀一流的海绵城市构建理念是可以顺利推进实施的关键。近几年,国内相关部门陆续颁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政策,并给推广海绵城市的建设累计实践经验而进行城市试点探索工作。此外,还需通过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吸引更多优秀的科研工作者投入到基础理论的研究,为海绵城市的建设奠定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就构建海绵城市而言,因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起步较早,在雨洪管理控制这个领域有较多经验。因此,对于美、英、日等具备相对健全完善雨洪管控国家的经验在研究中应该多多加以借鉴,从中总结归纳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一流的海绵城市构建设计理念。
3.2 规范海绵城市建设的行为
强化海绵体建设规划指引,在各城市控制性详规中,合理布局海绵体建设区域,严格规划实施,避免出现海绵项目建设碎片化、盲目化和不遂性。建议根据不同功能区合理规划海绵体建设的强制比例,通过规划管控,保障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合理性、联动性。针对城区内的住宅区、办公楼可以实施雨水和污水分开管理的办法,在雨季将雨水回收储藏,通过适度人工干预进入海绵体,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可返流、可利用的目标。
3.3完善管理规范制度
主动完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规范制度。由政府来主导,推进发展,逐渐推动海绵城市的发展,同时增加监督和管理方面的力度,帮助生态系统创造优质的外部环境。整个社会都要提高对于海绵城市发展的关注,政府机构也要合理利用自身的主导特性,通过政策规定、法律法规的确立以及财政扶助等方法,从综合全局以及合理安排局部来推进海绵城市的建成,同时完善管理制度,合理安排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而使得海绵城市建设的每个工作都能高质量完成。
3.4 建立监督机制
要创建海绵城市建设网点的监察测量机制,补足海绵城市建设采取的监督管控机制。对单层次低影响开发仪器、地块低影响开发仪器的配合和年径流整体数量管理单元采取液位、水质量、流量等相应标准的监控测量,并且在建设测量标准和奖励惩罚机制时,确保每个人的绩效都能考核到位。最后创建海绵城市经营保护的责任形态,按照不一样的资金收集方式确定海绵城市营业维护的责任安排。
4 结论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城市化建设进程中的一种新型城市发展理念,该理念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和城市排洪防涝实现了有机结合。在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后,发现融合信息化是海绵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根据目前我国海绵城市的应用实践特点,提出了海绵城市设计中的关键难题,并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方向,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潘终胜. 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与若干问题探讨[J]. 江西建材, 2018(1):10-10.
[2] 张学弟, 王宁. 城市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几点思考[J]. 人民长江, 2019(12).
[3] 杨楠.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对策[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 000(032):2295.
[4] 刘钊, 贾贺, LIU,等. 浅析国内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对策[J]. 天津科技, 2018.
[5] 林延锋. 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 丝路视野, 2018, 000(017):P.18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