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生产管理优化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0月第29期   作者:金璐 倪啸天
[导读] 自从2008年互联网全面应用以来,世界工业正式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各行业均追求智能化生产模式
        金璐 倪啸天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 陕西省西安市710100
        摘要:自从2008年互联网全面应用以来,世界工业正式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各行业均追求智能化生产模式。传统生产方式日渐窘迫,粗犷的生产管理使供需矛盾日益增长,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无法控制生产困局,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全面推行优化生产来增强企业竞争力,成为企业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生产管理;优化;思考
        一、加强技术创新
        企业应以技术为先导,了解市场最新趋势,掌握最新技术,同时做好技术的积累、创新、设计与开发。长期以来,企业以加工制造业为标签,按订单生产,缺少技术创新和积累,生产能力和设备技术水平紧密捆绑在一起,过程侧重生产调度和工艺的实施,对技术创新、技术储备投入较少。技术创新与积累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石,高屋建瓴地把控市场发展趋势,是提升竞争力的最佳切入点。生产的优化离不开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技术创新包括产品形式、新工艺方式、新材料使用的变化,直接或间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人们感叹产品丰富多彩,样式引人注目,这多是基于多种工艺方式和新材料的组合使用;精致的产品离不开新的技术工艺的使用。
        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每个企业都应把质量摆在首要位置。质量是运营管理最重要的因素,客观上决定了企业的长期命运。但大多数的高质量产品并不意味着付出更高的成本,相反,减少生产冗余、减少错误,生产成本就会降低。为了向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必须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作为企业全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工具,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基于风险思维概念的质量管理,重视源头预防和坚持科学的持续创新与改进,注重团队协作和全员参与,从而高度满足顾客需要并提升企业经营业绩。管理体系要求的所有要素,基本涵盖需要达到质量要求的全部资源、控制流程、测量、数据统计分析及改进模式。ISO?9000管理体系理念上不再是以生产来确定质量,而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涵盖设计质量、生产过程质量、产品在整个服务生命周期的质量及售后的服务质量。ISO?9000管理体系是企业内部质量管理运作的基本模式和基本管理框架。对于这个工具的使用,很多企业一直感到困惑,认为样本化的管理模式成了摆设,缺少管理创新和应用。但目前还没有更好的管理工具能取代它。
        三、做好过程质量控制
        企业在供应链上通过采购产品、生产过程及成品出厂三个节点实施质量控制,通过检验规程及验收标准进行控制。企业制定的验收质量标准仅涵盖工序及产品本身,且建立在检验的基础上,对生产的指导意义仅限于此。在实际运营管理中,风险管理是建立在预防基础上的,基于此,质量控制的目的是防范供应链上各种质量风险。选择优质产品供应商总比仅仅满足产品标准更现实一些,原因在于这类原材料的供应商有能力提供稳定质量的产品。过程质量控制的目的是控制资源,优化标准,杜绝过程中的冗余及差错,打造一个快速反应,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供应链,实现精益化生产,最终目的是向顾客提供质量稳定的产品。对过程质量的控制绝不仅仅是停留在工序质量标准上,企业总在努力寻找优化过程的方法,在稳定质量的前提下稳定过程,实现控制目标,把“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或“零缺陷”质量预防思想作为过程控制的基本思维。在过程控制方面,杜绝人为差错是最基本的要求,通过基本单元首检、过程检及完工确认是有效控制的方法。通过控制设备、人、原材料、工艺、环境等不稳定因素,使生产处于稳定的状态,实现规模生产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最终产品检验选择全数检验还是抽样检验,这要依据过程控制的能力及产品的性质来考量。事实上,最经济的方案就是最好的选择。抽样检验仅仅能反映批次质量的偏差,对于控制不合格品出厂仅是参考意义。质量控制的重点永远在于过程。
        完善的生产模式更容易实现产品质量标准化,建立工序标准达到控制目标,生产效率也可以通过不断优化过程得以提高。随着技术的发展,在生产流程各节点上,不断涌现新设备、新技术、新的工艺路线及过程控制方法。
        四、增加技术投入
        在这个系统中,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决定性因素,技术选择决定生产的整个进程。在进行产品工艺设计时,重点考虑的是技术的可行性及稳定性。面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存在不同的产品设计方案,这些方案能否有效地实现,技术积累起着重要的支撑,尤其是在印前阶段。多方位、多功能、多技术的产品设计能从不同维度满足顾客对产品的想象和需求,技术的多样性带来产品和设计的多样性。企业在工艺路线上面临更多的选择,不会永远停留在满足顾客来样加工的生产模式上。在生产过程中,企业时常受各种技术难题的困扰,技术因素是生产管理过程中重要的制约因素,会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曾有一段时间,笔者所在企业受印版上莫名的脏点所困扰,使用各种方法进行了尝试,仍没有一个彻底有效的方案,问题又重新回到了原点。后来,返回最初工艺过程,包含烤版胶尝试,彻底解决了此问题。技术永远是第一位的,是建立在基础原理、性能特征和实践基础上的,生产管理要考虑技术知识和管理因素的有机结合,增加技术基础的投入。
        五、改进作业流程
        通过对作业流程的分析和改进,实现系统的改进。在设计工艺的过程中,工艺流程分析的核心是流程图,它可用来描述工艺流程。作为诊断工具,流程图能够辅助决策制定,让管理者清楚地知道问题可能出在什么地方,从而确定更好的步骤和方法。它广泛应用于过程控制方面,组织的过程是通过程序文件来描述的,通过过程方法实现持续改进的目的。在进度的安排上,现有生产条件下执行的是生产进度计划,通过生产现场管理和数据分析,能清楚地了解作业流程痛点和堵点,这些便成为改进的基础。譬如,整个作业流程中,生产工序设备的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后工序人工检验占用大量人力。可通过增加过程控制能力,在生产阶段做到对不合格产品的控制,由此杜绝或减少不合格产品;或者在后工序由设备检验代替人工检验,实现过程的改进。在员工管理上,长期以来,囿于部门、岗位的壁垒,导致较高的生产成本。实际生产管理中,应打破部门岗位的分工,按作业流程进度安排资源,协调多工序同步运行,完成生产计划,以实现生产目标。
        在整个生产活动过程中,决定因素是人。生产管理中,有各项生产管理规定、现场管理要求,这构成管理企业生产文化中的一部分。但企业需要充分发挥员工工作能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促进组织中每一个人投入改进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中去,在保证高质量产品前提下,减少生产成本,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位置。
        参考文献
        [1]李潇.基于精益生产的制造业企业管理创新模式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8):32-33.
        [2]许静.浅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管理法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商讯,2019,(28):124.
        [3]胡万花.标准化作业在企业精益生产中运用[J].价值工程,2018,37,(20):52-53.
        [4]张彬.浅谈精益生产管理[J].广东造船,2015,(2):89-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