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行
610104194211041615
●引言
众所周知,瑞士手表计时精确、质量可靠、享誉世界。
计时精度是手表关键品质之一,计时精度又由各级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决定。要加工高精度的齿轮,必须有更高精度的加工设备,瑞士精密齿轮加工设备当然也是世界一流。
本文要讲述的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套国家不惜重金从瑞士引进的精密齿轮加工设备的真实故事。
●引进
六十年代初,西安仪表厂是当时国内最大、最先进的综合性自动化仪表生产厂,也是建国后“一五”计划156项重点工程后续项目中由民主德国援建中国的第一个大型仪表工厂。
建国初期,为尽快实现工业自动化,国务院组建了仪器仪表总局,并批准适度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随后以西安仪表厂为核心组织成立了设备引进小组,经调研考察,最终决定购入两套瑞士米克朗(Mikron)公司生产的整套精密齿轮加工设备,包括滚齿、插齿、剃齿以及配套的夹具、工装、刃具、检具等约三十余台件,每套价值700余万瑞士法郎。其中一套分配至三机部的航空仪表制造企业,另一套分配至西安仪表厂。
●变化
这套设备于1969年抵达西安仪表厂,正当开箱验收之际,突然收到上级指令,要求将这套设备暂时封存。按照中央军委战备令要求,凡涉及国家机密和贵重设备均需妥善安置,确保安全。
省市有关部门立即研究制定了建议方案:西安市沣峪口原有一个废弃的档案馆,位于秦岭峪口,位置偏僻,且有现成的独立馆舍和八栋平房,是安置这套设备理想之地。同时为避免设备闲置造成损失,方案提出对档案馆进行扩建,投入部分配套设施,以该设备为核心建设一个新厂,由西安市仪表工业局负责实施。
当时西安市仪器仪表工业领域仅有由原公私合营的天祥仪器厂拆分扩建而成的西安光学测量仪器厂、新建压力表厂、仪表专用设备厂(后改为仪表机床厂)、仪表模具厂、电磁阀厂等少数企业,如能得到这批珍贵设备,真是喜从天降。
但这套方案却遭到西安仪表厂的拒绝,毕竟西安仪表厂为此付出了极大努力,自然不会轻易就此放弃。
西安仪表厂生产业务由国家仪器仪表总局领导,而党政、行政方面则由陕西地方领导,西安仪表厂遂以“此套设备引进是为了提高我国自动化仪表制造技术水平,只有西安仪表厂是唯一有资格、有能力担此重任的工厂”为由向国家仪表总局汇报并获得认可。
经过激烈争论,最终的解决方案是:在这套设备的不同品种、型号中各留一台给西安仪表厂,其余部分交由西安市仪表工业局安置。
此后,西安仪表工业局立即由副局长云峰同志亲自挂帅,出色地完成了这一艰巨任务。新建成的工厂被命名为西安仪表精密零件厂(以下简称精零厂)。
●新厂
新工厂建成不久,时任西安仪表机床厂革委会副主任的作者于1972年接受组织安排,调任精零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兼生产组组长。
新厂厂区南侧是沣河,北边和西边是稻田,东边是湙村公社生产队,再往东约300米是西沣公路,路边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31KM”。
按照原国务院第一机械工业部军事管制委员会(69)军基字第865号文件精神,除这套瑞士精密加工设备外,西安仪表厂还应将该厂精密零件车间的全部设备、技术人员和工人移交给精零厂。但由于种种原因,该文件未被全面落实,特别是技术人员和工人,一个都没有调动。
由于精零厂地处偏僻、生活不便,难以获得所需的技术人员。当时全厂职工八十余人,包括政工后勤部门约二十人;生产组行政干部五人,技术干部四人;工人队伍中十年以上工龄的只有二人,青年技工十多名;其余则是转业军人和初中毕业生,以及五、六名部队随军家属。针对技术工人严重缺乏的情况,工厂一方面组织内部培训,另一方面分期分批选送人员到对口工厂实习。
除安装在恒温恒湿专用厂房中的引进设备外,工厂还购置了车床、铣床、磨床、刨床、立钻等十多台通用机械加工设备。可惜的是这些好设备却一时没有用武之地。当时是计划经济,每月由仪表局下达各厂生产任务。考虑到精零厂刚刚组建,技术力量薄弱,仪表局安排将所属的压力表厂和仪表机床厂中部分结构简单的压力表机芯和三通电磁阀交由精零厂生产。
该如何让这套引进设备充分发挥作用令作者寝食难安,眼见栋梁之材做荆薪,珠玉蒙尘若碛砾,想到有多少工厂对这套设备欲求之而不得,有多少参与设备引进的领导和同志对这套来之不易的设备报有极大的期望,作为生产负责人,内心焦虑万分。
●转机
一天,一位在机械工业部西安设计研究院任职的朋友来拜访作者,并告知当下就有一个难得的机遇可以充分利用这套设备。原来,他即将赴京参与“照相机、电影机大会战”项目,该项目将选择若干工厂组成“提升国产照相机、电影机制造水平”的骨干企业,入选企业将会得到国家大力支持。
因为照相机快门中齿轮的精度要求比手表更高,精零厂具有参与这场大会战的优越条件,作者立刻赶往北京向国家仪器仪表总局汇报,并得到一位副局长接见。
在听取了目前这套设备不能充分发挥能力的现状,以及希望参与照相机会战项目的汇报后,副局长沉默良久,最后只简短地说了一句:“知道了,你先回去吧,把设备保护好”,便结束了会谈。从副局长的沉默中,作者意识到副局长不但十分关心这套引进设备,而且为未能实现引进初衷而深感痛惜。
一个多月后,西安市仪表工业局收到了关于“西安仪表精密零件厂照相机快门技术改造项目”的正式批文,项目一期投资500万元,新建一座总建筑面积2400m2的三层生产车间,添置26台设备。
收到批示后,工厂立即全面动员,成立项目小组,选派人员前往天津照相机厂培训,组织厂房设计施工,考察订购设备设施等工作迅速展开。
●错失
可没想到,仅仅过了不到一个月,情况再次发生变化。仪表工业局领导希望借此东风全面参与大会战,除原定的精零厂生产快门外,另外安排光学测量仪器厂生产照相机镜头,压力表厂改名为西安照相机厂,生产机壳、附件及整机组装。
由于项目方案已经批复,没有额外资金来源,只得将原本500万项目资金一分为三。精零厂在完成基建任务,建好“快门楼”,研发试制成功五个“快门”样机后,剩余资金仅能购买6台自动车床用于生产轴类零件,其他制造工装、模具及异形零件所需的配套设备因资金短缺,技改项目被迫推迟。
世事无常,很快文革结束,全国百业待兴,“照相机、电影机大会战”项目也悄然落幕。
精零厂再一次与机遇擦肩而过。回头想想,假如当初500万元资金如期调拨至精零厂完成技改项目,形成相机快门产品生产能力,就此形成主打产品与市场,也不至于一直捧着金碗讨饭吃,最终落得被并购的悲惨命运。
可惜历史没有假如。
●落寞
照相机快门技改项目叫停之后,精零厂选择了电表中的计度器作为主导产品。电表计度器关键部件中的齿轮正是精零厂的强项,很快就研制成功投入生产。
计度器齿轮精度要求不高,用精密机床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很好,很快就赢得市场青睐。然而不久之后,江浙一带乡镇企业快速发展,推出采用注塑机一次压注成型的塑料齿轮计度器,与用黄铜材料逐齿加工的机械工艺相比,成本优势十分明显。
1981年前后,作者在青岛参加供需计划会,手持上级安排的计划单找到对应厂家——甘肃某电表厂代表谈销售合同,对方却告知已与其他厂家签订,因为“你们的计度器2.50元/只,人家是1.76元!”
●尾声
作者于1982年秋调离精零厂,不久工厂就陷入半停产状态,之后商洛某军工厂欲迁到西安,有意与精零厂合并,但终究没有谈成,最终西安市冶金机电工业局决定精零厂整体并入西安红旗手表厂。
至此,精零厂结束了未满十六岁的使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