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
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 湖北 荆门 448000
摘要:癫痫、脑出血、脑梗死、脑血栓、痴呆等多种疾病均属于神经内科范畴。此类患者往往年龄较大,身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明显降低,因此病情也需要较长时间康复。此外,据相关调查显示,很多神经内科患者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究其原因与患者身体功能障碍导致其不愿意与人沟通,比较孤僻、焦虑、自卑等有关。因此,针对神经内科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不仅要采取对症治疗,还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予以心理疏导,进而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疾病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以100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为例,详细分析了心理疏导对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神经内科;心理疏导;临床效果
引言:为分析神经内科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文章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2月~2020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临床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疏导。观察两组神经内科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以及临床护理满意率。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研究组患者相关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对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从中可以得出结论,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以常规护理为基础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护理满意率,改善其不良情绪,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2月~2020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中,女性23名,男性27名,年龄为47~87岁,平均年龄(68.45±10.02)岁;研究组中,女性24名,男性26名,年龄为45~89岁,平均年龄(69.03±10.06)岁。两组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在研究开始前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次研究已经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予以饮食及运动指导,保证患者充分休息,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以及开展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等。研究组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加强心理疏导:①全面评估。在开始心理辅导之前,护理人员应明确患者的个人性格特点、治疗现状、疾病进展、心理状态、受教育程度、基础病症以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而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②制定心理疏导方案并加以落实。依据患者的评估结果,查阅相关资料后明确心理疏导的要点及方法,并以此制定心理疏导方案。目前临床常用的心理疏导方法包括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一吐为快、换位思考、接受帮助、注重做事专一性、降低生活标准等等。护理人员可以依据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告知患者目前成效,鼓励、安慰患者,提高患者治疗信心;还可以依据其负面情绪产生原因及心理状态进行换位思考,从有助于患者康复的角度进行心理疏导,或依据患者兴趣爱好进行护理干预,从而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其焦虑、烦躁情绪。③健康教育全程化。在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心理疏导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进行全程化的健康教育。首先,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的治疗方法、预防护理、病理病因等知识,就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以及常见的不良症状及现象进行讲解,及时调整患者心态,以期在出现不良症状时可以冷静沉着应对;多询问患者自身感受,加强有效沟通。由于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大多年龄较大,记忆力较差,因此护理人员进行健康宣教时应多次讲解,并保证充足的耐心,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便于开展诊疗操作。④重视患者社会及家庭因素。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对其进行相关技能指导和讲解,使其掌握一定的心理护理方法,之后由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如陪伴患者进行合理运动、讲解近期社会趣闻等,通过家属无微不至的关怀给患者带来希望,缓解其孤独感和自卑感。此外,患者家属还可以联系患者的朋友,通过朋友的鼓励增强其积极生活和治疗的勇气及信心。⑤动态性心理疏导。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心理辅导不仅要全程开展,同时也要充满动态性。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明确护理效果、治疗效果、外界因素等不同情况下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比如同病房或科室某一患者的死亡等会显著增加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造成较大情绪波动。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其心理变化,减少其对负面信息的了解,并针对治疗方案进展及效果予以动态性、针对性的心理疏导[1]。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临床护理满意率以及生活质量。其中心理状态分别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心理状态越差;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进行评估,主要包括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以及物质生活4个方面,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神经内科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分析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研究组患者相关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神经内科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分析
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本次研究中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面情况评估,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环境、个人性格特点、疾病治疗现状等资料,为后期心理疏导奠定良好基础,明确患者不良情绪产生原因、通过兴趣爱好提高对其心理疏导的针对性和个性化;之后对患者实施全程化健康教育,详细讲解疾病、治疗、心理相关知识,使其在面对不良症状时可冷静处理;通过与患者家属、朋友的交流也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此外,护理中还重视心理疏导的动态性,依据患者心理状态的不稳定性及时改变心理疏导方法。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研究组神经内科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护理满意率以及心理状态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心理疏导临床效果较高[2]。
结论:
简而言之,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以常规护理为基础重视患者的心理疏导,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护理满意率,改善其不良情绪,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惠,符秀梅.磁性管理及针对性心理干预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8):85-86.
[2]王立波.心理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4):27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