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康复护理运用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5期   作者:杨玲 刘雪
[导读] 目的:探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应用呼吸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
        杨玲  刘雪
        中日友好医院北区 100020
        【摘要】目的:探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应用呼吸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辅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联合呼吸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慢阻肺患者症状程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观察组CAT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康复护理运用于老年慢阻肺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临床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呼吸康复护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属于临床常见慢性呼吸道炎症疾病,主要特征为持续呼吸道症状(气短、咳嗽)及气流受限,老年群体由于肺脏防御能力下降,呼吸系统老化,发病率极高。虽然该疾病可防可治,但是由于症状缺乏特异性,老年群体常合并多种疾病,导致临床及时诊治难度较大,因此需要积极做好预防及治疗护理工作。本院将呼吸康复护理运用于老年慢阻肺疾病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男、女性别比为14:6,年龄75~88岁,平均(76.03±4.27)岁。对照组男、女性别比为17:3,年龄74~92岁,平均(74.54±4.11)岁。组间各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诊断标准:符合《中国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治实践指南》[1]中关于老年慢阻肺诊断标准:患者表现出活动后气短、慢性咳嗽(咳嗽时间≥8周)、慢性咳痰等症状,经肺功能检查证实存在持续气流受限(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0.7)。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老年慢阻肺诊断标准;(2)年龄≥60岁;(3)患者于神志清醒状态下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患者处于慢阻肺急性发作期;(2)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肿瘤疾病者;(3)排除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疾病引起的临床症状;(4)依从性差。
1.2 方法
        对照组辅以常规护理模式,包括评估患者体征、对患者皮肤、气道进行清洁、健康宣讲等。
        观察组采用呼吸康复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初步评估:评估患者疾病、潜在需求、呼吸状态、认知功能等,掌握患者目前病情程度,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2)肺康复训练
        ①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专业的呼气及吸气训练,告知患者正确的呼吸方式;吸气康复可采用具有一定阻力的吸气训练器进行,采用膈肌起搏法锻炼机体的呼吸肌;呼气训练主要是引导患者采用缓慢腹式呼吸法、缩唇呼吸法尽可能的降低人体动态肺过度充气,每次训练6组,3次/。
        ②运动训练:通过加强患者耐力(踏车)、力量、上肢、呼吸肌、呼吸方式等训练,每周进行2次30min以上有氧训练,改善肌肉力量,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及运动耐力。
        ③排痰训练:指导患者进行体位、胸部叩击、震颤、咳嗽等训练,咳嗽咳痰时尽量保持站姿或坐姿,上肢微微倾斜,屏息2-3s后连续咳嗽,在进行排痰时可自己按压上腹部或他人胸部叩击,帮助咳嗽顺畅,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1.3 观察指标
        观察评估两组老年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采用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评估,问卷主要对咳嗽、咳痰、胸闷等8项维度进行评估,观察慢阻肺症状对患者的影响,由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评价,每个维度均为0-5分,分值为0-40分,0-10分为轻微影响,CAT≥10分显示患者症状较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3.0统计对老年慢阻肺护理效果进行数据分析,研究所得的CAT评分为计量资料(t),数据表示方式为(x±s),P<0.05证明为有统计学差异。
2 治疗结果
        观察组CAT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见表1。

注:*与组内干预前相比,P<0.05
3 讨论
        据2018年中国肺部健康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慢阻肺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年龄越高,患病率越高,其中60-69岁为22.2%,7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更是高达35.5%。且由于老年人出现呼吸系统老化,肺毛细血管床及肺血流量减少,出现肺功能严重受损概率极高[2]。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疾病负担及患病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该疾病进行系统化治疗及护理,降低老年人的疾病负担[3]。
        呼吸康复护理强调整体及全程护理理念,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量身制定综合呼吸康复护理干预计划,包括运动、教育、行为改变等内容,确保合理、科学的康复训练,进而增强呼吸肌做功能力,且呼吸康复训练持续进行,可以获得更好的长期效益,提高患者对于社会生活的参与度[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CAT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在于呼吸康复护理包括预防及干预内容,通过明确诊断及评估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建立长期康复计划,给予对症的运动及呼吸锻炼、健康、社会心理支持等方案,有效延缓肺功能减退,系统性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及健康状况,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呼吸康复护理运用于老年慢阻肺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临床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治实践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0,43(2):100-119.
[2]黄效梅,周丹.肺康复训练对缓解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及抑郁的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8):1198-1201.
[3]刘太容,罗碧如,于正, 等.穴位按摩联合六字诀呼吸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8,33(5):41-44.
[4]杨霞,吴颖,冯梅, 等.医护一体化肺康复管理模式在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9):6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