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 顾丽培 龚振华通讯作者
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省南通市 226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阶段团体积极心理干预对护理实习生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护理实习生作为本次对照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教学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随机分配100例实习生,参照组应用常规带教方法,研究组使用分阶段团体积极心理干预,并对比两种不同教学方法下实习生的心理韧性变化情况。结果:在实验前,两组实习生的心理韧性得分差别不大,(P>0.05),在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后,研究组实习生的坚韧、力量、乐观等心理韧性评分分别为(49.07±10.33)分、(26.88±8.53)分、(13.66±4.37)分,总分为(89.59±21.39)分,参照组分别为(46.39±10.28)分、(24.55±9.11)分、(12.52±4.68)分,总分(83.66±23.08)分。两组实习生在实验后的心理韧性评分差异较大,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护理实习生进行教学时采用分阶段团体积极心理干预,能够使带教人员进一步了解实习生的心理状态,对调整教学方案或缓解实习生心理压力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分阶段团体积极心理干预;护理实习生;常规带教方法;应用效果
前言:护理是医院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着患者的康复,还与医院的社会形象息息相关。近年来,个别医院护理人员由于服务理念、职业素养不高,与患者及家属发生口角,引发了医患纠纷,形成了恶劣消极影响,其中主要是工作经验较为薄弱的实习生。这同时也给护理专业的实习生提出了更高的专业素养要求。要知道,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接触最为频繁,若是没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及过硬的专业技能,极有可能影响护理质量,因此,在对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教学时,必须要注重其的心理变化,从而有针对性、个体性的对实习生进行心理疏导,使其能够在一次次的挫折中磨砺自身,最终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并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发光发热。本次对照实验详细探究了分阶段团体积极心理干预对护理实习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对照实验中,共有200例研究对象,均是在我院各科室实习的实习生,符合入组标准,并按照教学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使用常规带教方法的参照组和使用分阶段团体积极心理干预的研究组,每组随机分配100名实习生。参照组中,男女患者比例48∶52,年龄在20~24岁之间,平均年龄(22.14±1.06)岁;研究组中,男女患者比例51∶49,年龄在19岁~24岁之间,平均年龄(23.12±1.24)岁。两组实习生的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将常规带教方法应用于对照组中,带教人员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习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制定教学方案,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学生心理情况,适当进行心理干预[1]。
研究组采用分阶段团体积极心理干预,在对实习生进行心理干预时,应将实习期分为三个阶段,分比为是早期、中期、后期,并根据实习生在每个阶段的心理状态特点来采取教学计划。同时,该方法主要是对实习生进行心理干预,每周均要定期对实习生进行心理干预,并评估实习生心理韧性评分。
(1)早期
在实习早期,由于实习生初次到医院进行实习,且过去长时间生活于学校中,必然会对新的环境产生一定的陌生感,在实习早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时,应针对每一名实习生进行心理干预,如主动交流,通过简单的对话关注实习生的面部神态、眼神等来评估其心理状态,并询问实习生对实习过程的感受、为什么选择护理专业、来做什么等问题,通过直击心扉的问题来促使实习生陷入沉思,思考自己的工作目标[2]。该阶段中,心理咨询师需要询问的问题主要是围绕着让实习生认清自己、认清护理工作,让其能够以一颗不平凡的心积极投身到护理工作中来。
(2)中期
在实习阶段中期,实习生们已经对日常医护工作有了较深的认知程度,能够明确自身定位。该阶段中,心理咨询师要通过个性化的方法来看待每一名实习生,在实习工作过程中,每一名实习生均有着不同的心理状态,因此其心理韧性情况也有所不同,心理咨询师在对学生进行询问时,要注意实习生的心理状态。要知道,医院护理工作繁重,实习生每天均要保持精神上的高度集中,长此以往难免会出现比较沉重的心理压力,心理咨询师要加强与实习生之间的交流,拉近双方关系,指导实习生回忆近期身边发生的趣事,进而使实习生能够放松心理压力,并以更加积极向上的状态投身到护理工作中。同时,为持续性的缓解实习生的心理状态,可适当布置作业,如让实习生记录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趣事,嘱咐实习生若在实习过程中不开心时,要回忆一些趣事,从而达到良好心理干预效果。
(3)后期
在实际阶段达到后期时,实习生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护理实践,并较大程度的积累了时间经验,且在理论学习时遇到的许多难题也均在实践操作中进行了验证。在医院中,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高,但当前部分护理人员在专业素质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必须要尽可能的从护理实习教学中寻找解决办法,不断锻炼实习生的心理素质,让其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依然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懂得将“人性化”观念应用到实际护理工作去,让患者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关怀。在实习后期阶段,要询问实习生对护理工作的认知,并让其对自己的实习经历进行评价[3]。
1.3观察指标
本次对照实验的观察指标以两组实习生的心理韧性得分为准,心理韧性评分又可以分为坚韧、力量、乐观三个方面。
1.4统计学处理
实验过程中,数据分析处理使用SPSS23.0,心理韧性得分使用(分)表示,若统计学意义明显,可表示为(P<0.05)。
2.结果
2.1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前,两组实习生的心理韧性评分之间差异较小,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两组实习生心理干预后,使用分阶段团体积极心理干预的研究组,其心理韧性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且数据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对人们的生活水平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使得各类疑难杂症的发病率在不断提升。医院是重要的社会公共场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医院工作中,护理工作的受重视度越来越高,要知道,护理质量的高低与患者的康复速度息息相关,但当前看来,由于护理人员在服务态度、专业素养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使得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在不断提高,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秩序,且对医院的社会形象有着极为严重的影响[4]。
想要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应从源头抓起,必须要在护理专业实习生学习的过程中来正确的引导。实习过程中,实习生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亲身经历护理人员的工作,在实习开始前,学生在心理方面会比较期待,甚至隐隐的兴奋,但随着实习时间的推移,每天均需要接触到很多的患者,在面对患者时,多数实习生会油然生出想要帮助患者的感觉,同时,在护理实习过程中还会看到许多的生离死别,以至于会对实习生的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实习生的心理干预[5]。近年来,心理干预正在逐渐被广泛的应用到实习生教学中,通过了解实习生的心理状态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引导,使得实习生能够在工作时保持一颗平常心,但据常规带教方法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该心理干预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心理状态,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3.1护理实习生的心理韧性有待提升
对于实习生来说,心理韧性非常重要,不会“过弯易折”。实习阶段是护理专业实习生所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护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时,主要是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虽然时常学习些许专业技能,但总体来说,其专业素养较低,通过实习能够在学生未正式上岗工作时便接触到实际的护理工作,在该阶段中,能够较大程度的改变学生对护理这一职业的看法,让其认清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据每年毕业的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其它职业,由此可见,若是心理韧性较差,那么学生便极有可能放弃。总而言之,影响护理专业学生未来毕业就业方向的主要因素是其心理,更准确来说是其心理韧性。护理专业中,以女性居多,较之男性,女性在心理承受能力方面稍弱,而每天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并长期集中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其心理必然存在比较严重的抑郁、焦虑情况,通过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应用心理干预,能够大致了解到实习生们的心理状态,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
实习过程中,实习生会经历大致三个阶段,分别为低能积极期、低能消极期、高能积极期,分别对应实习前期、中期、后期。在参与到实习的前期,多数实习生内心会比较兴奋,非常向往护理工作,并热衷于主动动手操作,但由于其仅了解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经验薄弱,因此会导致实习生处于低能积极期;随着实习时间的推移,实习生会进入到低能消极期,即专业素养较低,且心理状态也比较消极;最后,在高能积极期,多数实习生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实践锻炼,有效提高了实习生的专业素养,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工作积极性[6]。
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其心理状态会随着实习时间的推移而发生阶段性的变化,常规带教方法模式下,过于注重整体性的心理护理,犯下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因此效果相对较差,由以上内容来看,必须要加强对护理实习生的心理状态干预,且在干预过程中必须要制定阶段性干预计划,从而针对实习生在每一个阶段的具体心理情况来采取措施,进而提高实习生的心理韧性。
3.2分阶段团体积极心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护理实习生心理韧性
本次对照实验中,对护理专业实习生应用了分阶段团体积极心理干预措施,在实习生实习的过程中张弛有度的关注其心理变化,并定期对每一名实习生进行心理干预。在实习早期阶段,实习生对医院这一大环境的认知程度较浅,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其学习积极性,但在认识到自身专业技能不足时,又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消极情绪,在该阶段时对实习生进行心理干预应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回忆过去发生的美好事情,以此来缓解自身心理压力,并再次燃起对护理工作的向往;其次,在该模式下,会将实习生们分为几个团体,然后按照其情况的不同采取措施。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生会见到非常多的患者,在同情他们的同时能够伸出援手,但在享受护理工作中的快乐时,还有可能会经受挫折,甚至对其心理造成严重的打击,若是并没有对实习生进行良好的心理疏导,极有可能会影响其心理状态,甚至是影响其未来的发展,而在实习过程中有计划性、目的性的干预实习生的心理,让实习生能够正视自身位置。最后,心理干预归根结底是要缓解实习生的心理压力,促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心理韧性。
据本次实验来看,研究组实习生的心理韧性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且各项数据间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从以上表述来看,对护理专业实习生使用分阶段团体积极心理干预可以磨砺实习生心性,为培养具有过硬专业素质的护理队伍有重要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振桐. 十堰地区规范化培训护士护理软技能及自我效能的调查研究[D].湖北医药学院,2018.
[2]徐坤琳. 护理实习生职业态度调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
[3]高凤. 微课程在医院护理实习生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4.
[4]王玉琴,詹莉. 护理专业实习生职业认同与角色适应现状及其关系研究[J]. 中华护理教育,2013,10(12):559-561.
[5]徐碧海,牛小霞,崔慧丹. 同伴教育对护理专业学生在传染病专科实习压力的影响研究[J]. 中华护理教育,2015,12(12):916-920.
[6]孙爱玲,高建智,熊丽萍,董迎迎. 护理专业专科实习生职业认同感与学习倦怠的相关性分析[J]. 中华护理教育,2016,13(04):309-312.
南京医科大学校级课题 编号 2019ZC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