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5期   作者:罗钦尹
[导读]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罗钦尹
        云南省老年病医院内三科650011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按抽签的方式,将其均分为常规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指标水平以及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评分。结果:与护理前相比,两组血糖指标水平均有一定改善,且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稳定其心理状态,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心理护理;糖尿病;血糖指标;心理状态;效果

        糖尿病是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面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很多糖尿病患者经过长期的药物治疗,在心理上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不良情绪也会由此而生,这对治疗的影响是非常不好的[1]。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入选的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按抽签的方式,均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常规组男18例,女12例,最大年龄为76岁,最小年龄为64岁,平均年龄在(75.1±1.3)岁;病程在5个月-7年,平均病程为2.13±1.35年。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最大年龄为77岁,最小年龄为66岁,平均年龄在(76.5±1.2)岁;病程在6个月-7年,平均病程为2.48±1.2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监测与评估病情、药物护理、生活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护理措施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包括:①为患者建立长期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加强对患者血糖的监测,并定时对患者的血糖检测进行记录。注意在测量血糖和血压时需要分早中晚三次监测,并了解患者的血压高峰期,以此能合理科学的安排用药,以防出现异常,造成严重的后果。②多与患者进行谈话,了解并掌握患者真实的内心想法和需求,尽可能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双方信任、理解的关系。同时告知患者实际病情状况,以消除患者的不安感,加强双方的信任关系。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同时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以取得理解和支持。③予以具有个体化的健康知识教育,告知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目的及有效性,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能力。还可介绍医师资质和成功案例,以增强患者的信任与认可,消除患者恐惧、紧张、焦虑、担忧等负性情绪。④患者在治疗期间,心理容易产生负性情绪,期间护理人员应保持语言温和、面容亲和、态度和蔼,让患者充满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从而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提高配合度。

⑤应指导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建立家庭支持护理,多给予患者一些支持、鼓励、关怀,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避免产生过度的情绪起伏,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并对比护理前后血糖指标水平以及护理后心理状态。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心理状态评定包括:SAS、SDS评分,其中SAS评分≥50分为阳性,SDS评分≥53分为阳性,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版本)进行数据分析,对本研究中所得的计量资料(t)进行对比,用表示,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指标水平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糖指标水平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18、12.666;P=0.001、0.001<0.05)。
护理前观察组空腹血糖(13.92±3.13)mmol/L、餐后2h血糖(15.46±4.15)mmol/L;常规组空腹血糖(13.76±3.21)mmol/L、餐后2h血糖(15.76±4.26)mmol/L。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7.16±0.45)mmol/L、餐后2h血糖(9.48±0.82)mmol/L;常规组空腹血糖(9.89±1.16)mmol/L、餐后2h血糖(12.86±1.21)mmol/L。
2.2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903、6.246;P=0.001、0.001<0.05)。观察组SAS评分(51.23±0.81),SDS评分(64.79±1.52);常规组SAS评分(72.43±0.23),SDS评分(68.84±3.21)。
3讨论
        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系列代谢紊乱。久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病情严惩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等。因此,予以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心理护理从患者的角度出发,通过予以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让患者尽可能的减轻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提高双方的信任与理解[2]。对患者予以具有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让患者真正意义上正确对待疾病,提高其依从性;做好家庭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放松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血糖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组,且SAS、SDS评分亦低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血糖水平,促使其血糖达标,降低焦虑、抑郁评分,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胡静. 心理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017(016):200-201.
[2]李阳, 朱瑞. 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观察[J]. 饮食保健, 2019, 6(41):130-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