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5期   作者:李念
[导读] 脑卒中是多发性脑血管疾病,特点是起病急、进展快
        李念
        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北 荆门 448000
        摘要:脑卒中是多发性脑血管疾病,特点是起病急、进展快,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多数患者发病后会丧失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生活质量显著降低,需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故本研究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患者,旨在分析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神经内科护理
        引言:为分析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文章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患者,其中行神经内科康复护理的51例为实践组,行常规护理的51例为普通组,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护理前,两组NIHSS、Barthel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践组NIHSS评分为(12.56±5.07)分,Barthel评分为(87.73±5.04)分;普通组NIHSS评分为(17.93±5.28)分,Barthel评分为(80.12±5.35)分,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从中可以看出,将神经内科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康复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有效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实践组:共有患者51例,男性27例,女性24例,年龄分布在43-76岁,平均年龄(61.39±5.42)岁;病程分布在2-9年,平均病程(5.31±1.69)年。普通组:共有患者51例,男性29例,女性22例,年龄分布在45-78岁,平均年龄(64.52±6.98)岁;病程分布在3-11年,平均病程(6.27±1.34)年。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实践组: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内容如下:(1)功能训练:要想恢复患者功能,应当加强锻炼患者的肢体功能,特别是锻炼患肢,再结合理疗及针灸法进行治疗,进而使得患者病情得到改善。另外,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讲解脑卒中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心理护理:由于脑卒中会导致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而出现失语、偏瘫等情况[1],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且随着时间推移,会对患者心理造成负担,进而导致患者依从性降低。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情况,主动与其交流,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进而予以疏导,并展开心理治疗,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4)生命体征监测:护理人员加强患者卫生管理,定时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保持呼吸道清洁,并观察小便是否正常,若异常及时联系医生。(5)吞咽指导:若患者存在吞咽障碍,护理人员可采用冷刺激训练法及吸吮训练法提高患者吞咽能力,并适当调整患者体位,方便进食。普通组:常规护理,即饮食运动指导、健康宣教等。(6)口腔护理:脑卒中患者不仅会出现失语、偏瘫等并发症,还会出现静脉血栓、吞咽困难等并发症,不利于病情恢复,故而护理人员还应当重视这些疾病并发症,为患者进软质食物,进食水宜慢,防止误吸,对插胃管的患者应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确保患者处于呼吸通畅状态。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情况,主要从神经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观察,神经功能依据为NIHSS量表,分值0-42分,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分值越高。生活自理能力依据为Barthel量表,分值0-100分,生活自理能力越强,分值越高。1.4统计学分析
        实验以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χ2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值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代表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NIHSS、Barthel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践组NIHSS、Barthel评分均低于普通组,差异性显著(P<0.05)。
     
3.讨论
        脑卒中疾病也被称作中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与伤残率,不仅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甚至还会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故而除了采取手术治疗以及对症治疗以外,还需要对患者尽早实施护理干预,以此来促进患者康复。据相关研究显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病残率,还能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康复护理是常见的一种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重视患者心理需求,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有利于其建立治疗信心,进而缓解患者心理负担,并通过进行康复训练,锻炼患者肢体功能,进而使得患者的机体功能得到进一步恢复[2]。
        脑卒中特点是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多数患者治疗后会存在肢体及语言功能障碍,常规治疗仅能挽回患者生命,若想恢复正常生活,康复护理尤为重要。相关研究发现,在护理中进行功能训练,能有效恢复患者肢体功能,提升护理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此外早期康复护理还能恢复脑神经元正常的代偿工作,避免运动障碍等并发症的出现,对生活质量进行改善。在本研究中,给予患者功能训练护理及适当的针灸刺激,可提升肌肉的疼痛感,利于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由于脑卒中病程长[3],需行长期护理,此时患者易出现自卑、紧张心理,而心理护理的实施,则给予了患者安慰,增强其安全感,对其负面情绪进行有效缓解,护理效果显著。对于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来说,肌肉护理的实施可避免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能及时发现异常,提供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在护理时给予患者吞咽指导,可避免呛咳等情况的发生,还能在饮食中补充营养成分,促进其预后恢复。本研究中,护理后,护理前,两组NIHSS、Barthel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践组NIHSS、Barthel评分均低于普通组,差异性显著(P<0.05)。可见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过程中应用神经内科护理,能对神经功能进行有效改善,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实现较高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4]。
        结论:
        简而言之,将神经内科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康复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有效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秋梅,张利.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J].心理月刊,2019,14(18):152.
        [2]张凤.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8):340+343.
        [3]马莉鑫.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效果[J].心理月刊,2019,14(17):78-79.
        [4]蔡长凤.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4):80-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