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个性化护理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6期   作者:彭于岚
[导读] 在医疗护理期间应用信息技术实施个性化护理,将成为我国护理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
        彭于岚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610031
        摘要:在医疗护理期间应用信息技术实施个性化护理,将成为我国护理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故而应予以重视。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基于信息技术的个性化护理意义,并通过优化电子病历档案、强化虚拟护理功能、提供多元化护理服务、打造一体化护理模式等方法,以此提升眼科患者术后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信息技术;个性化护理;眼科手术
        
        前言:为了积极响应卫生委的号召,打造互联网+护理模式,专门结合眼科患者术后护理需求提供在线护理服务,由此随时了解患者术前情绪与术后恢复状况。同时,护理人员在开展个性化护理工作期间,还应始终坚持以患者体验为核心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以便每个患者都能在术后恢复期获得良好的医疗护理保障。
一、基于信息技术的个性化护理意义
(一)加强医疗交流
        以往护理人员常采用外出学习、参加培训等方式强化自身技能,在特殊时期,由于大规模聚集存在较大风险,对此,若能依据信息技术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法的高效学习,不但可以扩大医疗学术交流范围,而且还可促使护理人员从国内外优秀的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中获得专业知识,继而在后续开展护理工作时更加得心应手,也能进一步促进医疗交流队伍的高质量发展。
(二)提升护理质量
        实际上,护理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决定患者术后恢复效果。而护理人员作为患者住院期间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理应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具备“终身学习”精神,以此随时学习新的护理知识,避免长时间脱离护理学科理论学习,造成自身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无法满足患者实际需求。而今若可以在个性化护理服务中应用信息技术,将对原有护理质量起到较好地促进作用。比如采护理人员可从“远程护理教育网”中获取护理知识,既能有效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又能确保患者在优质的护理服务中产生良好的护理体验,最终在较短时间内重获健康。
(三)杜绝资源浪费
        在患者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与护理设施的利用都会对护理效果产生一定影响。而在信息技术的协助下,可实现护理资源的均衡化分配。同时,还可在医疗护理平台上知晓各个医院病房余量等信息,进而在出现患者无病房等状况时能够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并为患者提供充足的护理设施,以免耽误患者手术计划[1]。
(四)给予科学指导
        在信息技术辅助下,无论是医疗设施应用技巧的指导还是最优化护理方案的实施,都可从互联网平台上找到可靠依据,进而对临床护理工作起到较好地推动作用,这样一来,患者可在眼科相关手术结束后直接获得可靠的护理服务。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根据当前优秀护理案例为其它医院的护理工作给出指示,以便于最终可以降低护理不当现象的发生。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个性化护理方法
(一)优化电子病历档案
        基于信息技术开展个性化护理工作,可体现在电子病历档案的这一方面。以往常采用纸质档案的形式记录患者诊疗信息以及术后恢复注意事项等,这样极易引发护理风险,甚至会出现档案丢失现象,进而影响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对此,应在原有纸质版档案记录模式或者传统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予以升级改进,对比两种不同电子病历档案管理系统时,书写效率以及满意度上都有较大的改善,并且护理人员普遍认为新系统更加易于操作,因此,应充分结合原有系统性能加以完善,其主要功能包含以下三个部分:
        其一,导航功能。

经过信息技术改造后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需具备导航栏模块,它可以根据临床诊断类型如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白内障、斜视等眼科相关疾病,可以通过系统提供患者针对性的病历,如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手术安全核查表、化验单、检查报告单,评估单、体温单等,以便随时根据患者术后眼睛的恢复情况如实填写护理信息。同时,还可自动导入眼科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防止出现眼压骤然升高、眼内炎感染、术眼肿痛等状况降低护理安全性。
        其二,跨科协作功能。由于眼科患者在术后若护理不当,将有可能存在眼内感染等较大的风险,或在患者出现身体其他相关疾病的情况下,可以由系统提出可行性会诊计划,并且还能在电子病历档案中准确记录护理人员个人信息,只有在其通过资格验证后护理人员方可修改电子病历内容,以此最大化保障患者护理安全。
        其三,智能预警功能。系统中能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对护理人员予以科学评估,结合患者年龄、体质等因素判断是否属于高危人群,由此给出预警引起494员的密切关注[2]。
(二)强化虚拟护理功能
        现如今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医疗领域已开始趋于智能化方向发展,而原有护理工作的重点逐步转化为个性特征的针对性护理。以往注重提高整体诊疗护理水平,而忽视每个患者的个性化特征,甚至未能密切关注其真正的需求,造成患者未能在住院或者手术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人文关怀,这样反而会带动患者情绪上的变化,增加医患纠纷。如今在互联网技术下对患者的家庭状况、人际关系甚至性格进行细致分析,以便给予个性化护理,使患者在感受到关心的同时也能保持良好心态。比如可根据眼科手术患者实际需求为其提供虚拟护理,可以经过由信息技术建立“护理助手”,既能对患者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又能随时监测患者各项体征变化,以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若患者喜好清静,则可将其设置为“静音模式”,只在患者“语音召唤”后启动虚拟护理或与真实的护理人员交流,最大化改善护理现状。
(三)提供多元化护理服务
        基于信息技术的个性化护理可适当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其摆正工作态度,便于在眼科手术护理中发挥出重要作用,眼科患者因眼科手术而出现暂时失明现象,在单眼或双眼被绷带包扎的情况下,他们更期待得到他人的照顾与关怀,而护理人员可结合患者实际需求为其提供多元化护理服务。比如在患者手术结束后不方便起身,护理人员应主动告知患者勿翻身,保证患者安全,也可以给与患者心理安慰,缓解其紧张的情绪,在个性化护理中占重要作用。
        同时,还可定期为患者开展“眼部知识防护”讲座,通过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讲座的具体时间,然后自动为患者发布参会通知,比如针对术前患者予以“心理护理”,为其讲解术前相关准备的专业知识,以此便于帮助患者缓解术前过度紧张等现象,并且还可集中为患者进行简单的手术流程介绍,尤其针对全麻类患者,务必做好心理干预工作。对于术后恢复期患者,也应结合身体状况进行术后注意事项的讲解以及上药方法,确保患者在个性化护理中增强信心[2]。
(四)打造一体化护理模式
        在信息技术协助下针对眼科手术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还可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一体化护理,确保患者无论是在术前准备期还是术后康复期都能持续性获得专业的护理指导,以此增加护理安全性,促使患者产生良好的护理体验,并且借助信息技术扩大护理范围,整合社区与家庭信息,为患者给予延续性的护理,以便在全新的护理模式下,促使患者早日重获健康。
        结论:综上所述,眼科手术作为影响患者视力水平与生活品质的占重要作用,若在术后护理阶段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个性化护理,将有助于强化护理效果。据此,应从优化电子病历、虚拟护理功能、多元化护理服务、一体化护理模式等方面着手,便于眼科患者在术后能够获得高质量护理服务,进而提高眼科手术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章花,黄静,石雨.基于信息分析技术的分级巡视三阶梯闭环管理系统构建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20,35(13):44-47.
[2]吉园云,刘晓燕.信息技术在腹腔镜胃癌术后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07):91-93.
[3]黄彦,梁业梅,朱霞,梁秋健.基于医院信息技术设计的手术患者压疮高危因素评估及护理记录单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01):93-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