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红 麦文燕
中宁县中医院 755100
【摘要】护士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医学诊疗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用一颗仁爱之心为他们提供无私的帮助,让患者感到贴心、温馨、放心,最终获得患者的认同。一杯温水、一个手势、一个帮助,看到是动作很小,背后的起到的作用不可估量。当患者遇到不懂问题时,护士会温柔地解释说明,能够化解患者心中的疑虑。
关键词:新时期;医院护理;方法策略
一、新时期医院护理现状
新时期的护理行业是一个非常独立自主和开放创新的行业。在我们国内由于社会的发展,还有医疗水平的提升,护理行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如今的新时期背景下,人口老龄化导致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将在未来几年呈现爆发。专业护理工作者起到养老护理员所不能起到的作用。老年病医院的形成。老年病医院和综合医院的区别就是,老年病医院的主要住院群体是老年病人,在一个老龄化的社会里,老年病医院与医院老年病科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高,而且老年病医院又是临终关怀任务最重的地方。这些都考验护理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咱们先从国外的形式谈起,现在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护士都是处于非常短缺的状态,之前很多人都会认为,护士短缺是由于没有人愿意当护士,其实不是这个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现在社会,全球的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对于社区以及家庭护理的需求在不断的攀升,这种状态会在今后持续几十年,护士短缺的状态也会继续持续下去,拿我们中国来讲,到2020年,会有2.48亿的老年人,占中国总人口的17.17%,这是非常高的一个数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升,对护理人才的专业程度和知识水平、还有技术、操作技能等各方面的综合要求也越来越高,符合这个标准,能进入到这个行业的人才并不是那么多,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随便一个人都可以进入到护理行业,这也是护理行业缺人的一个原因,不能满足现在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另一个原因是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了,疾病的程度也越来越复杂,对于细分领域精确化的护理需求也越来越多,所以医院要求护士的专业程度会越来越高,需求人员也会越来越多。
互联网智慧医院的形成,患者可穿戴设备的广泛使用,以及长期留置设备的技术,解放了护士的双手。医疗机器人照管与互联网智慧医院信息维护成了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护理技术遭淘汰,护理如何适应互联网智慧医院将成为问题。其实在护理行业里,人工智能技术是能提供一些帮助和支持,比如医院里分发药的全自动系统,是可以代替一部分人工的,但是,直接与病人的交流与互动还是需要我们的护理人员来提供,所以这些不会对护理行业有冲击,相反的是使得护士的工作更方便。综上所述这些原因,护士供不应求这样的一个现状,是未来几十年都需要面临的一个局面,与之相应的,护士的薪酬待遇会原来越高,受尊重程度也会越来越高。
一、医院护理中各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加强护理新知识学习,新护士也有着鲜明的优点,他们刚从学校毕业,理论知识相对扎实,对网络信息敏感。而且现在护理学习和管理用到信息知识的地方很多,网络学习、网络查新等都离不开信息,这是他们的特长和优势。此时,医院可以重点关注临床新知识、新技术、新指南,并派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积极参加国内的护理权威会议,让护士与时代同行,了解行业热点;还可以设置读书角,让护士经常阅读到最新的护理进展。
(1)护士方面:上述多种原因,造成医院护理人员尽管培训频繁但效果不佳,尽管制度健全,但违规时有发生,加强对他们的培养迫在眉睫,也将是一个长期持续改进的过程。
(2)医院方面。对护士的培训有利于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减少纠纷事件的发生,使护理人员夯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树立行业新风,促进医患和谐,提高患者满意度。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提高医院的品牌形象。
(3)患者方面:强化护士对患者疾病知识宣教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根据患者的护理需求,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2】。
结束语:护士的工作精细而繁琐,医生不一定干得来,医院里各有分工,离了谁也不行,尤其在监护室里,护士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是走向康复或者死亡。特别是经过这次疫情,护理人员的待遇、环境、社会认可度得到了有所提升,希望会让更多人看到医院护理的力量。我对我们国家的护理事业充满信心。通过这些年的学习,我意识到护理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它不依属于任何一个学科,同时在临床中 一个专业的护理人员也真的可以为患者减轻病痛,促进患者康复。曾经这个专业的潜力真的极大地被忽视了,但是通过国家的教育改革和政策落实,国民认可的不断提升,我相信,坚信深信:未来护理学一定会上升到另一个高度【3】。
参考文献:
[1]丁冯喆.风险护理管理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6(28)
[2]朱娜,马洪,詹旭蕾.层级质量控制在外科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 2016(10)
[3]胡艳春.静脉输液及其不良反应的健康教育和护理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 20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