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在眼科护理技术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6期   作者:东野圣良
[导读] 目的:对持续质量改进在眼科护理技术管理中的应用措施进行探讨。
        东野圣良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目的:对持续质量改进在眼科护理技术管理中的应用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所收治的眼科患者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并选择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一时间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期间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评价不同阶段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后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明显得到改善,而且优于改进之前,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25%、83.75%,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眼科护理技术管理中落实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可以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水平,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认可,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眼科;护理;管理
        眼科护理技术包含有很多方面的内容,而眼睛作为人体认识外界的视角和重要机体,对指导人们的意识和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到眼科护理技术的实际操作步骤和内容来看,其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侵入性,比如泪道冲洗术、结膜下注射、泪道探通术、角膜异物剔除、结膜结石剔除术等,而这些操作内容由于本身就有高危险性,因而就需要由技术精湛且规范化的眼科护理技术来促进其管理机制向着专业化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而持续质量改进作为目前较为持续性和全面化的方式能够更好的促进眼科技术管理的长效发展。因而在本文当中我便会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的说明和论述,仅希望能够起到一些借鉴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在眼科护理技术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案期间的眼科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包含男患者25例,女患者35例,年龄在40岁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85±4.72)岁;另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期间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期间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包含男患者28例,女患者32例,年龄在40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71±4.03)岁;两组患者均由同一批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包含主管护师1名,初级护师10名。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期间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具体如下:
        1.2.1制定工作目标,组建工作小组
        通过对眼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目标加以明确后,组织小组成员以此为内容展开研究分析,合理完成小组工作目标设定,并且对具体工作职责进行充分明确。最终对持续改进小组工作目标加以充分明确,主要体现为将患者舒适度作为工作重心,并且就操作技巧不断研究以及提升,以使得护理人员技术操作水平显著提升。此外,对各层次护理人员眼科技术操作熟练度做出保证,使得达标率显著提升,使得患者满意度获得显著提升;对于各层级护理人员,合理完成眼科护理技术准入标准的创建,对于眼科护理技术的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并且认真展开对应考核工作,对于新技术操作准入评审需要积极参与,针对科室护理质量展开认真评估,并且需要做到持续改善。
        1.2.2确定质量改进项目
        在眼科护理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小组需要定期督查各层次护士的眼科技术操作,找出眼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确定质量改进项目。眼科护理中,持续质量改进项目包括:①规范服务礼仪,制定包括巡查岗、候诊岗、治疗岗等岗位的眼科门诊的礼仪规范,统一标准,保证护理人员礼貌接待患者。②规范注射、核对程序,眼科技术操作规程要求护理人员核对医嘱、姓名、眼别等信息资料,为了确保护理安全,应该针对眼科技术操作特点,规范核对流程,与患者或陪同者确认病例,操作前与患者确认眼别;门诊注射操作前应该核对患者的资料并且确认。③制定并落实眼科技术操作前安全评估流程,在执行眼科技术操作时,护士经常会疏忽某些关键点的评估,对于患者的药物过敏史、执行绷带包扎时忽视患者另一只眼的视力情况、角膜异物剔除术时忽视环境的评估,为了确保眼科技术操作安全,应该对泪道探通术、角膜异物剔除术、结膜下注射等眼科操作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操作安全。④尊重患者知情权,落实告知制度,眼科操作以及护理会对患者产生直接而且明显的影响,因此可能会造成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从而影响患者的护理情况。为了降低操作风险,保障患者安全,应该与患者进行交流,根据各项技术操作的告知内容,完善告知管理。

⑥构建学习平台,改善培训模式,当前的眼科护理中,存在着护士操作机械,对于护理问题认知程度不足的情况。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需要改变传统的技术操作教学模式,面向科室的各层级护士进行培训,护理技术质量改进小组应该协助培训,对于常见眼科疾病的操作规范,并且让护理人员了解眼科疾病的最新治疗方法与手段,引导护理人员进行思考,对眼科护理质量进行全面考核评价,提升护理人员对眼科的认识。
        1.2.3加强重点部门管理
        眼科门诊治疗室是执行眼科技术操作的集中场所,因此加强门诊治疗室的管理非常重要。治疗室护士的配置要合理,整体要求较高。在周一至周五9∶30~11∶30的繁忙高峰时段,临近收诊前、节假日等“关键时间段”要求必须有高级责任护士、护理组长、护士长或科护士长值班,保证高峰工作段、薄弱时间段护士人力及技术力量,确保患者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眼科护理技术质量改进小组每月对门诊治疗室实施质量跟踪督导,每季度对督查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分析讨论相关问题,修订持续改进措施。
        1.3观察指标
        由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包含护理服务、健康教育、技能操作、专科护理等,各项目满分均为100分。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由患者出院时结合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    20.0进行详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质量评分
        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比实施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护理满意度
        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00%比实施前的80.00%高,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角膜异物剔除术、泪道冲洗术、结膜下注射等眼科护理技术具有高精细度和高风险等特征,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较高,因此应注重加强眼科护理技术管理。采用落实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有明显的效果,首先需明确护理目标,如高超的技术操作、高度护理满意度及人性化管理等。而且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均需参与相应的规范考核,确保眼科技术操作的规范性和标准型,只有考核过关后才能够参与到具体工作中。虽然眼科护理技术要求护理人员严格遵守相关规范执行,但部分护理人员操作过于机械化,难以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应对能力较差,难以解决出现的护理问题,即在培训时需注重锻炼护理人员主动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由于眼部疾病的特殊性,在开展眼科护理技术操作时患者难免会出现紧张状态,此时护理人员应注重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尊重患者知情权,确保每一名患者均能够详细了解到眼科护理技术操作的目的、配合方法等。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改进前,P<0.05;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00%,比实施前的80.00%高,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水平,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愿意主动配合护理工作,保证疗效。
        综上所述,持续质量改进在眼科护理技术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措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魏静.眼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的价值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7):181-183.
[2] 廖美英.持续护理改进在睑板腺按摩联合中药熏眼治疗干眼症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9):895-896.
[3] 张楚华,张莉莉,李贡辉,等.品管圈PDCA循环质量改进活动在预防眼科低视力住院患者跌倒风险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3):114-116.
[4] 卢素芬,曾素华,黄玩英,等.眼科住院患者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31):2444-2448.
[5] 郭丽霞,史静华,张书平,等.眼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在眼科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12):1847-18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