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新时期青少年劳动教育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21期   作者:宋辉
[导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宋辉
        宁夏青铜峡市叶盛中心小学 宁夏 青铜峡 751600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因此开好劳动教育,不仅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具有劳动本领和家国情怀的合格人才,能够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重任的必然之举。
        关键词:新时期;青少年;劳动教育;探讨分析
        随着全媒体社会的不断发展,家政、外卖等服务行业不断兴起,导致小学生不会剥熟鸡蛋、不会拿扫帚扫地,大学生让家长定期到校洗衣服、请家政公司来宿舍搞卫生……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劳动,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象并非个例;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不会劳动,不爱劳动、不参加劳动等现实问题。怎样通过家校共育,教师和家长合力加强孩子的劳动教育,让劳动走进孩子心灵深处,让孩子学会劳动、尊重劳动、主动参与劳动,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言传身教,把劳动教育渗透到孩子的思想里,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一种因人制宜的幸福教育,是以智慧劳动创造生活的人生第一教育,因此,要把“劳动最光荣”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学生的思想意识中。
        一是要体现在家长、教师不经意的言行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无论在孩子还是学生心目中地位都无比崇高,孩子和是学生都无比在乎家长和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家长和教师不经意的话,或许就能燃起孩子和学生的希望和激情,或许也能使孩子和学生受到某种伤害。因此,家长和教师是孩子和学生成长中的关键人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看到环卫工人在清扫街道,家长就要不失时机地教育孩子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因为有了环卫工人辛勤的劳动街道才变的更干净,我们的生活环境才更美,而不是“你看,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只能扫大街了……”,看似教育孩子勤奋读书,实则抹黑普通劳动者,贬低劳动者形象,否定劳动的价值。经常,我们会看到班级中有些学困生学习成绩可能不好,但是劳动却比较积极,教师一定要抓住时机,进行言语表扬,帮助其建立自信心,以劳增智。
        二是要渗透到课堂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新时代的发展,注重劳动教育,把以劳立德、以劳育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创新的思想渗透在各科教学中,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孩子懂得,幸福生活建基于辛勤劳动之上,比如,在语文课的学习中,让孩子在诵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会到农民的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与劳动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社会课教学中了解闻名于世的埃及金字塔,万里长城等都是劳动人民的杰作,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高大雄伟的建筑、漂亮的衣着、可口的美食、因特网的普及等等,无不是都是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日复一日辛勤劳动的结果。让孩子知道人类生活、生存、发展,必须要学会劳动、要善于劳动、要创造性地劳动,才能获得幸福的生活,从而培养孩子树立艰苦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
        三是要彰显在校园文化的宣传上。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素质提高、智慧启迪、身心健康、文化生活丰富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校园文化的布置上,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赞扬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优秀古诗文,比如:大禹治水、万里长城、《锄禾》等古代劳动人民故事诗文宣传素材,在看图吟诗中让学生潜移默化感受导劳动教育,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明白中华五千年的灿烂的历史文化正是一代一代劳动人民的前赴后继创造出来的,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再比如:可以利用“三八”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教师节等重要节日,利用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等校园文化活动,讲述这些辛勤的劳动者故事,在言传身教中让孩子感受劳动的快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二、榜样示范,把劳动教育落实到孩子的行动上,形成基本的劳动能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给孩子提供鲜明、生动、可模仿的形象典型和行为模式,使孩子在对自己崇拜、喜爱的人物的思想行为的仿效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提高认识,激发内在的上进热情,强化了自我锻炼,成长的自觉行为;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老师表扬谁,同学们就学谁。因此我们要抓住时机运用榜样示范法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使其转化为自觉心动。
        一是要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家长要以身示范,切实认识劳逸结合的重要性,摈弃学习是第一位的,其他都是次要的,自己将来是靠知识拼技能,并不需要凭体力在社会立足,劳动教育价值不大的错误观念。家长要在家庭生活中,积极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劳动锻炼机会,让孩子做一些利索能及的家务事,比如: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学习洗衣服、收拾个人寝室、清洗蔬菜水果、使用一般家用电器、简单的烧饭做菜等家庭劳动,在劳动后及时赞美和鼓励,让孩子在劳动中体会成就感和愉悦感,激起孩子劳动的信心和决心,逐步成长。同时,教师也要在校园生活中,率先垂范,逐步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引导学生知道日常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小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劳动技能。比如:在校园中发现了乱扔的废纸、果皮等,教师主动拾起扔到垃圾箱中,学生就会效仿,发现有的孩子主动去做,教师适时表扬,就会形成榜样典范,人人仿效,进而形成习惯。
        二是要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必须重视劳动实践。劳动实践活动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联系在一起,充分利用好学校现有的条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如:可以和学生一起参加校园周边植树造林义务劳动,清理校园在周边的环境卫生等活动,教给学生方法,传授劳动技能,通过这样的劳动实践,学生在运用劳动技能中得到了锻炼,收获了成功,收获了喜悦,为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打下了基础。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动手布置班级文化,参与学校常规性的环境卫生劳动,参加到敬老院或者街道打扫卫生等综合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后及时总结,表扬标兵,让那些认真学习、主动参与劳动的学生给大家树立好的榜样,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劳动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还可以撰写劳动感想作文等,达到劳逸结合双赢。
        三、自我做起,把尊重劳动作为一种修养,培养良好的劳动品质
        有耕耘就有收获,有劳动就有成果,任何一种劳动都应受到尊重,任何人的劳动,也更应该受到尊重。但是当下,由于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中挑食、不能“光盘”剩菜剩饭、不节约用水等等日常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常常被冠以有派头、有个性、生活好等赞誉,家长往往忽视劳动的艰辛与伟大教育,孩子更难以认同劳动并尊重劳动。因此,作为家长和教师不仅要让孩子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更要引导孩子,要尊重普通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将珍爱劳动成果作为一种修养根植于学生内心,根植于日常生活。
        未来社会充满机遇与挑战,劳动教育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因此,家校必须合力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在实践中让孩子逐步形成劳动技能,孩子们才能立足于时代大潮,肩负时代大任。
        参考文献:
        [1]夏永林.劳动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意义[J].陕西教育(综合版),2020(05):50-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