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北京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4
摘要:文化要接地气,要贴合员工诉求。古语云: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也。同意的基础前提是同利,只有大家最大限度形成利益共识,才能让员工与企业同生共死。然而,很多企业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个基础前提。只要求员工同意,却不与员工同利。画饼充饥的年代已经过去,员工努力上班,是因为要求上进,也是因为需要养家糊口,因此企业文化的提炼应走下神坛,走入群众,打造命运共同体。文化融合亦如此,需要认同、同意、同利。
关键词:企业文化、融合、文化冲突
一、实施背景
A公司经历多次重组合并,在合并过程中,自有文化逐渐模糊,不够清晰,也不能适应现有环境。为了寻求发展和突破,由业内发展好、体量大、有实力的B公司正式托管,带来了人才、技术、管理,也带来了好的文化基因。A公司深知,整体托管来之不易,托管效果取决于其融入B公司团队的程度。按照“从业务角度、从管理角度、从文化角度”全方位融入的基本思路,创新文化宣传手段、加强文化宣传效果、保证文化宣传落地,保证托管后,职工队伍不乱不断,并且使全体员工充分理解、大力支持托管工作,使托管成效事半功倍,成为了文化宣传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
在此情况下,进行了“党委组织,宣传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基层单位配合、主流媒体大力支持、领导主动协调,全体职工共同参与,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大宣传格局的初步探索。
二、主要内涵和做法
托管后,A公司将自己的企业文化工作主要重心定为:吸收、融入B公司文化(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发展、培育自有文化,为B公司托管的顺利进行铺好路,保证托管后,职工队伍不乱不断,克服被托管方的不理解、为难情绪,调动广大职工信任、服从B公司安排的积极性。经过研究讨论,我们认为对于托管企业而言,疏导、理解、接受、遵守比强硬的要求更有成效,为了让B公司优秀的企业文化在公司生根发芽、枝繁叶茂,A公司在企业文化工作中进行了“抓主干、润枝叶、固根基”的探索与尝试。
(一) 抓主干,强化核心
1、了解、熟悉B公司文化是文化融合的前提条件。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职工快速的了解、熟悉B公司文化。
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以文化人,宣传教育是实现以文化人的重要途径。首先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借助组织优势,将B公司文化融入到中心组学习、主题学习、专题学习,并使之常态化,为巩固学习效果,领导班子成员全年至少撰写两篇学习笔记、学后感。其次搭建平台深入“讲学”。在A公司的相关培训中心增加“企业文化”课程,部分课程由公司一把手亲自授课;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加入B公司文化学习内容,在党员大会、部门会议中增加B公司文化学习内容,并在公司OA办公系统中定期下发学习内容,总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渠道保证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能够接触到、学习到、领悟到B公司的先进文化和理念,并充当我们的扬声器,在工作中去传达和影响他人。全年统计,受教育人数达1200人次。为把学习情况落到实处,下发企业文化调查问卷,大范围考察学习教育效果,利用“四好班子”考核约谈,抽查效果。
2、解决文化冲突是托管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首先在双方融合上下功夫。及时提出了“一家人、一家亲”的融合方针,并付诸实施。
(1)充分利用公司报纸、微信平台以及多媒体通道,阐释企业文化的共同点,营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文化氛围,着力宣传托管对A公司完成转型升级,实现健康发展的益处。将B公司的报纸、刊物,分发到部室、单位、项目,反映A公司变化、动态等宣传及时与B公司汇报交流,双向的交流与碰撞,加快了A公司认识B公司、接受B公司、服从B公司,也加快了B公司认知A公司,关心A公司,支持A公司的双向融合,进一步增强了A公司的归属感,提高了A公司职工对B公司文化的理解和接受,使B公司文化价值理念融入到A公司的工作中。
(2)将“一家人、一家亲”的方针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积极参加B公司组织的各项活动,辩论赛、演讲比赛、杰出青年座谈会、羽毛球赛、元旦长跑等等,并且每次尽量不安排重复的人员参加,目的是让A公司更多的职工能够亲身体会B公司的强大与包容,切实的感受B公司的先进与智慧;与此同时,也自觉自发的联系兄弟单位,尽力融入,与其他公司联合举办职工联谊活动,促进相互了解,真正做到“一家人、一家亲”。
其次是在树立信心上下功夫。
将B公司的业绩、社会地位、发展历史介绍给每一位职工;将B公司领导对A公司的关怀、B公司部门对A公司的帮助和指导、将管委会的不辞辛劳、殚精竭虑,将B公司在市场、人、财、力的帮扶第一时间宣传到A公司的各个角落;将公司生产经营的重点工作进展、将B公司与A公司共同面对困难、共同解决问题的担当知会给每一位A公司的职工。相信通过宣传、了解,A公司的每一名员工都能够体会到B公司的良苦用心,能够树立A公司在B公司的带领下打翻身仗的信心。
3、文化融合,离不开制度、管理模式的认同。
在感情接纳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调整治理结构、业务结构和组织结构,重构制度流程,重新梳理了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确定规章制度306个,明确了三类制度划分及审批流程,其中一类制度共25个,进一步规范了A公司管控机制,使其更具有权威性和务实性。
(二) 润枝叶,增添信心
1、托管带来的新理念、新制度、新文化,最终是要带动被托管企业员工意识、行为、态度的转变,使其转化为生产力,打开生产经营的新局面。
企业文化工作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锦上添花,并不能雪中送炭。近几年来,因A公司效益滑坡,文化活动本着能省则省的原则,开展较少,员工心态也比较消极、不自信。为了彻底扭转这一现状,在持续宣贯的基础上,做了以下动作。
(1)赢得了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不但体现在工作的支持与指导上,更是身体力行,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以及领导班子成员,能参加的职工活动都会亲自参加,与职工互动,起到了上下畅通、温暖人心的作用。
(2)开展主题活动,寓教于乐,得到职工的认可与关注。
一是举办了“以盈利为荣、以亏损为耻”为主题的辩论赛,设置了历时35天的超长赛程,主要目的就是想要广大员工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围绕B公司荣辱观展开,在争辩中启迪思维,在思考中引发共鸣,最终达到理念渗透。通过辩论赛的成功举办,目前在A公司上下已经形成“以盈利为荣、以亏损为耻”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把B公司优秀文化的力量熔铸在A公司发展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之中。就像管委会领导在活动评价中说到“此次辩论赛是一次重要标志,让A公司上下对企业文化建设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A公司将以此为契机,对企业文化高度重视,用文化的正能量震慑、遏制、改造文化的糟粕,充分发挥文化的凝聚,导向,鼓舞,推动的作用,从而调动员工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是认真学习B公司的各类《工作报告》、文件,对发展理念、会议精神吃透悟透。按照B公司要求迅速的组织了职工演讲比赛,引导职工对于《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面对复杂多变而又规则严谨、危机四伏而又生机勃勃的市场,我们唯有不断打造、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等内容作出自己的解读。虽然该项活动是B公司的统一安排,但是A公司一直秉承着每一项活动都不走过场,不虚晃招子,一定要让每一次互动都在职工的心里引起震动。
三是除此之外还举办了多次读书征文、企业文化征文、企业文化故事征集等活动,共征集到企业文化相关作品及文章300余篇(幅),通过一系列的理念渗透使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得到根本转变。
(3)行为文化逐渐形成,打开生产经营的新局面。盈利为荣、亏损为耻、合作共赢、诚信经营的理念改变,带来了行为的改变,同时也带来了效益的大幅提升,A公司员工的工作状态空前高涨,改革意识和规矩意识大大加强,为公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在传统火电市场紧缩的情况下,实现了业务的成功转型;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状态下,合同条件和利润空间较传统投标项目有大量改善。
(三) 固根基,凝聚人心
一系列的做法、归根结底是为了解决A公司自有文化逐渐模糊,不够清晰,也不能适应现有环境的现状。
好的企业文化可以被学习、被借鉴,但是不能完全照搬移植,想要B公司的优秀文化在A公司开花结果,更需要吸收A公司原有的文化,立足于A公司当前的境遇,发展出适合A公司自己的文化。因此,我们在学习B公司文化的基础上,也在探索适合A公司当下的,属于自己的文化,针对多年来经济效益滑坡,职工生活水平偏低,造成的职工对公司未来缺乏信心、工作积极性不强、认为靠自己难以完成A公司的改革复兴,提出了----自信、阳光、担当、执行”,新的一年,在继续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将会去丰满自己的文化,用行动让文化变的有故事、相信A公司在B公司的托管下,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三、实施成效
(一) 一家人、一家亲”的理念已初步形成
通过一年的努力,全年围绕“托管”、“新规新政”、“公司重大决策”广泛进行宣传,在宣传内容上注重了公司新规新政的解读、热点问题的解晰、思想理念的引领以及典型人物的挖掘,使宣传工作真正融入A公司中心工作开展,架起了联系群众、凝聚职工的桥梁,基本形成了多媒体、立体式、全覆盖的宣传格局,职工深刻的理解到B公司与A公司“一家人、一家亲”的理念,理解了B公司的政治担当,坚定了B公司托管的信心。
(二)广大员工的价值观、经营理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变。
对B公司文化的认同感逐步增强,对于托管,由陌生变为认同,对于B公司,由观望变为欢迎,公司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也会自觉用B公司理念指导具体的岗位作业行为,过去遇到困难也许会找客观原因,现在说“不能等、靠、要,路在脚下自己走”,过去觉得公司底子厚,浪费点无所谓,现在时刻念着“盈利为荣、亏损为耻的”紧箍咒。过去遇事推诿扯皮,现在“举一反三、持续改进”思想观念的改变同时也带来了效益的大幅提升,公司员工的工作状态空前高涨,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精神风貌在蔓延,公司全年累计签订合同额同比增长236%。
结束语:
一个好的企业,它的魅力不仅在于造就了经典产品,也不局限于提供高于同行的服务,更重要的是否能够见证一大批优秀员工的成长及成功,不断的将人材转变为人才。
参考文献:
陈春花著.企业文化塑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09.
(美)埃德加·沙因(Edgar H. Schein)著.企业文化生存与变革指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01.
王吉鹏著.并购企业的文化整合与融合.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