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充满创新趣味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林孝国
[导读] 新时代的课程模式是教师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
        林孝国
        福建省长泰县枋洋中心小学    363903
【摘要】新时代的课程模式是教师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合作者的身份,教师应该致力于研究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创新,如何让自己的数学课堂变得有趣,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思考.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情境引趣、设疑激趣、活动调趣、求索享趣,对教师具体应该如何入手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创新;情境;设疑;活动;求索
        一缕春风拂桃李,满园芬芳醉课堂。课程模式教学改革的春风使得数学课堂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一切都显得那么生机盎然,课堂上充满了“温度”与人文精神。这样的课堂,教师轻松,学生快乐。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学生甜美的笑脸,真诚的交流,愉快的合作,就像跨上创新的骏马,奔驰在知识的原野,开阔视野,实现自我创造力,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益。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创新,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充满创新,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勇于创新地解决数学问题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情境引趣,激发创新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堂改革的核心问题。教师应该致力于研究如何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从而激发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创新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特别是在学生思考出现瓶颈想要放弃的时候,教师不应该直接给出答案,而应该重视引导,巧妙运用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部分中的“商不变的规律”时,教师可以先营造“悬念”的意境,可以问学生“为什么这么神奇呢”,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商不变。教师可以先有目的地出两道商都是“3”的口算题让学生口算,再让学生自己编几道仍旧商是“3”的题目。让学生自己编题目,加以语言上的鼓励,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十分想搞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接着,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怎么能够让商一直都是“3”呢,你有什么秘诀吗?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使得学生更加投入地思考,学生的思维就被开拓了。小组讨论的活动形式,能够让各个同学都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想法,更能够让不同学生进行思维上的交流。这样子教师给学生设置一个简单的情境,使学生能够自己探索得出“商不变”的规律。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会的,将不仅仅只是书本上一个冷冰冰的性质,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把知识点变得有温度,在学习的同时能够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以及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学生也能掌握到知识的真谛。
        二.设疑激趣,诱发创新
        引发学生的质疑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产生质疑,便会产生探索的欲望。处在小学这个年龄阶段,小学生往往对什么都想要弄明白。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找到合适的机会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把要求学生掌握的东西设置成悬念,提出有趣的问题去吸引学生,让学生迫不及待想要弄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这时,再抓住时机,在学生有创新苗头的时候加以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学生一定能够形成良好的创新品质。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圆》这一单元中“认识圆”部分的画圆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怎么画圆,而是问学生:“圆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吧,那同学们会自己画出一个圆吗?试一下。”让学生先自己动手试一试,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圆的,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们可以用两支笔和一条绳子来画,用一条绳子把这两支笔连接,一支笔不动,另一支笔画一圈就成为一个圆啦。

”此时,教师可以先表扬这位学生的做法有一定的根据,然后让学生谈一谈:你们觉得这样的方法可以吗?你们还有更好的方法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提出自己的见解。有的同学可能会说:这样的画圆方法容易出现偏差,我们不能很好地控制其中一根笔不动,而且要是在黑板上用这样的方法画圆,黑板是竖着的,就更难画了。”在学生通过讨论发现问题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借机在多媒体课件上将画圆的步骤动态地展示给学生。学生往往恍然大悟:噢,原来是这样子的啊!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尝试探索创新,往往比教师一概地把最正确的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来得更加印象深刻。教师还可以问学生:你还有别的方法吗?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使得学生从疑惑中产生兴趣,又牢固地掌握了画圆的方法。在课堂上巧妙地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疑惑,制造悬念,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大胆尝试进行创新,教师适时用激励性语言给予学生肯定,这样子使得老师亦师亦友,和学生一起探索求知。
        三.活动调趣,启发创新
        书本上的公式、定理和法则等,不能单纯地让学生死记硬背下来,还应该让学生通过活动去实践检验。这样做,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书本上的东西不一定是正确的,也能有益于学生培养严谨做学问的态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实践活动,要善于营造和谐的学习活动氛围让学生去想、去异想天开,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例如,在教学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求法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都不只有一种固定的方法。要求出长方形的周长,有的同学会用一般图形的周长求解方法,把长方形的四条边全部相加;有的同学会先分别求出两条长边和两条宽边的长度,再把它们两部分相加;有的同学会把长方形的长和宽分成两组,先求出一组长和宽,再乘2。在求正方形的周长时,既可以把四条边分别相加,也可以直接把边长乘4。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活动自己去发现,然后创新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又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要让学生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探究,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底面半径和高都相同的圆柱和圆锥瓶子和水,让学生亲自动手活动看看需要几次才能装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这样通过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趣味,调动了各种感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从而启发了创新能力。
        四.求索享趣,自主创新
        数学知识往往是灵活多样的,并有一定的规律性,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发现这些规律,并通过创新加以总结深化,享受求索的乐趣,让学生感觉学习数学是十分有趣的,学生也会因此更加爱数学。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自己做题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求知数学的奥秘,对知识进行再发现、再创造,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去自我探索,自我建构新的知识,享受探索未知的乐趣,从而自主创新,掌握新知。单位的换算是学生十分薄弱的地方,学生往往记不清什么时候要乘以进率,什么时候要除以进率。教师可以先设计5道练习题都是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比如:10米=(  )分米,5分米=(  )厘米,2吨=(  )千克,6分=(  )秒,7厘米=( )毫米。这一连串的练习,让学生发现这些都是要用乘以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来完成的,进而抛出问题: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学生能反应过来,这些都是高级单位要化成低级单位,也能自己感受到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的时候,应该乘以进率。教师再进一步深化,让学生自己出几道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的题目,进一步验证,更加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也是如此。这样学生通过自主求索,既掌握了新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
        数学不应该只是单纯教师对书本知识的再现,而应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索当中来,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变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教学为充满趣味的数学天地,是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教师也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带领学生一起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