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9月第26期   作者:叶菲菲
[导读] 合理进行团队协作,能够提高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叶菲菲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海南华侨中学初中部    570206
        摘要:合理进行团队协作,能够提高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然而,如果成员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无法体谅他人、包容他人,那么协作将很难进行。为了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教师需要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其综合能力,在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同时,推动初中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应用探究;
        一、根据学生特点进行科学的分组设计
        教师要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应当掌握学生的个性,为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
        首先,教师应当秉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所谓“同组异质”,就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搭配,保证每组人员结构相似并搭配合理,这种分组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使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在分组时,需要考虑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接受能力、性格差异等因素,找出异同点,合理进行分组。同时,教师也应当践行“异组同质”原则。所谓“异组同质”,指的是各组之间应当势均力敌,保证各组之间实力均衡,这种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后续学习活动的评价。
        其次,教师应当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分组。通常小组人数在6到8人之间,保证小组成员之间互助、互补,这种分组模式能够确保每位学生都融入课堂讨论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是将成绩相当的、相互竞争的两人划分为一组,每周都会有一次数学测试,然后他们两个人就会坐在一起考试,这样他们的成绩真实性也比较高,考完试,三局两胜,输的同学要给赢的同学买一份小礼物,或者可以帮赢的同学做一件事,这样既可以促进两个对手之间的同学关系,又能培养彼此间的好胜心,激起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在进行小组人员搭配时,也应当仔细分析学生的特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等差异,进行组员分配,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组内,构建互帮互助的讨论环境。每组成员也要做到相互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体现公平、公正的良性竞争原则。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根据学习情况,适时进行组员调整。小组合作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是相对稳定的,这样有助于学生相互了解、优势互补,然而,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后,组内的学习水平和各组之间的发展水平都会出现差异,甚至小组之间学习进度也会有较大的差距,这时,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个人差异,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整,保证每名成员都能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小组讨论的顺利进行。
        二、抓住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其挑选适当的小组,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应当关注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要求,合理开展小组学习。在通常情况下,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无法快速理解的内容,他们很难在短时间掌握重点、难点。另外,如果教师的讲解模式过于枯燥乏味,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也难以得到提升。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其能够真正地理解教学内容。其次,当学生的思维处于迷惑或者混沌时,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转变学习态度,调整状态,快速理清关系,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再次,教师在进行基础教学后,对于课程的延伸也可以应用小组合作模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教学内容延伸,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和讨论空间。此外,拓展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综合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思维和逻辑都得到延伸,还能有效激发其创造性,使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适当地执行奖励机制
        初中生大多在12到15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一定的个性,也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大部分初中生都希望得到师长的认可。这时,教师就可以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开展教学活动。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地为学生设置奖励,通过奖励机制,规范学生的讨论行为,使其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讨论热情以及学习自信心,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水平,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在设立奖励机制时,还应当保证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加以调整,对于奖励机制的执行也应保持差异性,需要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奖励标准和奖励机制,避免学生因产生不平衡心理而放弃数学学习,切记应避免适得其反。
        四、加强对学生差异的关注
        学生的成长环境、学习经历以及生活体验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将或多或少地影响学生的学习,面对学生的这些差异,教师应当调整教学模式,不能再使用传统“一刀切”的方式开展教学。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仅适用于对中等生的引导。教师设置的教学难度,对于优等生而言,可能过于简单,无法发挥其学习优势,很难拓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对于学困生而言,则过于困难,学困生觉得在听“天书”,久而久之便会丧失学习自信。因此,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自主学习意识,保证学生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开展合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同时,使其掌握合作学习的重点,形成较强的分析能力。另外,这一教学模式还能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课程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能够投入到课堂探索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推动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
        [2]?张发军.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
        [3]?宋体海.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学周刊,2019(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